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讲坛高小丹:登山者的向死而生

CC讲坛高小丹:登山者的向死而生
2018年08月21日 10:58 新浪财经
登山爱好者高小丹 登山爱好者高小丹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26期于2018年8月13号在北京东方梅地亚中心M剧场举行,登山爱好者高小丹出席并演讲,题目为《向死而生》。

  8848的珠穆朗玛峰, 8516的洛子峰, 8463的马卡鲁峰(无氧),8163的马纳斯鲁峰(无氧)……任何奇迹的发生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事,与生命相比,登不登顶真的不是一件最重要的事。听她和山的对话。

  以下为演讲实录:

  高小丹:大家好,我是高小丹,是一名登山爱好者。

  去年我非常幸运,2017年的5月我成功连登了珠峰和洛子峰。

  原本以为站在山顶上那一刻,我会非常的激动,被自己感动,觉得自己多么的伟大,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达成了我的目标,站在了最高峰,看到了最美的风景,然而这一切,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整个登珠峰的过程,其实每个人都一样痛苦。给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从7900米的4号营地到冲顶的这个阶段。在7900米的4号营地,当时由于天气的原因,我们延迟了一天攀登。

  第二天我除了上呼吸道感染,又得了急性腹泻,非常严重,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我想活着,我想活着回去,我不想登山,我也不想登顶,我就想回去。但是没有办法,队伍已经在这里,我总得试一下,于是开始了正式的攀登。我这个人非常欠,身体再不适,一摸到路绳,我整个的状况就会很快转好,每15步呼吸一次,整个的精神状态,都令我比较满意。直到我遇见了第一具尸体,他在我的左侧。当时看到他的时候,我浑身汗毛倒竖,非常的恐惧。这是我第一次对死亡的形容是恐惧。

  因为在没有登珠峰之前,我在写遗书的时候妹妹问我:“如果你要死到珠峰上,你会害怕吗?”我说:“不害怕呀,因为我害怕火化,死到那里永垂不朽,我觉得是件很牛的事。”当时就这么非常洒脱地在定义我的死亡。

  当我遇到第一具尸体的时候,我脑子马上想起的是,我的女儿和我的妈妈,她们看到我如果在这里的话,她们会怎么样。当时我整个精神是崩溃的状态,甚至解不开我的主索去切换到下一根路绳上。终于挣扎了很长时间,解开了主索切换到下一根路绳上继续前行,这时候我的步伐就已经非常乱了。接着我遇到了第二具尸体,那一刻我只有一个想法,我一定要活着回去,我不能把自己留在这里。因为留在这里真的非常冷、非常恐惧、非常孤独,我的家人一定会为此而非常的崩溃。

  于是继续攀登,走了没有多久过了一个阳台,我就遇到了一位夏尔巴向导,他叫桑吉只有18岁。我回头看了一下绵延上升的、闪亮的头灯,我们根本没有办法下去。因为登过山的人知道,它是有一根上升的主绳,还有一根下降的绳子,当时这两条绳子上,全部都是人。如果你想救他下去的话,必须要越过所有的人,所以当时是不可能做到的,除非我们就站在原地,一起陪他一起等。即便我们放弃了攀登,也不可能在当时救他下去,所以我们只能继续攀登。紧接着再往上就遇着了桑吉的客户,当时这个人他是半蹲姿势,靠在他左边手的这个岩壁上,我在他的下方。我用上升器挂在那,如果我想继续上升的话,我必须要越过他。他的嘴里一直在喊着:“救援、救援、我想回家、救援,请救我。”但他的意识其实是模糊的,嘴里一直重复着这句话,我没有办法救他,所以我从他身边继续是路过。也就是去年我们看到的一篇文章,《多少个中国人,从他身边路过》的这篇文章。

  在路过他的后面一段路已经是8600米了。我们在冲顶的路上,完全没有之前的那种心情,说我一定要登顶,我一定要活着下去,我脑子是空白的。两点半,我站在了珠峰顶端,我们这组人是有史以来,登上珠峰顶端时间最早的人。我没有看到最美的风景,我是站在了世界最高端,所有都是例行公事一样地,拍照片、拍视频、互相握手祝贺。但我心里一直在问一个问题,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救他吗?我问了自己很多遍,我告诉自己,我还是不会也不能。我在不能保证我自己生命继续延续的前提下,我没有办法把我唯一的一瓶氧气给他,那我们是同归于尽。但是我明白,如果下山的话我会第一个遇到他。因为我是第一个下山的登山者,我真的就遇到了他。

