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赵先信:信用风险管理--从估计到看见

浦发银行赵先信:信用风险管理--从估计到看见
2018年01月23日 21:49 新浪财经

【金融曝光台315特别活动正式启动】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在线投诉】

  1月18日,“2018金融风险管理领袖论坛”在上海举行。浦发银行资本管理高级法合规达标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先信,发表名为“信用风险管理--从估计到看见”的主题演讲。

  赵先信:非常感谢论坛主办方的邀请,我刚才听了一下,大家这次会上说得比较多的,还是集中在衍生品领域,我主要是在商业银行领域,主要从事风险管理,我想从衍生品的角度看,特别是做二级市场,大家通过付出一定的风险成本,我们是可以把我们的风险能够对冲住,或者是某个水平上能够管理好,但是作为商业银行来说,不知道是不是很恰当,应该更多的是做的一级市场,比如信用风险为例,我们面对的千千万万家企业,形形色色的融资需求,你怎么知道他这个企业的融资需求是恰当的,你怎么能保证,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能保证企业所借的贷款,这些授信,能够如约的归还给银行,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方面,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可能风险的理解,跟大家各位嘉宾说的理解可能略有差异。讲到最后我想问一下,风险到底是什么,我想这是最终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些方面。这个演讲题目就叫:大数据时代的信用风险管理,从估计到看见。什么意思呢?

  以前我们对风险的管理,可能更多的还是通过估计的方式来管理。因为各方面数据条线的制约,比如我们对于一个客户,对于一笔融资需求,感觉就像雾里看花,就像照片被拍虚了一样,看不清楚,这时候我们采用更多的手段是什么呢?估计,刚刚主持人也介绍了,目前我们所做的工作,叫新资本协议事实,其实就是量化的银行的风险管理的一个比较集成的说法。这个跟我们估计风险直接相关,从我们角度来看,信用风险为例,我们怎么估计信用风险,我们怎么知道这笔业务,它的风险成本是多少。然后我们决定该不该做,然后以多高的利率,多高的风险溢价来做这笔业务。如果我们下来,对于这个风险成本有一个真实客观的计算,然后按照回报率的要求,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能覆盖风险成本,我们就说这个业务是可以做的,否则这个业务就不要做。这个是估计的方法,这个方法的话,主要是跟我们对信用风险本身的一些要素,一些因子的估计,是高度相关的,比如说我们可能会用到,我们可能会估计违约概率,这个PD到底有多高,3%还是1%,还是0.1%还是10%,这个是很重要的,怎么估计PD呢?我想我们可能在传统的量化上,有很多的做法,比如我们会看企业的财务数据,它的一系列的财务指标,比如它的杠杆率,它的存货、周转率、流动比例、速动(音)比例等等,一系列的财务指标,现金流的情况,根据这些财务指标来估计一下这个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就是它有没有能力偿还贷款。也就是企业的净值是不是足以覆盖它的债务,这样一套做法是比较量化的,截止到目前为止,巴塞尔协议,巴塞尔3巴塞尔4推广的一套标准。除了违约概率还有违约的损失率,刚刚嘉宾提到抵押,如果说客户出现违约了,我们来处置他的抵押品的话,我们回收率能有多少,这个也是需要估计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抵押的回收率,跟客户的违约概率之间,往往是正向相关的,当经济形势走低的时候,比如现在客户违约风险高,他的处置品的价值比较低,市场流动性不好,这样是需要估计的,我们会有一大堆的参数,会折算成这个借款人的风险成本,比如他占用多少银行的资本金,或者银行为了准备这个业务,必须要准备多少资本,覆盖这个风险,这个资本大家都知道,是有成本的。这样我们能把风险授信算清楚,把这些都算清楚,这个的话,有了这些之后,我们大至能得出,这个业务该怎么做,这是截止到目前为止,很多银行普通的做法。我们对风险采用量化估计的做法。这个概率是估计,并不是100%确定的,而且还有待与后续新的信息进来之后,进一步的修正,这就是我所说的,差距银行,对于风险估计的做法。这个做法,目前来看,效果还是很好的。至少银行角度来看,特别对于一个中大型的银行来说,比如公司客户,都是上十万,甚至大的银行,客户都上百万,比如工商银行,以这样的数来计算的。如果我们对于客户的筛选排序,按照信用度的高度来排序,排得非常扎实的话,我们能对风险敞口,银行的信贷组合质量,也会有一个比较有把握的控制。这是过去的做法。现在的话,随着大数据的逐渐成为我们管理的一个部分,大数据走入我们的管理实践,对于风险的估计,还继续使用,但是银行现在做得更多的是希望能看见这个风险。比如我这里的照片,如果你回到第一张,那么它是比较虚的一个图,看不清楚,我们只能估计,但是大数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见这个风险,为什么说看见这个风险很重要呢?我这里稍微回顾一下,目前结合国内的经济形势,目前的国内的金融形势来看,应该是非常迫切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提出新常态到现在至少有五年的时间了。这五年时间里面,银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的体现为不良资产的集中暴露。我自己体会下来,实际上是分三轮,第一轮冲击波从四万亿开始带来的产能过剩,那时候大量的企业都申请贷款,银行也在想方设法的满足这些贷款,这是第一个阶段的产能扩张,后续就是加杠杆,特别是在房地产领域,以及地方政府平台领域,这规模是非常大的,而且方式也是从传统的表内拓展到表外。包括现在政治的各类资管。第三轮是降风险,包括整治各类的金融论向。我们回顾下,这些风险跟我们对客户的估计不足有关系。如果我们通过大数据,把这个噪音,把纯粹的成本排除掉的话,信用管理会上更高的台阶。

