张金涛: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不大 看好盈利性龙头企业

张金涛: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不大 看好盈利性龙头企业
2018年06月06日 12:04 新浪财经

  编者按:

  近期,中美之间的“贸易大战”成为了倍受瞩目的焦点问题。此前,美国特朗普政府为了缓解对中国长期的贸易逆差施行了提升关税的政策,中国作为应对推出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虽然中美已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不打贸易战,但在关税等方面仍然小摩擦不断。与此同时,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A股市场呈现震荡趋势。未来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和机遇将如何在A股市场体现?投资者的机遇又在哪里?

  新浪财经对话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张金涛,他表示如果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出现太大问题,中美贸易摩擦实质的影响不会特别大;独角兽如果回归A股市场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多选择,对市场活跃有好处,通过买能投这些新兴产业或者是这些独角兽的基金,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精彩观点:

  关于对股市整体有多大影响,我们还是要看中国本身经济的基本面,我们如果自己的基本面没有出现太大问题,贸易摩擦实质的影响并不会特别大。

  贸易战这个话题可能会影响的时间很长,在很长时间里会压制估值的提升或者是大家风险偏好的提升。虽然贸易战不那么容易解决,但是我们相信基本面还是不错。

  沪港深的3.0模式,是嘉实率先提出来,同一个基金经理同时拥有A股和港股的投资经验,投资经验都比较丰富。同时由A股和港股两个研究团队来一起支持这个投资。自由地在沪港深三个市场上做一个资产配置,选出我们认为最好的股票,这也带来了近两年沪港深的业绩还不错。

  总体来讲未来往后看一年甚至一年半,对于股市行情我们应该是有更多的理由去乐观。最主要乐观的原因是,你看得越远,它的估值越低,因为现在整体上市公司的盈利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

  未来机构化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如果大家没有花很多时间去做投资的话,还真是把这个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对大家可能更好。

嘉宾 张金涛嘉宾 张金涛

  以下为采访实录:

  中美贸易摩擦:不会对内需行业造成太大影响

  新浪财经:中美贸易摩擦的变局是造成近期A股震荡的主要原因吗?虽然这两天行情好了一点,但是对于后面的走势我们总是害怕会出现变数,会不会像之前一样又出现一轮的下跌,您怎么看?

  张金涛:今年贸易战肯定是影响港股和A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然去年整体的白马股涨幅也比较大,有一个调整的需求。还有就是国内最近信用债包括去杠杆,有一些资金方面的压力,都会影响到行情。

  但是贸易战这个事可能后面我们再讨论,我是觉得慢慢的这个事情,大家对它的关注度会慢慢下来,还会回到整体市场的基本面上去。比如说盈利的情况怎么样,经济的情况怎么样,资金成本包括估值。

  因为贸易战这个话题可能会影响的时间很长,在很长时间里会压制估值的提升或者是大家风险偏好的提升。不那么容易解决吧,但是我们相信基本面还是不错。所以,后面我们觉得机会还是有,但是贸易战这个事不是那么容易解决,包括像特朗普有时一周能变好几次,大家都搞不清楚,到底这个事情最终的结局会怎么样。但是我们现在基本的判断,觉得不太会太大,可能中间某些产品会受一些影响,但是影响不会是特别大。

  新浪财经:能不能给我们解读一下,会往哪个方向发展会有机遇,包括风险也给我们提示一下。

  张金涛:之前大家觉得刚开始出贸易战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很大的风险。但是出中兴通讯这个事情以后大家开始担心,为什么?从刚开始说要改变贸易逆差的情况,我们对美国是一个很大的贸易顺差,对它来讲是逆差,它要减少逆差,我们要多买它一些东西。后来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它是想通过一些贸易的手段,来遏制中国创新产业、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包括它列的那些要征税的清单,全是我们的高科技企业,并没有对我们的鞋、贸、玩具征税,意图,这个贸易战应该说还是一个借口也好,由头也好,还是两国在更高层次上有一个冲突。我们现在GDP已经世界第二,可能对它有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它原来设计的中国经济发展可以,但是最好是停留在帮我做一些代工,相对比较低层次的地方。现在我们要搞创新,搞高科技产业,发现已经威胁到它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这个可能是它不太希望看到的,还是希望他能保持一致领先,你要老老实实当老二没有问题,不要挑战我。

