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庆:银行理财格局不破不立 大者越大强者恒强

李伟庆:银行理财格局不破不立 大者越大强者恒强
2018年03月29日 18:41 蓝鲸财经

【金融曝光台】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黑猫投诉】

  原标题:专访丨李伟庆:银行理财格局“不破不立”,大者越大强者恒强

  蓝鲸银行 王涵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显示,银行理财规模为29.54万亿元,保本理财则是7万亿元的水平。在资管新规要求下,保本理财产品逐渐退出舞台。未来各家银行在理财市场的分化方向、高净值家庭的资产配置问题、该如何平衡收益与风险?蓝鲸财经日前独家专访原中国银行业协会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委员会常委、香港上市大型商业银行业务负责人李伟庆,探究银行理财转型路在何方。

  理财破局刚兑:“提高客户粘性,构筑护城河”

  蓝鲸财经:当保本理财退出,封闭式理财期限拖长,银行理财该如何转型?

  李伟庆:银行理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向积极转型:

  在理财投向上,银行应积极拓展符合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自贸区战略下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业务,通过资管产品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和降低企业杠杆率。

  资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提高其资产创设能力,即综合提升客户需求响应能力、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和全流程风险管理能力等。不再被动选择和接受市场中已经打包成型的标准化金融产品,而选择向金融产业链上游延伸,提高银行的风控和议价能力,从而提高理财资金投资收益。按照银行资管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自身资源禀赋,资产创设应立足于债券融资类资产,重点拓展股债结合类和结构化融资类资产。

  银行提高客户粘性,构筑银行资管业务的“护城河”。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将资管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相结合,做到同时关注资金市场和客户。比如,我在担任“全国杰出财富管理师评选”时,来自港澳的参赛选手明显比内地选手更关注客户粘性的构筑,会根据不同客户财务状况与风险收益偏好提供个性化财富管理服务,满足客户的财富传承、生命周期风险管理、境内外资产配置、健康和教育咨询等综合需求。

  第四,银行应加大大类资产配置化,接受更多的标准化金融资产。实施从多个细分资产端寻找利差来源,借鉴美国银行经验,开发资产端优势,如并购融资、房地产、大学生贷款等领域。探索金融市场业务与投行业务的联合发展模式,其中资产证券化对于低风险资本耗用有着显著优势,如信贷资产证券化与收益权资产证券化(物业费、学费、基础设施收费等)。

  第五,拓展资管部门的独立子公司化。银行理财子公司化后,“销售本行”资管产品将转化为“代销子公司”产品。代销的体系建立,将更多打破原先银行资管产品销售壁垒,建立全市场代销的渠道体系,甚至代销其他银行的产品。

  蓝鲸财经:表外理财增速下降,替代性的银行产品会不会被推出?例如受到青睐的结构性存款走热。

  李伟庆:表外理财增速下降,替代性的银行产品会不断推陈出新,但短期银行理财作为客户资金配置的主流地位不会动摇。随着存款利率上限打开,大额存单等主动负债品种的推出对保本理财形成替代作用,存款理财化在边际上的增量增速在下降。替代性的银行理财面临四种新途径:

  银行可能继续大力发行新型净值型理财产品。在银行理财产品不能投资非标的情况下,银行有可能进一步加大银行理财对债券市场的配置规模,大幅推高债券市场的波动性。

  在理财业务上,金融科技和智能投顾将实现对传统业务的替代和颠覆。

  银行理财部分资金可能转向基金产品,如类货币基金型产品(既能够满足监管提出的净值化管理要求,又能够做到名义上的非保本)。

  第四,银行理财资金表外转表内,即以类似于大额存单、结构化存款等的其他形式产品加以替代,按存款管理。

  银行分化顺理成章:“看重流动性,强者恒强”

  蓝鲸财经:目前保本理财产品在现阶段尚未正式退出舞台。不过,各家银行也开始为适应新制度做准备。未来不同银行会在理财市场上产生怎么样的分化?

