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315,我们帮你维权】近年来,银行卡盗刷、信用卡纠纷、暴力催债、保险理赔难等问题层出不穷,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黑猫投诉】
来源:新浪金融研究院
文| 新浪财经 徐巧
在百万亿大资管行业中,期货资管宛若太仓一粟。
大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后,在去通道、去嵌套的背景下,期货资管更是捉襟见肘,行业规模从2016年巅峰期的近2800亿元缩水至如今的2000亿出头。
“我们现在面临的就是生存问题,先活下来,才能再谈发展。”纵使业务跻身行业前列,银河期货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张玉川在谈及期货资管前景时,依然感到紧迫与忧虑。但从长远来看,张玉川对期货资管仍持乐观态度。随着近些年期货业务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培养发展,期货资管日后势必能在金融市场打造出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
去年底,央行牵头、“一行三会一局”联合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旨在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引导资管行业回归本源。“事实上2016年的证监会出台的‘新八条’已经先行一步,升级监管要求。”张玉川认为,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信托等行业影响更大。对期货资管而言,新规明确了资管产品只能有两层嵌套。除此之外,其余监管要求早已在“新八条”中体现。
输在起跑线上:
依赖通道急剧扩容 如今被迫壮士断腕
输在了起跑线上——这是期货资管自诞生之初就面临的窘境。
2012年5月,证监会颁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标志着期货资管业务正式拉开序幕。起步初期,受限于“一对一”模式、期货公司净资本达5亿以上、分类监管评级B类B级等因素,期货资管的业务规模裹足不前,在试水前两年并无太大起色。2014年底,中国期货业协会放开“一对多”业务限制,这让期货资管业得以借助通道做大规模,行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爆发式增长。
到2016年底,期货资管规模翻番增长,达到2792亿元。业内人士透露,彼时通道业务在期货资管中占比高达八成。在通道业务中,结构化产品则成为当之无愧的主力军。由于优先级资金可保本保收益,这部分委托人多来自银行。
“期货资管起步晚,跟大型金融机构根本没法比。要想生存下来,必须先做大规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通道业务。“张玉川解释道,早期期货资管过度依赖通道业务,既有行业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市场需求。“期货资管有结构化产品,银行愿意投,资金一般在10几亿或数十亿,这样能迅速做大规模。”
市场曾戏谑,期货资管是赶了个晚集,还遇上了“城管”。事实上,随着2016年“新八条”的出台,期货资管的通道业务由热转冷。
“‘新八条’通过对结构化产品进行规范,限制了通道业务。”张玉川分析指出,一方面,此前结构化产品的目的能为优先级资金取得稳定收益,但“新八条”后优先劣后资金均要求承担同比例盈亏。另一方面,监管层限制了杠杆比例,以前结构化产品有较高的杠杠,能“用小资金撬动大资金”,但新规之后杠杆比例下降,资金成本大幅提升。这样一来,通道业务就丧失了意义。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在去年底资管新规意见稿出台后,通道业务遭到全面禁止。资管业务回归到“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依赖通道成瘾的期货资管,也面临着壮士断腕的局面。
后通道时代:
规模缩水四处找钱 精简人员控制成本
去通道风暴下,期货资管规模缩水明显。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底,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规模为2118亿元,较去年底的2458亿元缩水13.83%。
与行业大趋势一样,银河期货的资管规模目前也处于收缩状态。有资金来源,才能做大规模。在市场最大的金主——银行理财被切断通道以后,下游各路机构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其实在证监会2016年出台‘718’政策之后,整个资金端就已经极端困难了。资管新规出台后,把银行理财这一块源头掐断了,所以目前资金端没有任何的缓解迹象。”张玉川坦言,未来期货资管只能靠自己去募集资金,加大销售力度,原来的路子已经行不通。
相比较于银行理财的5万元投资门槛,期货资管与私募基金一样,都是100万元起投。投资门槛高、产品无法分拆,这让期货资管产品的销售也举步维艰。“没有任何好办法,只能硬做,我们现在面临的就是生存问题。”张玉川直言不讳。
在行业收缩之际,控制成本显得愈发重要。
目前,除了极少数期货公司目前资管业务能产生利润,大多数公司仍未盈利。“2016年,我们的资管业务整体才算打平,略有盈利。”张玉川表示,2016年资管业务规模在巅峰期时 ,团队最多有70余人。在弱化通道业务后,已精简至不足50人。
“开公司还是要看盈利,所以目前我们压力比较大。” 对于2018年的盈利预期,张玉川认为比较难。
转型需要耐心:
只有现在种树 未来才能开花结果
在100万亿的大资管行业中,期货资管体量甚至不足0.3%,与银行理财、信托、公私募基金、券商等相比,更是判若云泥。有市场人士甚至质疑,期货公司是否应专注经纪业务放弃资管。
“我肯定不赞成这种观点。对期货公司来说,资管业务与风险管理子公司是近年来新增的两项业务。从长远来看,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利润点。”张玉川认为,纯经纪业务技术含量较低,并非长久立足之计。近些年,监管层逐渐放开期货公司的金融牌照和经营范围,其实是政策利好。
“不要限制自己的手脚。尽管资管业务现在还不能盈利,处在萌芽阶段,但只有现在种树,未来才能开花结果。”
张玉川进一步判断指出,期货资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将处于一个低迷阶段。未来,期货资管仍然会是资管行业体量最小的一部分,这是由期货市场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比决定的。在此阶段下,期货资管应先求生存,再慢慢发展。监管要求越规范,未来发展会越稳、越好。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需要一点耐心。“只要生存下来,就算胜利。”
那么,期货资管的突破点应该在哪里?张玉川认为,在去通道背景下,必须加大转型主动管理型业务,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在人才建设上,要内部挖掘与外部引进相结合。内部的研究团队要做到投研一体,“如果自己不敢做交易,又凭什么去说服客户投资?”;外部要加大从公私募等机构引进一流人才,以银河期货财富中心为例,团队近1/3是“海归”,有从高盛等全球顶尖机构回国的投资经理。
其次,在投资范围上,做好权益与债券市场的基础配置,发挥自身的“老本行“期货投资的核心优势。与此同时,进一步拓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把期权、股指期货等工具充分运用起来。
此外,张玉川强调指出,投资者教育也任重道远,不少人对于期货产品仍存在误解。他举例解释称,对于一个1亿规模的产品而言,10%-20%的仓位配置到期货市场,就算非常纯粹的CTA策略产品。“因为期货杠杆很高,对应风险也较高。有投资者认为我们配置的期货持仓就这么一点,好像投资经理没干正事儿。”他表示,期货交易的高杠杆与投资者对产品的低波动率预期,其实存在一定的冲突,需要慢慢让客户去理解。
展望未来,张玉川对期货资管仍持乐观态度。从业25年,纵观资本市场几经沉浮与变迁,张玉川坚信,与其他任何金融业务一样,期货资管仍需时间成长壮大。从长远来看,期货资管对整个金融市场是非常有益的补充,也是未来期货公司的利润引擎。
责任编辑:张文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