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磨一剑 债市长跑老将杨爱斌养成记

19年磨一剑 债市长跑老将杨爱斌养成记
2018年07月02日 02:50 中国基金报

新浪财经第四届金牌董秘暨上市公司网络影响力评选正式启动,谁是你心中的金牌董秘?谁是你心目中的行业美誉典范、榜样大咖?你的一票,最有说服力! 【点击投票】

  19年磨一剑 债市长跑老将养成记  

杨爱斌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在基金圈里,杨爱斌是从阳光私募转向公募基金的“第一人”,他发起设立的鹏扬基金自成立以来便备受市场关注:首家“私转公”公募基金公司、“学院派”基本面研究方法、华夏基金原总经理范勇宏履新董事长、搭建五大策略产品线、开展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

  杨爱斌有怎样的投资经历?他如何成长为“中国基金业20年最佳基金经理”?当年“公奔私”干得风生水起,何以又毅然“私转公”?成立不足两年已崭露头角的鹏扬基金又有怎样的雄心?带着这些疑问,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杨爱斌。

  个人经历篇

  19年投资生涯

  债券投资战场的“无名英雄”

  “工作之余,我喜欢读读闲书,比如前几年风靡一时的《明朝那些事儿》《那时汉朝》等一些轻松的历史书籍,还有金融史上重要人物的回忆录,如美联储前任主席伯南克的《行动的勇气》、保罗·沃尔克的《时运变迁》等,从中可以学习为人处事的方法,思考自己在历史剧变时刻的反应,为自己做投资和管理积累智慧。”谈到工作外的兴趣爱好,杨爱斌说。

  今年5月24日,杨爱斌荣获了“中国基金业20年最佳基金经理”称号,他是为数不多的获此殊荣的债券基金经理。

  与权益类基金经理叱咤股市、拉升波澜壮阔的净值曲线不同,固收类基金经理更不容易被人记住,却是另一个战场的“无名英雄”。杨爱斌在获奖寄语中说:“从业19年,感恩能与行业共成长,并一举开辟‘私转公’的鹏扬模式。展望未来,定将不忘初心,不负所望,以专业创造价值,回报投资人的信任和支持。”

  1998年,杨爱斌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硕士毕业,先是入职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第2年来到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集团投资管理中心。

  杨爱斌回忆道,平安集团当时成立了国内最早的投资管理中心,在固定收益投资领域开了行业先河。当时资管行业还不知道怎么做债券投资,也缺乏正确的投资理念,但平安有一支非常专业的早期债券投资团队。

  中国平安集团2004年海外上市后,由于巨额外汇资本金需要投资运作,作为当时组合管理部的负责人,杨爱斌广泛接触和了解海外成熟的固定收益投资的体系,从而逐步建立了业内领先和规范化的固定收益投资方法体系,很多投资流程和方法他一直沿用至今。

  工作勤奋的杨爱斌在离开平安集团时,已经担任了集团资金营运中心组合管理部的副总经理。在职业初期的这次选择,让杨爱斌与固收投资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为此后职业生涯变迁和事业升腾的最早起点。

  2005年5月,在股市跌破1000点、基金业固收业务刚刚起步时,杨爱斌加盟华夏基金。

  “在极具投资价值的市场上加盟一家好基金公司是一个好机遇。”杨爱斌说,“当时,华夏基金固定收益规模很小,尤其是货币基金规模与同行存在较大差距,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平安集团那一套规范完整的固收投研体系移植到华夏基金去。”

  杨爱斌入职华夏基金时,华夏基金货币基金规模约为130亿元,债基规模仅为8亿元。在2011年底杨爱斌离开华夏基金时,他已经担任华夏基金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全面主持公司固定收益投资管理工作,管理固定收益资产规模最高时曾达1100亿元。

  从华夏基金离职后,杨爱斌设立了私募基金公司——北京鹏扬投资。凭借在公募基金积累的投资经验和客户信任,鹏扬投资在不足5年时间里规模扩容至400亿元,成为债券私募中的佼佼者。

  由于鹏扬投资的客户集中在更青睐委托公募投资的机构客户,加之多年挥之不去的公募情结,2015年4月,在政策放开后,杨爱斌第一时间向证监会递交了设立公募基金的申请。

  经过1年多的等待,2016年6月28日,杨爱斌正式拿到证监会同意设立鹏扬基金的批文。当年7月6日,鹏扬基金正式成立。

  杨爱斌——这位具有19年投资经验的“老将”,在私募辗转5年后,再度回归公募。

  投资理念篇

  债券长跑老将投资理念养成记

  谈到自己债券投资理念的形成过程,杨爱斌表示,他系统规范的固收投资理念形成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实践于华夏基金,并在北京鹏扬投资和鹏扬基金不断充实和完善。

  中国平安2004年海外上市后,杨爱斌所在的投资管理中心广泛接触和引入海外成熟的固定收益投资体系,并在2005年花费半年时间建立了一套从投资理念、投研流程,投资方法的系统化固收投研体系,杨爱斌也受益于此,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固收投资理念。

