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谈天说债
作者:附件二
上周二的时候QB上突然挂出大量康美债券的ofr,剩余期限不到半年的SCP报价11%,剩余242天的CP报价9%,剩余1.91年的公司债报价7%。
作为一只AAA评级的网红债,康美医药以其让人看不懂的、规模巨大的货币资金闻名于债券市场。康美是由自然人马兴田先生实际控制的A股医药类上市公司,马兴田直接和间接持有康美33%的股份,目前康美市值约为1000亿(今天医药行业市值过千亿的仅剩恒瑞医药和康美药业),马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约20亿股,其中90%被质押。证金公司持股4.87%,为第二大股东。
债市对于康美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两块:一是规模较大的货币资金;二是药品贸易毛利过高。
今天先谈货币资金问题。
一般说来,货币资金规模较大,对流动性的保障越强,康美的问题在于其在手的非受限货币资金足以覆盖全部有息债务,截至到17年末,康美非受限货币资金340亿,几乎占到全部资产的50%,而截至到17年末,公司全部有息债务290亿(短期189亿+长期101亿),货币资金偿还完全部债务后,还能剩余50亿,但公司还在持续不断发债,一个看起来不缺钱的企业看起来很缺钱。换句话说,他家那么有钱,为什么还不断发债?
从近五年来看,康美几乎没有银行长期贷款,有息负债主要是银行短贷和债券融资,近年短贷和发债的规模日益增长,其账面货币资金亦日益膨胀,不知道是越发债越有钱,还是越有钱越发债,让很多老司机看不懂。
据曾现场调研老司机反馈,康美对账面货币资金高的原因,解释有三:应对未来业务增长,备用较大货币资金;有大量项目需要投资,同时择机整合业内优质资源;民企融资弱势,备用较大规模流动性。这三句话对另一债市网红DX、KDX同样适用。
我们从17年财务数据对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做一简要测算。17年度公司货币资金4个季度的平均数为313亿,按照整数300计算。根据财务报表,公司没有做任何期限过长的理财业务,且单季度的现金流量表也没有显示出公司季末冲存款的迹象。
目前活期存款利率0.35%、3月定存1.1%、6月定存1.3%,假设公司货币资金中50%为活期,25%为3月定存,25%为6月定存,(这个结构是拍脑袋拍的)可简单测算,公司年度利息收入300*50%*0.35%+300*25%*1.1%*300*25%*1.3%=2.3亿。根据公开资料,公司财务费用科目下利息收入为2.7亿,现金流量表中利息收入为2.6亿,跟测算情况相差不大。
再测算具体利息支出,截至17年底公司有息债务,其中银行借款114亿,债券融资134亿,另有18亿元信托。银行贷款均为1年及以内,根据公开资料截至18年3月的贷款数据,公司35笔贷款中,25笔为基准利率4.35%,3笔6亿上浮5%,3笔6亿上浮10%,3笔15亿上浮15%,1笔2亿上浮20%,可以简单计算公司18年银行融资成本4.45%。假设17年银行贷款利率同样为4.45%,据此简单倒推17年公司银行贷款利息114*4.45*=5.13亿。
债券方面,截至17年底存量债券134亿,以16年和17年算术平均数141亿考虑,此外考虑前期低利率债券存量以及17年新发的高利率债券,假设加权利率5.3%(拍的),则当年债券利息7.5亿。不考虑18亿的信托,当年银贷和债券利息支出合计12.13亿。
这个数据跟损益表科目里的利息支出12.15亿,以及现金流量表里“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22亿扣除掉当年10亿的分红后的12亿相差不大。我也比较纳闷,怎么相差这么小呢。
换句话说,根据货币资金、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相关数据简单测算,三张报表关系来看,找不到货币资金造假的证据。从公司历史数据来看,公司自06年开始,货币资金/总资产的比例持续高于30%,15年开始持续高于40%,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性。
但是不太明白,为什么公司宁愿让大量的货币资金趴在账上,而且资金运用效率那么低。债券市场的疑惑一直在于此,要么是老板很谨慎,留着大量流动性备用,要么是正如公司所言投资需要以及择机并购,最担心是,这些大额资金仅为时点数,中间或存在其他猫腻。
发行人的解释一直说服不了债券投资人的疑惑,而之前据传发行人对投资人调研不太热情,后续突然邀请投资人前往,谨慎的老司机就开始了抛售。机构投资人中的一些公募在一季度以后就悄悄的撤退了(个别公募股债都有),卖盘的ofr也是公募为主,当然也有些老司机还在持有。
数据显示,18年以来康美债券成交量超200笔(扣除掉过券、代付),且5月之后随着DA、HX、KD等民企事件冲击,成交量有所放大,二级收益率快速上行。三年期中票的一级发行利率从年初的6.3%上到7%,债券投资人的疑虑逐步加大。
公司银行授信207亿,未使用70亿,银行贷款大多为基准利率,截至18年3月底,118亿的贷款中,32%为信用借款,64%为实控人担保的保证借款。
康美是股债市场的老司机,01年上市,05年短期融资券恢复发行,06年公司即发行短融,09年发行可分离交易转债,公开市场累计权益融资超160亿,并保持连续18年的分红,累计现金分红51亿,是机构投资者的非常喜欢的股票之一,不过18年机构投资者数量有所减少。
当然公司这些年也偶有负面爆出,包括数据造假、涉嫌传销、产品质量问题等。市场一直担心其大股东高比例质押、巨额存货、偏高的药品贸易毛利、债务过于集中于短期等。
公司是不是有必要采取一些行动,包括改善债务结构、更透明的财务数据,以及积极对待债市投资人,毕竟在债市,负负不会得正。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牛鹏飞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