  大数据目前基本上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比如说大数据目前在银行的使用。比如对于客户的各种各样独立的数据,就是了解你的客户,会看得更清楚。因为我们看客户,我们不能只看这个客户本身,我们得知道这个客户的关联关系,比如他的资金链的关联,集团的关联,还有各种各样的担保圈担保链,造成区域性风险的担保现象,通过大数据,我们就能知道,这个客户到底有多少负债,多少的债务,我们就能知道他的违约概率,会重新估计。这是一个,对于客户这一块,除了对客户这一块,还有什么呢?我们对客户经理,我们知道银行做业务也是通过千千万万个客户经理,到市场上找这些企业。找到熟悉的企业来做的。这里怎么确保客户经理是尽职的,他对客户的信息的搜集是真实的,能够尽职。实践当中,特别是结合这一次经济下行,发现的案例也是比较多的,很多是触目惊心的。比如普遍出现的共谋的道德风险。比如客户经理本身在银行工作。他的配偶开个小贷公司,他可以把银行的资金拆解给小贷公司,或者针对银行的客户搭配贷款,比如银行需要一个亿的贷款,银行给他贷八千万,剩下两千万交给配偶的小贷公司,实际上把优先劣后的关系导致了。把风险扔给了银行,还有很多地区,银行的贷款人员把贷款贷给自家的企业,通过大数据也能发现类似的问题。除了这个客户经理,还有机构本身的风险。我们知道银行风险治理管理,是多层级的,一般来说采取总分行的体制,你怎么确保各个分支机构能够真实全部的及时的汇报这些风险信息,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通常,人之常情,当业务出现风险的时候,大家都倾向于淡化或者是弱化它,并不能及时的真实的上报。甚至会酿成很大的风险事件。通过我们对大数据的使用,特别是银行内部交易信息的使用,基本上可以把这些潜在的苗头,或者是问题,能够侦测出来。除了这个之外,还有更多的,这些方面的管理,都是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去解决的。这里头包括了,我们信贷本身的改变。银行很多业务都做,但是大数据时代下,很多业务会包出去。比如供应链融资,如果我能确保这个信贷场景是真实的,那么这个业务风险本身也就是可控或者是微乎其微的。这一些是对大数据的使用,数据的来源很多,有内部有外部,也是银行需求比较多的一个方面。包括像我们知道比较多的。比如政府部门的数据,如果你能接入税务数据,那么你的风险基本上可控的。因为我们知道很多企业有多套报表。但是税务数据是比较真实的。