  初试锋芒 前瞻性预判和风控

  2005年5月入职华夏基金后,杨爱斌的投资理念进入透明的实操阶段,不仅要与同行业比拼规模和业绩,还将面临波动起伏的市场风险。

  2003年至2005年是A股长达三年的熊市,2005年6月股市一度跌破1000点关口,公募基金权益类基金发展乏力,但由于2004年宏观调控、较高的市场利率助推货币基金收益率上行,货币基金发行火爆。

  股市熊途中,南方基金、华安基金、招商基金、易方达基金等老牌公募都在发力货币基金,努力扩大基金管理规模。2005年初,华夏基金公募基金总规模约为350亿元,其中货币基金规模不足50亿元,在同行间相对落后。

  在2005年初入职华夏基金的杨爱斌为固收团队带来了新生力量,他接到的第一项重任就是把华夏基金货币基金规模搞上去。

  “当时全行业债券基金加起来也不到100亿,债券投资尚在起步阶段,所以各家比拼的主要是货币基金的收益和规模,固收部门主要在管货币基金。”杨爱斌说。

  进入2006年后,低迷长达5年之久的股市见底回升,股市IPO也重新启动,央行银根逐渐收紧。华夏固收投研团队当时判断,2006年的债券市场可能会面临严峻形势,应避免做大货币基金投资收益和规模。但是,当时行业不少基金公司却忙于扩充货币基金规模,被动扩张债券投资,部分货币基金甚至通过持有长久期债券以提高收益,而随后股市的快速上涨导致货币基金遭遇巨量赎回,部分产品在当年6月份先后爆发流动性危机。

  杨爱斌说:“当时行业内部分货币基金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由于流动性风险出现较为严重的负偏离,承担较大的亏损,而由于前瞻性预判和风控得当,我们没给华夏赔一分钱,华夏货币基金的业绩和规模在当年上半年就早早锁定了行业第一。”

  左侧抄底坚决果断

  前瞻性研究是关键

  2006年高点逃顶,成为杨爱斌投资生涯的得意之作,这也让他深信基本面深度研究的价值,即通过宏观基本面研判和利率波动的把握,来挖掘固收市场背后的逻辑和规律。而正是有了这样严谨科学的方法,杨爱斌对经济周期和利率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洞察也更具前瞻性,帮助他做好大择时,抓住大波段。

  杨爱斌对债市规律的深刻理解不仅体现在2006年提前逃顶,也体现在他2008年坚决抄底。

  “2006年我们是规避风险,2008年我们是把握机会。范总(时任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的判断很准确,华夏基金在2008年初就开始寻找债市投资机会,通过股票行业研究员自下而上研究信息,交叉验证我们自上而下的对宏观的判断,最后我们选择在左侧重仓进入债市。”杨爱斌说,“2008年市场都在担心通胀,当年2月CPI高达8.7%,二季度CPI逐月下行,我们认为真实的CPI是3%,环比出现了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当时名义GDP数据很高,但扣除通胀后实际增长数据却是断崖式下跌,而股票研究员反映订单数量急剧萎缩,债券收益率和利率又在急剧上扬,与观察的经济、通胀情况完全背离。”

  “我们最喜欢这种背离,因为这给了债券一个更好的价格。我们在2008年5月左侧进入市场,但央行随后在6月提高了准备金率,左侧抄底让我们在这两个月跌得很惨。不过我们没有动摇,6、7两个月我们顶住了压力,坚持深度基本面研究得出的判断,公司层面也非常信任我们,终于在8月份债市出现逆转。”杨爱斌说。

  在2008年让股票投资者损失惨重的大熊市里,即便绩优股基跌幅都超过20%,而杨爱斌团队管理的债基却为客户带来超过12%的收益,成为万绿丛中惹眼的一抹亮色。

  前瞻性来源于基本面深度研究

  在杨爱斌看来,无论是逃顶还是抄底,对基本面的前瞻性把握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前瞻性的把握建立在基本面的深度研究之上。“我们不是‘灵机一动’的投资者,不是依靠短期交易来做债券投资,鹏扬基金一直致力于形成以宏观基本面判断和利率把握为核心的投研竞争力。”

  对于利率的判断需要立足于对基本面的判断,而从1999年就涉足债券投资的杨爱斌,对经济金融基本面变化对利率走势背后的核心逻辑的理解也愈加全面和深刻。

  他说:“利率波动与股价波动不同,利率的周期变化比股票要慢很多,我们有充裕的时间去从容判断趋势,并据此从容进行投资策略的调整和布局。经历了这么多轮经济周期的起起伏伏、利率的涨涨跌跌,每经历一次都将加深我对经济和利率规律的理解,而这正是做好债市研究和投资最核心的东西。”

  公司发展篇

  成立不足两年已崭露头角

  “固收+”拓展五大产品线

  2016年7月6日,鹏扬基金正式成立。2017年6月,由杨爱斌亲自担纲基金经理的鹏扬汇利、鹏扬利泽2只债基齐发。

  鹏扬基金成立后,多位投研“大咖”陆续加盟,如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资产配置原处长卢安平、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原副总经理李刚、某公募基金量化投资部原总监江少坤等。

