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青岛:民营经济占半壁江山 四大发展趋势成亮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 14:19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

  摘要:2006年青岛市民营经济表现出又好又快地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增幅为近年最高,已占全市GDP的半壁江山,成为“富民强市”的重要力量,并且呈现出四大发展趋势。形势一片大好,但面对未来的挑战,青岛民企仍需要政府政策与银行业的支持。

  2006年,青岛市民营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增幅为近年最高,已占青岛市GDP的半壁江山。据统计,06年前三季度,青岛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64.6亿元,占青岛全市GDP的50.6%,首次过半。预计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600亿元,比2005年增加近两成。完成进出口总额196亿美元,占青岛全市进出口总额近六成。当前青岛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一)社会贡献度不断提高。截至去年11月底,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58.7亿元,占青岛全市税收的27.3%。同时,民营企业吸纳新增就业人员占全市的七成以上,极大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2006年,青岛市有半数的区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当地GDP的50%以上,而有9个区市的民营税收占当地税收的55%,其中,胶南和即墨两地民营税收达到七成。

  (三)大项目建设后劲十足。06年前三季度,青岛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多亿元,占青岛市固定资产投资的70%。截至11月底,全市50个投资过5000万的民营经济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48.3亿元。

  (四)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强劲。06年前三季度,纳入青岛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200户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52亿元,实现利税12.8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四成,分别高于青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5和27个百分点。

  可以说,2006年青岛市民营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另外,在名牌创建、自主创新、资本运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加上去年新增的中国驰名

商标2个,中国名牌6个,全市民营企业已创建中国驰名商标9个,中国名牌产品19个,占全市的35%,正迅速成为青岛品牌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在技术创新方面,全市民营企业已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术中心16个,市级技术中心79个。

  值得关注的是,青岛市民营企业曾经小而散的特征渐渐成为过去,通过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举措,青岛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目前,机电、橡胶化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和海洋医药等5个特色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民营工业的60%,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板块达到了27个,聚集了6900多家企业。积极为产业集群配套,在产业集群中发展壮大,成为全市民营及中小企业迅速壮大的有效途径。

  银联信分析:

  当前,青岛市民营企业早已不再是初期“小商小贩”的传统形象,从事的也不再是简单的作坊式加工,而是逐步发展成为“富民强市”的重要力量。而这些与该市实施的各项有效的措施是分不开的。06年,青岛市经贸委等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36条”意见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政策措施,通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进

信息化工程、组建中小企业发展联盟等服务体系,引导民营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显示出旺盛活力。

  截至去年底,全市民营经济注册户数达到30.9万户,注册资本金198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8.7%,规模快速扩张。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奖励纳税20强民营企业,拿出1000万元扶持20个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了良好的政策导向,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可喜的是青岛市银行业对民营企业也给予大力支持。截止06年11月末,全市各

商业银行为民营及中小企业贷款余额895亿元,同比增长24.4%,占驻青各企事业单位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上升到51.4%。

  明确的数字就已呈现出进步的轨迹,青岛民营经济终于挺起“脊梁”,面对未来要接受更大的挑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从整体上看,中国民营经济实力仍然稚弱,管理粗放,抗风险能力弱。”青岛市民营企业处在国有大企业群和国际知名外资企业的夹缝中,无论是做大还是做强,都必须探索新的路径,这需要政策层面的继续“突破”,需要企业自身在管理、文化、人才、市场、资本等方面锐意改革,适应新形势,不断实现新跨越,也需要银行在开展多种多样融资促进活动等方面扎实推进服务工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做出新成绩。

  [本文由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