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赢基金李永兴:今年二三季度是入市好时机

永赢基金李永兴:今年二三季度是入市好时机
2018年05月14日 07:1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公募基金矢志耕耘砥砺奋进二十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基金产品和基金人物,他们为投资者奉献了长期超额收益。致此公募20年之际,新浪财经特推出“致敬公募20年:评选行业领军者活动” 详情见>>致敬公募20年:评选行业领军者更多精彩>>公募20年:牢记使命 扬帆资管新时代

  2018年以来,市场波动加大,截至5月10日,沪深300已下跌3.59%。对于今年市场的特点和走向,永赢基金投资总监李永兴表示,今年的市场在风格上不会出现特别的分化,无论从宏观经济还是市场估值层面来看,今年二三季度可能会出现短期见底的情况。

  同时,在资管新规正式发布背景下,李永兴认为,资管行业面临格局重塑,将令公募基金再度迎来黄金发展期,中小型基金公司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

  基金老将

  执掌永赢权益

  资料显示,在加入永赢前,李永兴曾长期在交银施罗德基金任职研究员和基金经理,拥有10多年公募从业经历,从2006年到2010年,他先后从事过宏观经济和房地产行业的研究工作——这两大领域刚好立体地构建起他的认知体系和投研框架。随后,他又管理过交银主题、交银周期等多只产品。其管理基金期间,曾获业内含金量最高的金牛基金奖项,所管理的交银主题在其任职的3年多时间,回报达127%。

  2006年,刚从北大毕业的他只身一人在来到上海,加入交银施罗德。那时的李永兴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虽然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但在踏入投资这一行当之初,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他曾说:“我发现理论和实践有时是脱节的,比如教科书上将存款准备金率称之为一剂猛药,认为它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而事实证明,它造成的经济影响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

  这一反差促使李永兴进行思考,他发现中国经济有其自身的特点,“照搬理论是行不通的,传统规律必须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否则只是纸上谈兵。”明白了这一点,李永兴迅速从求学时期的思维状态中“解放”出来,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繁杂多样的研究工作中。

  李永兴描述自己做宏观研究时的状态,就是“整天看各种报告和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推导和逻辑思考。”而行业研究则刚好相反,“需要脚踏实地跑到各家公司、各个楼盘、全国各地去调研。”这恰好符合了他自己的个性:既愿意到处看看,也能够静下心想想——两种状态他都喜欢。

  到2010年,李永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助理;两年后,他独自挑起了基金投资的“大梁”,开始独当一面。数据显示,任职交银主题基金经理的3年多时间,该基金回报达124.42%;管理交银周期约1年的时间,该基金取得约30%的回报。

  在长期的操作实践中,他建立起了自己自上而下的投资体系,并在这些年中充分验证了这一方法体系的可行性和投资胜率。2017年,他加入永赢基金,负责公司的权益投资团队的搭建和权益产品的运作。在接管公司旗下一只二级债基的权益投资部分后,迅速提升了业绩。

  2018年市场趋向均衡

  虽然今年以来主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涨跌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不过李永兴认为,今年市场可能趋向均衡,主板、创业板都有机会,不会出现去年那样的极端走势。

  仔细分析创业板公司2018年一季报情况可以发现,其增速较快背后有几个结构性因素:一是增速较快的主要是几家大市值公司,而且还有不少非经常性损益,如果剔除这些因素,相比主板,创业板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其次,2017年初,主板估值水平在中位数以下,而中小创在中位数以上,而今年两者在估值上已没有太大差距。因此在市场风格上不会有太明显的表现。

  对于市场整体的判断,李永兴说,他在今年年初对于A股市场持偏谨慎态度。首先,利率水平高企对于市场整体估值形成压制,去年末今年初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4%左右,这对估值有明显压力。而美债的持续走高对美股也形成了负面影响,进而传导到全球市场。

  从盈利层面分析,他在去年四季度判断,经济会在四季度短期见顶,并于今年一季度继续下滑。而今年一季报也显示,企业盈利增速出现了环比下降。

  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A股估值水平已在中位数以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下滑到了3.69%左右的水平。

  李永兴秉持的是自上而下的投资风格,首先根据宏观来决定仓位,同时也密切关注信贷投放数据和资金流向等指标,特别是增量资金能否进入股市。信贷投放的资金是个大池子,房地产、基建等行业类似其中的小池子,这些池子之间的“水”在不停流动。典型的如2014年,资金从各个领域向股票市场流入。当年,李永兴将所管理的基金仓位进行了大幅提升,从当年的三季度开始,股票市场全面上涨。更重要的是,他在行业配置上偏向于金融,在低位成功重点布局了券商板块,充分享受到了券商股迅速崛起的行情,踏准了那一轮行情。

  其次,通过行业比较来选行业。李永兴将行业大致分成周期性行业、成长性行业,周期性行业重点留意供给需求的拐点出现。成长性行业则进一步细分为概念期、导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当判断企业进入产品导入期后,就可以介入,尽管当时的收入和利润可能不会有多大的体量。