  2018年6月8日,原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时隔6年后再回公募,担任鹏扬基金董事长。

  现在,鹏扬基金又在酝酿“核心员工持股计划”,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呼之欲出。

  万得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鹏扬基金旗下成立的10只公募基金合计规模达到111.2亿元,成立不足两年时间已经先后布局了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构建了较为齐备的产品线。

  成立不足两年,鹏扬基金人才集聚、规模稳增,逐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公募市场上崭露头角。

  在鹏扬基金上述一系列动作中,原华夏基金总经理、被誉为“基金教父”的范勇宏的加盟最为引人注目,鹏扬基金的未来战略也有望因此更加优化和明晰。

  在华夏基金时期,杨爱斌曾担任总经理助理,他的固收投研能力也得到范勇宏的高度认可,并充分授权他发挥投研优势做好投资。

  据鹏扬基金透露,范勇宏担任鹏扬基金董事长后,将在董事会层面把关鹏扬基金经营战略、增资扩股引入战略股东、引入核心骨干人才,在公司战略层面做出宏观指导和决策。

  杨爱斌说:“范总是基金业最资深的管理人,对基金业理解深刻,鹏扬基金能邀请到范总担任公司董事长,是对鹏扬基金的激励和鞭策,也是因为他看好和认可鹏扬基金的投资理念,看好这个经营管理团队。”

  然而,在把主动管理能力视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募基金行业,以债券投资见长的鹏扬基金仍需继续拓展其他业务条线,这也是范勇宏对鹏扬基金的最大期许。

  “范总希望鹏扬基金做综合性的基金管理公司,不只是擅长债券投资,还要拓展股票的主动管理能力,体现公募基金综合竞争力。”杨爱斌说,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鹏扬基金以固定收益业务为基础,未来将积极打造积极债券、主动量化、主动股票、Smart Beta指数、多元资产等五大策略的产品线和多样化的投资管理能力,力争为客户提供多元策略选择并创造更佳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量化、主动股票、养老都是未来基金业的大趋势。例如,当一个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50%以后,市场上的阿尔法就会很少,以量化模型为主的主动量化基金将大放异彩,市场将成为量化投资的天下。”杨爱斌说,“我们综合布局的总体思路,是为客户提供多元的产品策略,构造他们的资产组合的底层配置资产,为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做好风险和收益的匹配。”

  此外,据杨爱斌透露,鹏扬基金第一期“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已被监管受理,该计划将对为公司做出较大贡献的核心骨干员工进行股权激励,用于激励的股份将由当前的股东方转让和增资扩股两种途径实现,并配合基层员工的业务分成制,打造公司多层次的员工激励计划,提升公司从投研到销售、从骨干到基层、从前台到中后台的差异化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积极性,并配合推行公司的机制建设和以“诚信、责任、激情、协作、感恩”为核心的文化建设。

  市场观点篇

  债券投资正当时 但需警惕信用风险

  今年上半年,接踵而至的债券违约扰动债市,不少公募基金踩雷,净值损失惨重。

  对于今年大量债券违约,杨爱斌认为这种现象未来大概率还会继续存在。过去两年,我国债务上升太快,但当债务上升到一定程度,叠加利率上升趋势,还本付息的压力也会逐步上升,企业借旧还新的借债方式也将难以为继。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每年还本付息资金与GDP比重接近15%就很难维持了,我们现在接近12%-13%的位置,在2014年初一度接近15%。中央也看到了这个风险,十九大确定未来三年就是‘金融风险攻坚战’,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要加快去杠杆的动作。”

  一面是不断升高的债务水平,一面是内部信用的收缩,导致企业部门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

  杨爱斌说,前几年信贷扩张太厉害,现在要还债,而信贷扩张增速急剧下降,导致企业部门的流动性压力陡增,而融资速度又没有恢复,这就会导致违约公司越来越多。

  外部方面,杨爱斌认为,中美贸易争端对出口也形成负面效应。宏观经济内部、外部两个因素都是不利的,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

  杨爱斌认为,从时间进程上来说,现在的债券违约现象仍然还在上半场,随着今年结构性去杠杆和借贷扩张增速的下降,债券违约的压力未来可能依然比较严峻,投资者需保持警惕。

  具体到资产配置方面,杨爱斌认为,在我国信用收缩总趋势不会改变的大背景下,最安全的资产是利率债和AAA级信用债;股票投资在三季度仍将面临较大压力,配置上要做好防御、安全的股票,如国有大银行股0.8的市净率,市场还是过度悲观了,而目前市场热炒的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防御性板块也可能存在补跌的行情。

  “总体而言,股市经历这轮洗礼,现在的位置已经具备长期配置价值,要平安度过市场调整,越是保守、安全、防御型的资产越值得看好,越是激进的越要远离。”杨爱斌说。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长跑 杨爱斌 货币基金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