  李伟庆:市场会出现一破一立,“破”指的是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立”指的是资管业务的流动性管理越来越重要。各家银行在资管领域的分化预计将进一步扩大,此前主要依靠通道业务“存活”的银行或面临挑战,而资管能力较强的银行则将强者愈强。理财业务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近期的银行资金池萎缩将会使理财业务更加依赖于投资端的主动管理和渠道端的客户营销能力。银行资管类子公司(包括目前大型银行已经成立的债转股实施机构)未来投向这些领域的专项产品。

  其次,客户将重新选择,银行之间将出现分化。我在担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个人金融业务专业委员会常委时做过专项对比,未来中小银行将在开展理财业务时面临更大的能力考验,中小银行客户基数不大,理财业务缺乏优势(资产、风控)。而大中型银行更符合投资者的倾向性,且除非发生道德风险,不会面临较大的操作风险。大中型银行内部也会分化,相比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由于持有非标资产较多受到强监管的冲击更大。

  第三,开放式产品将重新扛起大旗,净值型产品也会越来越多。面对理财业务的新要求,对流动性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对开放式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最后,各银行的规模,不是由银行资产决定的,最终由市场资金决定。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去储蓄化带来的理财需求和投资者风险观念的转变,将使得资管业务仍会保留很大市场。短期来看理财业务将会有一定缩水,但长期银行理财的规模将会增长,并伴随着相关业务、产品的运作形式的转变。

  收益与风险平衡术:“配置多元化,拓展风险收益边界”

  蓝鲸财经:应对全新的理财形式,如何调整资产配置种类、做好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李伟庆:首先,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的全面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资管业务大多以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据主导地位,标准化产品占比逐年提升,权益类资产和另类资产占比较低,全球化资产配置未收到充分重视,导致资管产品同质化严重。国有银行理财经营稳健,且资金规模大,海外研发能力较强,未来将在境内外资产及股票等多元资产配置上发力;股份制银行非标占比较高,涉及股票的理财产品研发能力较强,预计是未来股票委外的重要资金来源;城商行和农商行收益权、债券占比较高,因客户对低风险资产需求量较大,预计更多会向权益类资产倾斜,以满足稳健与收益需求。

  其次,“净值理财管理”将逐步转变客户理财思维,个性化、差异化的资产配置需求特征将推动银行大类资产配置。未来的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或将成为客户资金与优质大类资产投资工具的桥梁,通过分散化、集约化、专业化主动管理,采用FOF、MOM等资管投资模式,整合理财业务和基金、保险产品等代销服务,拓展资管产品投资的风险收益边界,锁定投资组合整体风险。

  第三,近期应增配现金类资产比例。2018年整体上来说属于加息周期,美联储加息缩表,市场利率提升,国内金融领域去杠杆要求强烈,此时增配现金类资产比较划算。现金类资产可以实现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相对高收益,就拿我管理的银行“宝宝”产品来讲,它也获得《亚洲银行家》最佳存款类产品奖,作为作为财富管理负责人,该业务目前已成为规模最大的亚洲银行系单支货币基金,目前资产超400亿,客户超过200万。随着市场利率上升,未来银行存款利率也有望提升,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可会更高。

  蓝鲸财经:目前,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逐步增加,对于高净值家庭该如何配置?有没有限制?

  李伟庆:据统计,高净值家庭数量约200万户,我个人对高净值家庭的投资配置建议为:投资多元化、重视教育投资、加强境内外投资搭配、关注收益率、看好房产,具体应当抓住以下几个趋势:

  (1)投资领域:单一→多元。投资领域从储蓄、固定收益产品逐步转向二级市场、现金管理、信托、房产等领域。覆盖3-4个不同的领域,特别是可投资资产大于3000万的高净值客户可将股票、信托和房地产作为最主要的投资手段。

  (2)投资需求:个体→家族。财富传承是高净值家庭较为关注的领域,四分之一的高净值家庭已经在进行财产继承安排,而近一半的家庭有在考虑财产继承,且多数家庭将教育投资作为保证财富传承的必要选择之一。

  (3)投资视野:境内→海外。实现境外资产与境内资产的相对隔离、提升安全保障性是私行客户投资海外的最主要原因。将人民币兑换为美元资产或获取海外身份也是一种选择,利于公司上市和全球出行的便利。

  (4)投资产品:标准化→定制化:可投资资产在600-3000万之间的客户最为关注的是产品收益率,超高净值家庭定制化需求不断增加,应当委托专业机构的优秀理财师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从理财师服务的高净值客户来看,有年龄下沉的趋势,40岁以下的高净值客户逐渐增多,其对资产配置需求包括苛求优质资产和优质投资机会,风险意识加深、投资趋于多元化、主动寻求专业机构意见且对专业能力要求提高。

  目前高净值家庭全球化资产配置的主要限制在于外汇监管的相应要求,应当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避免通过非正常途径,同时加强对产品和合作方的甄别能力,避免上当受骗。

责任编辑:张琳珮

银行理财 银行 资产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