  再次,在公司层面上,会特别关注在供给收缩期逆势扩张的企业,比如李永兴在2012年重仓地产,就是这一逻辑下的产物。

  李永兴预计,在今年二、三季度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市场估值都可能短期见底。往回看,从2012年-2016年上半年,李永兴对宏观经济一直偏谨慎,但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转为乐观,这背后隐现的也是几组数据不同的转向。之前企业存货增速处于历史高点,占总资产比例也较高,PPI又是负数,而到了2016年年中,存货增速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占总资产比例也达到最低点,然后PPI开始转正,企业出现了补库存行为。

  从盈利层面来看,李永兴表示,在一轮短周期后,企业在今年二、三季度会有新一轮补库存的动力。若消费、投资、进出口这“三驾马车”的变量不发生变化,经济将会在今年二、三季度短期见底。“所以当前不应再过度看空A股。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在找到盈利增长确定的投资标的后,就可以慢慢进场。”

  从市场风格来看,李永兴认为,去年蓝筹股“一枝独秀”的情况不会再出现,取而代之的则是成长与价值并驾齐驱。去年蓝筹股的大幅上涨,是受到估值与盈利的双重驱动,而当前主板与创业板的估值均处于历史中位数以下,并未呈现明显分化。

  组合构建稳健第一

  由李永兴“挂帅”的永赢基金旗下权益产品——永赢惠添利灵活配置混合基金日前已正式公开募集。

  李永兴介绍,永赢基金的权益类产品在建仓初期会遵循这样一个策略,即以稳健为主,控制回撤风险。一开始会大部分配置在固定收益品种上,权益类的会遴选部分可转债和偏消费的个股建仓,逐步积累起安全垫后,再配置进攻性强的品种。

  在李永兴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震荡调整,A股的未来走势已不再悲观。“伴随近期利率水平的持续下行,A股估值压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释放,未来继续下调的风险不高。”

  再看盈利情况,过去两年随着宏观经济触底回升,很多工业企业尤其是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传统周期行业率先复苏,今年还可以看到软件、计算机等新兴行业订单出现改善,有助于企业业绩恢复增长。

  在目前时点,李永兴比较看好银行、医药和机械等几个行业。银行的基本面在改善,不良率在下降,息差上升,虽然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让市场对息差判断悲观,但这其中正蕴含着预期差。事实上,在这几年存款利率浮动的背景下,这一举措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想像中的大。

  医药行业已经经历了大约3年的低谷期,企业的收入、利润增速从2017末开始从底部走出来。有券商统计显示,医药上市公司2017年收入和利润增速分别达到18%和26%,中国医药工业的下滑已经停止,并触底反弹。而2018年一季报的业绩保持了继续增长的势头,医药板块收入和利润的增速分别为23%、28%。

  李永兴认为,虽然医药板块在今年初已经有过一波上涨,估值也谈不上便宜,但按照行业盈利的增长,医药股仍然是重点配置的方向。

  机械行业则是从投资上升这一指标来看,今明两年的增长相对确定,而且这一行业也不仅仅是周期的逻辑,而是具备成长性因子,有国产替代这一前景。

  迎接“大资管”时代

  作为一名有着10多年从业经历的老将,谈及加入永赢基金的初衷,李永兴感慨良多。他表示,自己在行业内工作超过10年,见证过公募基金多年的起起伏伏,除了投资,对于行业的发展也进行过一些深入思考。

  在李永兴看来,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可以从收益和规模两个维度去评价。从收益的角度来看,A股市场中活跃着很多擅长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他们往往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一旦市场风格切换,业绩表现就会出现很大波动。

  除了极少数的全能型选手,这么多年来,很难有一个人能够在不同市场阶段始终维持业绩领先。实际上,全社会各类行业发展至今,资管行业是其中为数不多的、还在靠个人单打独斗能力去竞争的行业。

  要想在市场不同阶段都能为投资者获取理想的投资回报,李永兴认为,单靠个人能力远远不够,这就需要组建一个研究功底扎实、风格互补的团队。

  再从规模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排在世界前列,包括制造业、银行、互联网等在内的很多行业都已诞生了不少世界级企业,但资产管理行业却鲜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因此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站在公募基金发展20周年的时点,虽然很多传统大型基金公司已占据明显的先发优势,但李永兴认为,在中国资管行业继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中小型基金公司并非全无“弯道超车”的机会。这些机会可能来自强大的团队竞争力,也可能来自海外市场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张,更有可能来自各类衍生工具的灵活运用。

  中国金融业的未来会迎来真正的大资管时代,那时真正优秀的资产管理公司不仅要有忠实的客户和广泛的销售渠道,还要有为客户全方位管理资产,并获取高额收益的能力。

责任编辑:陶然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