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生剖析网贷风险:根源在平台自身不合规

杨凯生剖析网贷风险:根源在平台自身不合规
2018年09月03日 16:28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王晓

  近期P2P网贷领域风险密集爆发。有声音认为,这是因为监管措施力度过大、监管政策相互叠加,导致出现了处置风险的风险。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9月2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和金融城举办的第三届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对这一问题明确表态。

  在剖析了网贷行业风险爆发的情况后,杨凯生认为,平台出问题比较集中的时候,都是风险集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市场先做出了反应,之后才出现的监管措施。网贷行业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大量平台尚未完成整改任务,期限错配、刚兑、贷款规模超标现象普遍。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数据来源:网贷之家

  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7月份问题平台停业的数量可以发现,有几个比较明显的几个时间节点:第一,2015年年中跑路平台的数量增多,平台经营者不负责任的行为或者恶意违约的行为开始引起整个社会和整个行业的关注和担心。2015年底出现的e租宝事件是一个标志。第二,2016年年度中间以后,这段时期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经营者跑路的恶性违约数量减少了,经营者自主退出或者比较有序退出市场的行为增加了。第三,今年6、7月份以来,问题平台的数量明显增加,市场上负面情绪和恐慌情绪比较严重,良性退出、有序退出市场的势头似乎中断了,更多的平台做出了跑路甚至其它恶性违约的选择。

  杨凯生指出,尽管2015年和2016年曾经出现过两轮规模比较大的 “跑路潮”,但是最近两年多以来,平台的成交量和待还余额总体呈上升态势。也就是说,尽管这两年来网络借贷行业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业务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但是近一年内,网络借贷的成交额开始持续下降,特别是近三个月来平台的待还余额出现急剧下降。

  2018年以来,特别是7月份时,问题平台曝光的数量急剧上升。北大国发院数字金融中心开发的金融科技情绪指数显示,2018年7月,公众对互联网金融的情感指数跌至历史的低点。

  究竟是问题平台数量增多影响了公众对P2P的关注度还是公众对P2P的关注度或者负面情绪导致了市场更加不稳定?杨凯生认为,先是问题平台的增多影响了公众的情绪,而负面情绪的扩散又催化了问题平台的出现。

  “此次P2P爆雷的根本原因是平台没有完成整改任务,错配、刚兑、贷款规模超标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杨凯生表示。比如有平台出现单一法人借款总额达到2400万的现象,远远超过了法人100万元的借款上限。此外,一些平台之间相互勾连或是关联交易较多,也直接导致了风险的爆发。如壹佰金融,有10家公司与其存在股权或投资关系,而这10家公司在今年7月几乎同时爆雷。在后续监管过程中,需要加强公司治理机制和法人治理机制的建设。

  另一客观因素是,在整体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部分借款人逾期,致使一些充当信用中介的平台本身也出现了资金问题;恐慌情绪下,出借人谨慎出借或是提前转卖债权。同时一些平台盲目相信或刻意鼓吹自身大数据征信能力,错误模式泛化,对金融的本质缺乏敬畏。

  杨凯生建议,下一步整治的方向要面向全部从业者,必须全面落实前一阶段监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监管要求和整治措施。第二,注意引导市场情绪。第三,对投资者、出借者进行教育。第四,对于恶性违约平台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责任编辑:赵子牛

杨凯生 网贷 风险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