  新浪财经:我们回顾美国和日本打贸易战的历史可能有一点担心,中国A股会不会也受到同样的冲击呢?相比于目前美国股市的坚挺,纳斯达克指数收盘点位创了历史新高,A股是比较落后的。张金涛先生是研究全球股市的,您觉得随着贸易战的持续,包括即使以后我们最终达成了最新的某种协议,从长期而言,对于全球股市,是不是最受益的就是美国?包括美国股市、A股,包括港股、欧美股市,都有可能朝哪个方面发展?

  张金涛:这个问题确实需要仔细地去分析。刚刚我们讲了,这个贸易战美国并不真的一下要子把贸易逆差消灭掉,而是它想在某些方面抑制你。但是它的理由,大家能看出来有几点:

  第一点,举国机制,我们在很多行业扶持产业发展的时候,搞了很多补贴。你是补贴也好,政府扶持也好,不对称的政策去监管也好,把这些外资挡在外面,扶持国企或者民企的这些产业。这个机制他们是比较怕的。我们的这个机制,集中力量办大事或者是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他们觉得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不搞,这是一点。所以,将来如果真的贸易战再往深了去谈,可能以前受到补贴比较多,受到扶持比较多的行业,反而我们现在要稍微谨慎一点。因为有可能对方说你以后不能再这样搞了,你搞得多了,对我们是有危害的,或者说没有实现一个公平的竞争,比如说把我们的网络公司都弄到外面去了,这样自己关起门来发展,这样是有问题的。

  还有一些是对外界依赖度比较高的,像中兴通讯,人家不让你用芯片你分分钟就做不下去了,这些要稍微谨慎一点。

  你说对股市整体有多大影响?我们还是要看中国本身经济的基本面,我们如果自己的基本面没有出现太大问题,贸易摩擦实质的影响并不会特别大。包括对全球股市,其实现在美国股市好,就是因为它盈利好,盈利增长今年非常强,特朗普减税以后,整体的盈利增长是非常强的一点。如果你看动态未来12个月的市盈率,其实也不高。纳斯达克估值高吗?也不贵,那么好的业绩增长,又对应一个不是很贵的估值,所以它的估值我们不是很担心。

  中国这边,贸易战这个事对个别行业可能会有些负面影响,随着贸易战的深化,包括大家谈出来很多东西。这个我觉得每个行业要去分析,但是内需这些行业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投资机会:独角兽回归A股市场带来更多选择

  新浪财经:我们看到最近确实美国股市一枝独秀,虽然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得也非常好,但是很遗憾的是有很多互联网巨头都在美国上市。所以,基本上我们现在相当于是想号召他们回来,比如通过CDR的形式回归A股,包括上个月也有报道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网易这些互联网大公司,甚至有可能从这个月开始会逐渐回归A股,规则没有出来,请张金涛给我们解读一下,如果细则出来,会不会有某一个种概股的独角兽回归A股,对我们的走势带来什么影响?

