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违约 你在说谁?

“城投”违约 你在说谁?
2018年05月08日 17:03 新浪财经综合

【金融曝光台315特别活动正式启动】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在线投诉】

  来源:评级的艺术

  《城投信仰又破灭了?》,后台读者留言建议区分一下城投和地方国企。

  概念清晰是讨论的前提。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任何推理基本都要正本清源,从概念说起。今天我们就重点说几个容易跟城投混淆的主体。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与地方政府有关的企业至少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承担“融资职能”的城投公司、承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的国资公司、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职能”的地方国企。这三类企业可能名字上会有混淆,可能业务上会有交集,但产生的制度根源不同,与政府的关系不同,获得的支持类型和力度不同,受政策冲击的方向也不同。

  城投公司产生的制度背景是我国特定的“中央-地方”关系,属于财政系统的职能延伸机构。分税制下地方政府事多钱少,资金缺口由于中央制度限制通过其自身筹集,所以产生了城投这样的职能主体——去资本市场上“替政府融资”,因此城投也被称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城投属于财政的派出机构,这就是为什么早年的城投公司主要领导成员大多来自财政条线。有些城投公司,跟当地财政一度甚至是两个牌子一套人马。记得当年跟踪期时,一家企业的财务负责人破天荒地电话催报告,理由是,公务员不允许兼职了,她要尽快处理手头城投公司的遗留业务回归财政局。

  正因为如此,城投自诞生之日起,才跟地方政府有天然的信用关联。而城投公司的发展、挫折甚至消亡都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领域的博弈有关。

  国资公司产生的制度背景是我国特定的“政府-市场”关系,属于国资系统的职能延伸机构。历史基因及体制原因我国经济发展中积聚了大量散落在各机构监管的国有企业。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就产生了整合资源统一监管的主体——替政府“以市场化的形式运营及管理国有资产”。

  正因为如此,国资公司自诞生之日起,跟政府之间就不是信用关联。而国资公司的发展、挫折甚或消亡都跟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有关。

  由于我国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省一级,市县级城投和国资往往会出现混搭。这种情况或者是因为当地国有企业资源过少,不容易单独成立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或者是因为财政体系土地注入、公用类资产划拨(水务、燃气、公交等)后,企业规模仍无法满足资本市场门槛要求;又或者当地政府着力打造大平台从而降低融资成本,会出现将一些经营业绩很一般的企业装进城投公司冲资产规模。

  还有一些散落在城投和国资之外的地方国企。有的是国资委直属的,有的仍属于行业监管机构,前者典型的如山西的煤企,后者如各地交通系统下属的高速公路公司等。与前两种类型不同,这类地方国企承担的职能市场化程度更强,与政府的信用关联度更弱。

  后续会针对上述三种类型企业的信用风险特殊性以及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各自的风险暴露路径进行专题探讨。

责任编辑:牛鹏飞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