  还有一些风险事件管理的数据,比如司法数据、海关数据、质检数据、环保数据。以前我们对于环保不是很重视,但是半年来,环保数据很重要,现在环保力度加大的话,往往一些地方会面临停产,面临很高的违约风险。这是政府部门的数据,除了政府部门的数据,还有第三方的数据也是很有用的,特别是互联网领域相关的数据,比如电商的数据,跟场景高度关联的,我们知道它的交易是真实的,信用风险是可控的。除了这个大数据之外,还有各种新的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也是从网上截了一个图,我们都知道,现在图形识别技术发展非常快,特别是交警部门在交通路口拍一张照片,就能识别出这个人的年龄等一些体貌特征。这些数据在银行里面都有,比如防范客户的风险。我们怎么防范客户风险呢?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客户,他的数据是不真实的。我们通常说的,跟他生产活动相关的数据,可能更有信息量。比如他的水表,他的用电量,还有用气这些东西。如果我们就了这些技术之后,可以把这些图像这项数据直接采集过来,比如说我不需要你提供财务报表,但是可以提供用电量用水量用气量的数据,这样作用就非常好。因为我们知道,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主要是三品,人品家品产品,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这些数据采集上来。

  这是对于大数据识别技术,第二个是如何防范客户经理的不尽职的风险。比如我们让客户经理去做现场调查,他有没有去,去了之后见了谁,去了之后做了哪一些调查,见了哪一些人。将来这些图形文件都可以存档。对于机构风险也是一样的,类似这些东西有很多的应用。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供应链融资,这一块变化也非常大的。我们知道贸易融资,是银行传统的业务,也是银行非常有经验的强项,但是现在随着供应链业务的兴起,这个业务正在流失,很多第三方机构都可以做,比如这里讲的,你只要把供应链的场景,能够确定住,我们会发现,就是现在在供应链融资里头,支付和信贷两者高度统一了,高度合一了,信贷支付化,支付信贷化。如果我们确保真实场景的话,我们能确保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高度统一,这样的话,整个的场景的授信风险就会大幅度的降低,所以我们会看到互联网金融为什么在中国发展非常快,原因就在这里,大量的供应链,比如1+N、N+1,1+N就是一个销售商,有很多供应商,N+1就是很多销售商,一个供应商。这样它的风险会大幅度的降低。这个在我们国家发展非常快。就是有这样一个系统,这样的信息环境,大数据环境,能够把供应链数据集中起来,有了这个之后,我想资金来源都不是问题,我可以把这个作为理财产品销售出去,投资者的话供不应求。比如以汽车供应链融资为例也是这样的。比如上汽,在全国假设有三千个4S店,我把上汽的三千个4S店,看成一个整体,设计成这样一个方式。这样给众多的4S店提供融资服务。这个就是我刚才说的,信贷银行领域对于技术的需求或者是应用。我们应该能看到,金融科技的发展,并不是衍生产品市场,二级市场,我们也并不只是体现为付出一个对冲成本,或者是交易我们的风险偏好,我想风险本身,应该是能够看见的,通过技术的手段,应该是能看见的,这里我想做一下总结,回到一个古老的问题,风险到底是什么。我们经常说风险能创造收益,高风险高回报中风险中回报,低风险低回报。按照我对银行的理解,风险本身并不创造收益,风险管理才创造收益。当我们把不确定的东西,把一个模糊的虚化的画面看得非常清晰非常聚焦的时候,我价值本身就凸显出来了,这是我想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点信息和体会,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张伟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