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行业回放:2006年中国银行业十大事件(6)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 15:14 北京联合经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六、银行业之银行业身份转换

  新闻回放:

  2006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行中出现一些新问题,信贷扩张压力不减,贷款潜在风险增加,盲目投资重新抬头,行业风险加大,部分行业资金占用上升,违约风险日益显现,经营风险因素存在扩大趋势。 基于此,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对银行业风险发出警示。“银行业当前要高度关注三大风险: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信用风险、不断加大的市场风险以及案件频发造成的操作风险。”

  袁飏点评:

  宏观调控下银行风险增大,银行在这方面进行了系列努力。2006年以来,银行业监管机构逐月监测分析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整顿和规范打捆贷款,引导加大对农业、小企业和消费贷款的支持力度,取得积极成效。为进一步防范化解银行业面临的三大风险,银监会将对

房地产假按揭贷款,土地储备贷款,打捆贷款,“高污染、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委托贷款进行专项检查,严格执行资本充足和拨备充分的监管要求,把好信贷“闸门”,促进贷款合理、有效增长。

  这些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除了银监会外,银行自身要加强行业分析的能力,要在战略指导下把好信贷门槛。

  随着从浦发银行巨额房贷诈骗案的曝光,到交行2亿元的重大挪用银行资金案的又摄入我们视线,从今年年初的中行双鸭山支行案,到中行沈丘县支行的1.46亿元承兑汇票案件,金融大案要案的频频发生再一次刺激着世人的神经,令人触目惊心。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银行大案为什么会这样频频发生?商业银行目前的这种“前仆后继”般的贷款诈骗事件,我们不由得担心,仅靠注资、上市,就能解决银行业深层次的问题么?银监会颁布的监管措施能否抑制银行大案的频频发生?就如一新闻界前辈所说,现在银行业的大案频发就如“按下葫芦浮起瓢”,目前不管是银行自身还是监管部门对案件防范能力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内外结合、纵横到底到边的监督机制,内部有稽核部门的检查、监事会的检查,外部有银监会、人民银行、审计部门的检查等,但为何屡禁不止了?

  这与目前银行自身管理体制不完善、基本制度执行不力、内控制度不落实和对基层机构特别是对机构负责人管控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联性。银行目前的体制状态导致其是集权经营而不是集约经营。银行内部操作风险增加,内外勾结时有发生。

  从深层次看,这一切都与银行业从宏观调控的工具转化为宏观调控的对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银行要适应这一历史性变化,学会按照被调控者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对此,银行业还有一些工作要做。其一, 对于行业信用风险中的政策性因素,应经常与宏观调控部门加强沟通,了解其思路、方式与进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其二,对于市场风险中的政策性因素,应积极调查研究,促进央行货币政策早日调整,减轻流动性压力。其三,尽快步入市场化轨道,减少对“临时”措施的依赖,避免不必要的经营冒险,真正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进行战略转型。

  银行要进一步降低案件发生率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银行内控机制的建设;加强集约化经营而不是集权化;要建立情报平台和信息平台,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建立风险预案制度,变事后应急为事前防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