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债务连环雷大爆炸 如果一年违约600亿怎么办?

叶檀:债务连环雷大爆炸 如果一年违约600亿怎么办?
2018年05月22日 21:58 新浪财经综合

【金融曝光台315特别活动正式启动】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在线投诉】

  来源:叶檀财经

  在一堆青菜里面挑出一只烂番茄很容易,在一堆青菜里面挑出一颗烂青菜,比较难。

  现在,监管者正在挑选出实体企业里面的烂青菜,以免发生大面积债务细菌污染。

  中国信用债市场正在发生规模空前的爆炸,截至5月20日,2018年共有20只债券发生违约,合计违约规模超过150亿元。2017年同期,仅有10只债券发生违约,合计违约规模不到80亿元。

  很多人非常焦虑,胆小的人要被吓死了!

  信用债违约,是企业要完蛋了吗?连买债券都不安全,我们能买什么?钱袋子会不会大幅缩水?还能投银行理财产品吗?还能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吗?我们怎么办?拔着自己的头发到月球上去吗?

  别害怕。

  首先更正一点,债务崩盘这个预设前提是完全错误的。

  根据彭博公布的债券市场数据,2017年中国信用债发行总额69514.9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5.1%。

  最坏的情况,就算今年有300亿信用债违约,仅占2017年中国发行的信用债的0.4%。即使违约600亿,也不过0.86%。

  这是可以控制的定向爆破,爆雷只爆一块地。如果真的引发债务崩盘,引爆者吃不了兜着走。谁敢?

  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是多少?

  2017年7月21日,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年一季度)》,2017年第一季度,包括居民、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6年末的234.2%增加到237.5%,上升了3.3个百分点;上升趋势明显,主要是居民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上升所致。

  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从2016年末的155.1%上升到2017年一季度的157.7%。企业的传统贷款融资和以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票据为代表的影子银行融资有较大上涨,其中影子银行融资上涨特别快。

  监管层去影子银行、去隐性杠杆,必然会爆雷,这点,心里门清。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刘鹤副总理在“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专题协商会上指出,要使全社会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明知道会爆炸,还这么干,为什么?知道可控。实在不行,过度期将会延长。

  明知道会爆炸,还这么干?防止整体金融崩盘啊,现在一个个有序引爆,总比到时候大战来临一片硝烟要好。

  我们曾经说过,日本在失去的二十年之前做过吹大泡沫的行为,我们一概不做。我们还要补充说一句,韩国在债务泡沫大爆炸之前做过的,我们也坚决不做。

  长江宏观写过一篇研报,详细描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快要完蛋的韩国债券市场是怎么度劫的。

  上世纪90年代,韩国企业快速加杠杆,1997、1998年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分别达到110%和111%、达到历史最高点,企业平均负债比率超过400%。这么一比,中国企业现在的杠杆率,不低。

  害怕的总会到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大规模债务违约,当时韩元都快崩溃了,贬值近一半,加剧了韩国巨额外债的偿还压力。

  要命的是,1997、1998年韩国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企业盈利明显恶化。加上,1997年韩国短期外债规模583.7亿美元,外汇储备只有可怜的197.1亿美元,金融部门撑不住了。

  政府无力背书巨额债务,被迫打破债务刚兑,中小企业违约,大型集团企业重组,降低了企业杠杆,这就像打亲生儿子一个个耳光。可再疼,也得打。

  中国现在选择的是提前打,狠狠的打,打最不听话的。

  债市股市不会崩盘,可是,某些企业、某些投资者、某些投资机构快完蛋了。百分之零点几的违约概率,落到投资者头上,就是晴天霹雳。

  这次爆的是什么雷?

  业绩和财务受怀疑的公司,多元化、财务激进、找不到北的公司。

  以*ST中安为例,2015年借壳上市后,中安消收购了10家公司,耗资高达32.67亿元,都采取现金收购。大举并购,资产持续扩大,营收没有明显增长,中安消自身承诺业绩未能兑现,去年全年亏损7.35亿元。

  如果大家看叶檀财经的话,还会记得我们如何扒皮中安消,当时就该及时止损。

  神雾环保都不用说了,我们提前那么长时间预警,大家真的应该警惕。

  还有凯迪生态。凯迪生态2011年度发行的第一期中票“11凯迪MTN1”没有兑现,构成实质违约,涉及本金6.57亿元,利息4119.39万元,合计6.98亿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凯迪生态事儿大了去了,很可能涉嫌严重的财务造假,公司管理层可能仍对公开市场的投资者隐瞒了大量的关键信息,这或许正是凯迪生态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及重组方相继撤出的主要原因。

  这家公司不是信用债违约的问题,还有拖欠员工工资、涉嫌信披违规、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无法按时归还、众多子公司陷入停产困境、涉及诉讼且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年报季报无法按期披露、第一大股东股份被司法冻结……我说,你的事儿还能再多一点吗?

  也有被误伤的,比如东方园林

  5月17至18日两天,东方园林发行的两个品种,原计划募集10亿元,但一个品种仅募集到5000万元,另一个品种无实际发行规模,募资规模只有原计划的5%,被称为“史上最惨发债”。

  东方园林业绩还行,按照2017的财报,毛利率31.56%,同比下滑1.27%,主因营改增,经营性净现金流29.24亿元,同比增长86.46%。

  谁也没想到,PPP政策生变,债券市场低迷,搞得大家信心不足。但好的公司禁得起时间的考验,禁不起考验的,本来就是妖怪。

  颇具特色的是,民营企业违约率更高。2017年,新增违约企业均是民营企业,非上市民企发债主体的违约风险高于国有企业及上市民企。

  有些激进的机构踩了雷,被炸掉双腿,同情的看一眼就好了,人家赚钱的时候,可是一点不含糊。

  在2017年普通债券型基金收益排行榜前十名中,华商基金旗下占五席,2015年度,华商基金是固定收益的明星公司。可现在,接连踩雷,已经血肉模糊,能够精准踩雷,也算一朵奇葩。

  居然还发生了大机构互怼的事。

  曹山石在微博称“中信被欺负”了,配中信资管员工的朋友圈截图,曝光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定制的打新基金没有遵守CD+股票策略,偷偷地将即将违约的债券藏入其中,违约后派总经理出面演苦情戏阻止赎回,当晚立马调降估值事件,称该基金公司为“骗子公司”。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立马回应,做实了这件事。都是江湖上有头有脑的人物,因为现实利益受损,打得不亦乐乎。投资者最好回避一下,以免被误伤。顺便说一下,让这两家机构打起来的,很可能就是凯迪生态这家惹祸的公司。

  接下来,还会有一批违约,因为银行理财产品。

  5月22号,《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有国有大行估计,理财产品1/4以上投资于信用债市场。银行买的信用债肯定下降,违约率还会提升。

  连环雷,被炸飞的,是头顶长韭菜的买单者。

  普通投资者怎么办?

  在买债之前,看看买的是什么债,是大公司大机构吗?

  问问这些问题,是不是业绩好,可是现金流和资产质量差得要命,还老做些可疑的类似于利益输送的收购?公司的股权大部分被质押了吗?公司的营收,来自于我们死也查不到的境外小岛上的关联公司吗?信用债背后的机构很激进吗?

  如果答案基本上是,是,那么,就别买了。咱别找抽。

  这样的公司股票不能买,凭什么可以买他们的债券?因为管理层长得美吗?

责任编辑:牛鹏飞

叶檀 信用债 违约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