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旺:非标被过度妖魔化了 未来应提高投资透明度

谢国旺:非标被过度妖魔化了 未来应提高投资透明度
2018年08月23日 18:08 新浪财经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中国建设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谢国旺中国建设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谢国旺

  新浪财经讯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于8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固本与攻坚”。

  在“银行资管转型与发展”圆桌讨论环节,中国建设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谢国旺表示,其实资管的本意就是回归本源,就是服务实体经济,但现在“非标”这个词好像被大家给妖魔化了。从本源来说,非标本身并不是一个错误,因为它是一个很有效的服务实体经济的手段。监管对于银行理财转型的要求,实际上是希望非标投资更加透明化,让信息披露更加充分。

  以下为谢国旺发言实录:

  主持人徐巧:2018年是去杠杆年,也是强监管年,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相继出台,让大资管行业和银行理财告别了急剧膨胀,重回理性。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请各位嘉宾结合自身的感受谈一谈,这样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给各家银行的业务都带来哪些银行?2018年现在也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各位预计银行的整体管理、规模、产品形式会有哪些变化呢?

  谢国旺:其实前面两位老总说得都已经很全了,我觉得今年关键词可能就是规范。回过头来看,我在这个行业也干了好几年,感觉跟以前比,确实行业是规范了许多。

  从整个行业来看,比如以建行自身为例,我们其实还是保持跟4月27日新规几乎相同的规模,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我觉得从总行业来看,规模的下降以及利润的下降是必然的,关键是看大家背后的经营方式的转变,这个可能是最关键的东西。

  徐巧:其实第一个问题,刚才几位领导得出了比较相似的结论,这个盈利可能在今年是处于一个下滑的状态,而且可能是大幅下滑。那这个规模有可能是比较稳定,甚至也是一个下降的趋势,听起来好像整体形势也不大乐观,比较严峻。

  但是我们注意到,银行7月份出台的这个资管新规的执行通知,在过渡期内对银行理财放宽了一些产品,尤其是对非标产品,那非标作为银行理财转型的一个最大的包袱,在这个过渡期内如何才能实现平稳的过渡?非标转标从实操的角度来看怎么推进?还有一个问题是,非标回表,银行是不是面临资本金约束的问题?

  谢国旺:刚才主持人说“包袱”,其实我不太认同这个词。以我自己从业角度来看,其实资管的本意就是回归本源,就是服务实体经济,但现在“非标”这个词好像被大家给妖魔化了。从本源来说,非标本身并不是一个错误,因为它是一个很有效的服务实体经济的手段。监管对于银行理财转型的要求,实际上是希望非标投资更加透明化,让信息披露更加充分。

  非标不应该成为一个包袱,而是一种资源。它需要我们在座的从业人员和监管领导一起来寻找办法,想想怎么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谢谢!

  徐巧:我听了五位老总的发言,感觉大家心态还是比较好的,非标之前市场上对它的定义有一点偏差或者妖魔化,如果把它理解为项目类产品是不是会更好?包括刚才各位老总也在琢磨,以后怎么更正确、更合规地去做这个事情,而不是说一棒子把它给打死。刚才我们聊的这个问题是化解存量业务,那展望未来,银行理财面临更多的是转型和发展的问题,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领导也有所思考。

  其实我觉得银行理财转型的时候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最直接的应该是体现在产品端,因为现在按照新规,我们是从一个预期型产品转向净值型产品,那在这个转型过程当中,我们怎么才能稳住那些老客户?怎么才能把我们的产品线丰富起来?虽然现在按照新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从5万降到了1万,好像是利于扩大客群;但是在向净值型转型的过程中,会不会流失一些老客户?大家有没有什么应对措施?

  谢国旺:刚才主持人说到这个观点我还是很认可,新规以后对银行最看得见的一个转型压力就是产品,我感觉产品方面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向公募来学习,本身监管就希望我们向公募靠拢,现在净值型产品都在向公募转型。

  第二步,我们跟公募基金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我自己感觉,买公募产品大家比的更多的是收益,包括投资团队的投研能力。这跟卖银行理财产品有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的客户是有场景化的,我们的客户不光是冲着收益来的,他可能还有做个贷、信用卡还款等一些场景类的需求。

  建行资管中心会围绕自己建行大的战略来做,比如说我们建行集团最近公布的三大战略,第一个是租赁住房,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第二个是普惠,从双大战略——大客户、大行业——转向普惠;第三个是科技金融。所以未来大家能够看到,比如说我们的理财产品会出现一些跟租赁住房的有关产品,或者是普惠方面的产品,我们会配合整个大集团的战略来发力,做一些场景化的产品,我觉得这可能是将来银行理财产品跟公募基金有区别的地方,谢谢!

  徐巧:其实刚才五位嘉宾在聊到产品转型的时候,顾总说要加强投研能力,但是根据我的理解,好像在过去的这么多年,银行理财做这样一个资管的事情,更多的是一种项目审批,还是审批的文化、信贷的文化占主导作用。在净值型产品的时代,投研能力显得非常重要,银行理财在未来如何才能加强投研队伍的建设,提高自己的主动管理能力?

  谢国旺:怎么来加强投研能力,这是一个比较困惑全行业的问题,主要跟薪酬体系有关。坦率地说,基本上银行培养的优秀人才会到公募,公募优秀的人会去私募,全行业的价值链就是这样。

  徐巧:简单理解就是工资低。

  谢国旺:其实本质是这样的,在现有的薪酬体系下,单纯地说投研能力,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可能未来,我们更多地会借鉴类似于社保基金的运作模式,实际上做的是大类资产配置,我定义为银行资金的大入口。先做好大类资产的配置,之后再往下寻找专业的分类。

  徐巧:那银行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哪一块是最强的?

  谢国旺:我觉得目前以银行理财这么大的规模,做单类别都不太可能,像我们这么大规模一定是全类别,肯定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品种。

  徐巧:刚才这一轮问题几位领导都提出了薪酬问题,怎么才能吸引这个市场上最优秀的人才?如果是资管新规以后,银行旗下的子公司成为大势所趋,这些机制问题是不是会有所解决?据我观察,今年以来股份银行建子公司比较活跃,但是大行动作比较缓慢一点,银行下的资管子公司的定位是什么?

  谢国旺:关于子公司这个事情,我们肯定是根据银保监会出台的政策为指导方向。从建行来讲,一定是响应银保监会的号召。

责任编辑:陈永乐

银行理财 谢国旺 公募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