  张金涛:独角兽回归A股这个事情是今年比较大的一个事情,它回来这个市场肯定是给大家带了很多选择,投资以前买不到的好的互联网企业,对投资者是好事。但是你说哪只个股能够赚多少钱,打新股怎么样,要等细则出来,它发行的方式到底是以什么样的一个定价来发新股,还是我拿过来买一些老股,将来有没有转托管,有没有两地套利的机制?在好多细则没出来之前,到底结果会怎么样,还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对市场的活跃来说肯定有好处。因为以前你说中国GDP增长这么好,但是我们的股指,我们的上证指数长期都是表现不如人意的。这个原因,实际上我们的上证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的整个经济,我们经济最有活力的一大部分是我们买不到的,包括在香港,包括在中概股上市。那边上市的股票,像阿里巴巴、腾讯都是很大很大的份额。如果这些公司回来,这个阶段我们选择很大的独角兽回来,实际上大家能分享到的增速不是最快的那段时间了,但是是比较稳定成长,还是很有价值的。相反一些比较新兴的独角兽,市值没有几千万、上亿,它的空间更大,包括上市的具体规则,包括打新股,今天有消息说挥发性独角兽基金,到底它获得的空间和投资的机会有多大,还是要等细则出来再看。

  新浪财经:这些独角兽互联网镜头我们都比较熟悉,普通的投资者可以参与吗?很多人想会不会又成为下一个中石油呢?这中间有很多交易策略和技巧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把握?

  张金涛:中概股,像我们有QDII基金的这些公司,像嘉实这样,我们其实长期是有研究的,有专门的研究员研究过这些中概股。所以他们回来上市,我们对他们的基本面把握比较清楚。这样实际上如果说我们只是用过他的产品,比如我们上淘宝,用阿里巴巴的服务,上京东买东西,我们并不清楚它该值多少钱。如果你自己没有做过一个深入的研究,还是让专业人士帮你,可能是更好的一个方式。基金投资在这方面还是有优势的,嘉实基金在海外已经买了,我们有QDII的产品,而且我们有研究员,有专门投科技股的基金经理,通过买能投这些新兴产业或者是这些独角兽的基金,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投资模式创新:一体化投资模式 嘉实基金沪港深投资3.0

  新浪财经:刚才我们也和张金涛先生谈到基金问题,其实一些互联网巨头在没有回归之前,我们已经通过QDII基金的形式先行进行投资了。我们也知道嘉实基金在沪港深投资业内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从投资模式的层面上进行了创新,被称为沪港深投资3.0模式。想请您给我们解释一下1.0和2.0模式分别是什么?咱们创新的3.0模式又是怎么运作的?

  张金涛:沪港深三个市场实际上已经一体化了,港股本身也是开放的,它是跟全世界接轨的。所以,我们在做沪港深投资的时候,我们是采取一个一体化的投资模式。我先给你解释一下为什么之前有说 之前的模式有的叫1.0,有的叫2.0?这是我们帮着区分的。最开始的一些沪港深的基金,你经常在里面看不到一只港股,全是A股,有些有一只港股,买腾讯买几个点,剩下全是A股。为什么?因为当时没有做好准备,当时做沪港深,可以投港股,但是基金经理就只有A股的经验,不熟那边,又怕踩雷,只投了很少一部分港股或者干脆没有港股,我们叫1.0模式,基本上是假的沪港深,就没有在三个市场上做一个均衡的配置。

  另外,大家看到有这个情况以后就开始改进,我找一个做港股很熟的基金经理 ,再找一个做A股很熟的基金经理,分仓来操作,一部分投到港股,他去挑股票。一部分投到A股,另外一个A股基金经理去挑股票。这种分仓操作的模式,我们叫2.0模式。但2.0模式也有它的问题,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比如说我现在相对更看好港股市场,我们从自上而下觉得港股的净值更大,而且港股挑出来的股票更多。这时我应该更多仓位转到港股去,这时怎么协调?A股的基金经理可能还想增加A股的仓位,怎么协调?包括自由的切换,其实是很难的。

  最后我们在沪港深的3.0模式,是嘉实率先提出来,同一个基金经理同时拥有A股和港股的投资经验,投资经验都比较丰富。同时由A股和港股两个研究团队来一起支持这个投资。自由地在沪港深三个市场上做一个资产配置,选出我们认为最好的股票,这也带来了近两年沪港深的业绩还不错。

  新浪财经:我们看到嘉实沪港深策略基金成立刚好两周年,业绩表现非常亮丽。您觉得最大的原因,包括您也介绍到现在的团队、基金经理的实力也非常强。另外,除了您个人的能力之外,团队对你的帮助也比较大,给我们介绍一下团队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运作情况。

  张金涛:我们在北京、内地这边有8个人的纯做港股的投研团队,当然还有7、8个研究员同时覆盖港股和A股。纯做港股的有8个人。我们在香港还有一个十个人的投研团队,也是做港股,两个团队是重复覆盖,18个人的一个团队。

  另外,我们在A股的研究上,包括策略,包括宏观的行业研究员有50、60个人。所以,整个对我们沪港深基金进行投研支持的团队,接近80个人。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有这么多研究团队才能深入地挖掘出更好的投资机会。我想提一下,A股的研究,因为人很多,行业研究员可能就50多位,深入到每一个细分的行业,他对行业都研究得非常深入,这样他在行业出现机会的时候,比如行业现在已经是有大幅度改善,行业集中度提升,这样他会跟我们港股的研究员做一个提示,这个行业好了,你去香港去覆盖相应的标的就行了,行业研究都帮你做好了。所以,A股的研究对港股的研究和投资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就是我们讲的一体化是很重要的。

  我们还有专门的研究员研究中概股,有专门的投资经理投资中概股。所以你刚才讲的阿里巴巴、百度、京东,我们早就有研究,包括最新上市的哔哩哔哩、虎牙直播、爱奇艺,我们都覆盖得非常全面深入。

  未来投资:机构化是长期趋势 投资应交给专业人士

  新浪财经:正好有一位网友提问,布局港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小白可以买港股吗?

  张金涛:我补充一句,不是因为我做基金,就给大家提示这么多风险,因为港股确实它的交易机制、整个市场的安排A股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它没有涨跌停板,股票如果出了问题,一天可以跌80%、90%。你要一天跌90%,你要涨10倍才能涨回去,基本上没有翻本的机会,基本上就没有了。如果你是个人,对某些行业非常了解,这些公司确实研究得比较深,花了时间,花了功夫,在行业里我本身是专家,又在估值便宜的时候对这只股票看得比较清楚,可以选择投一些。带着A股的思维去炒作,去挑小盘股、有概念的股票,基本上就是亏钱。所以,特别提示大家做港股水很深,像我们做了十几年港股,可能知道哪些地方有问题我们不会碰,在风险控制上还是能够避开那些一天跌80%、90%的股票,我们是不会碰的。

  新浪财经:再看一个网友的问题。网友问,振荡市中投资者得小心,很容易追涨杀跌,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投资方式可以规避呢?张金涛老师,您觉得下半年行情如何演绎?准备什么样的交易策略?

  张金涛:现在到这个时间点,因为到年中了,从我们做投资的角度我们要开始布局下半年乃至明年的行情,要开始考虑这件事了。开始看下半年、看明年的时候,应该有理由乐观。最主要乐观的原因是,你看得越远,它的估值越低,因为现在整体上市公司的盈利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这些龙头企业,经过这么多年供给侧的调整,其实中国的经济从10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16年的上半年,都是一个调整的周期,新建的产能也少了,经济增速也下来了,但还是在慢慢增长,产能都消化得差不了多,这是供给侧调整。民营企业调整的行业自动就调整,不赚钱就不投资,就少投。国企可能就是通过政策性的一些供给侧改革,实现了调整。所以,实际上你看到龙头企业的盈利都变好了。现在我们觉得因为有些外部的因素,包括贸易战、信用债、去杠杆,很多扰动因素影响了我们的信心,影响了我们的估值。但是你发现整体上市公司的龙头企业还不错。总体来讲未来,我们应该是有更多的理由去乐观。

  新浪财经: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我们的访谈也接近尾声了。在最后请张金涛老师给各位投资者送上一句投资箴言。

  张金涛:我们觉得未来机构化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如果大家没有花很多时间去做投资的话,还真是把这个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对大家可能更好。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陶然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