  在遇到他的时候,我告诉自己,完了这个人死了。但很幸运的是他抽动了一下,在他抽动这一下的时候,我觉得老天给了我一次机会。下撤的路绳已经空出来了,我可以把氧气关小,甚至我可以不用它,到大平台我再去更换它,我对我的生命是可控的了。于是我的夏尔巴摘掉他的氧气瓶和他的面罩,全部给到了这个需要救援的人。当时又颠覆了我的想象,在8600米你要救一个人的时候,不是你想救他,一个人就能把他拖下来。现场有五、六个夏尔巴去救这两位,夏尔巴桑吉和他的客户,最终是成功地把他们营救到了4号营地。这两位是幸运的,他们的命是保住了,但他们的十个手指头,最后全部被截肢了。在营救的过程中,五、六个夏尔巴去救他们,就意味着有五、六个客户没有人去关照,只有一个夏尔巴在前面领路,根本谈不上我们的互相协作。因为氧气罐在后面,我们要互相帮忙去看氧气的刻度,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氧气已经用完了,或者这会有大风,出现横风的时候,我们几个的生命就会发生非常大的危险。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亲身看到,一个人从快要死到他被救活的整个过程。在这过程中我才知道,在8000米的救援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这一场救援下来我的十个脚趾头也全部都受伤,而且指甲盖剥离。就在这种状况下,经过两天的等待,我成功地又完成了洛子峰的连登,成为中国第一个完成珠峰和洛子峰连登的人。

  看完这些大家可能想象不到,我以前是什么样的状态,我为什么要去登山。2010年,我经历一个家庭变故,我父亲去世了,此后我开始给自己制定人生的目标。当时我在一个非常小的城市,西北兰州,只是一个业务员,我规划三年要成为主管,几年我要成为经理,五年我要成为大区经理。没想到,这些所有我事业上的目标,在三年之内都达成了。我的这些目标达成之后,我就成为一个非常浮躁的,我认为的行尸走肉、无病呻吟的人。事业上很成功,女儿、母亲都非常健康,但是我却找不到我自己了。

  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高海拔登山,在登山的过程中,你的身体和精神都非常痛苦,与死亡擦肩而过。在我认识死亡的时候我能突然想象,如果给我一次机会,再活下去的时候,我需要什么。从珠峰回来,有一段时间我很阳光,明白了什么是放下,什么是目标,什么是继续攀登。在那段时间回到公司,也得到了公司的重视。在我登山前,公司叮嘱我,你一定要悄悄地去,不要让别人知道,这个关系到生死。但回来的时候,我会到各个分公司去演讲,讲卓越、讲目标,讲到最后,我其实逐渐又恢复到了那种浮躁状态。随后公司为了奖励我,给了我一笔钱,说你还可以再去登山,我就又去登山了,这次更加疯狂。这次登山的初衷,跟第一次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次我是喜欢登山,我要站在世界的最高处,看最美的风景,第二次是有人给钱了,有这个机会我要去尝试。我没钱了,我的钱全用去登珠峰了,就在这样的情况,我选择了马卡鲁和马纳斯鲁两座山的连登。我的想法是连登它节省时间,第二座山你不需要再去适应高海拔。

  去了马卡鲁峰之后遇到了一个法国队伍,他们在聊天说,中国人登8000米海拔一定是要用氧气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一出国就非常爱国。我就在琢磨,为什么你可以不用氧气,我就非要用氧气,我的个人英雄主义突然膨胀,我也想试试。在马卡鲁峰,十几天的适应,加上冲顶的过程非常的痛苦。一直到8100米,所有的法国人全部趴倒在地下,我又坚持到了8400米。因为这次的登山不像是珠峰那样路是修好的,我们要边修路边去攀登,就这样坚持到了8400米。由于最后的雪下得非常大,已经到腰部,我们决定放弃当时的冲顶。在去年这个时候,我是中国无氧攀登海拔最高纪录的保持者。

  在马卡鲁峰我的脚受伤了,也感冒得非常严重,我又去了马纳斯鲁,我觉得这座山是我这辈子印象最深刻的,传说中的8000米入门级雪山就是现在视频中这样。我错过了登山季,整个山体只有我们三个人,瑞士的队伍、法国的队伍,全部下撤了。因为雪非常厚,在这个山体中跟珠峰,还有前面马卡鲁峰又不一样的是,我们三个人要背我们所有后勤的东西。我们要去开路,当然我开不了路,这是夏尔巴才能去做的,他更专业。但是我可以完成帮他们搭建帐篷,做饭的这些工作,所以我们三个人的角色,从之前的夏尔巴服务的角色,变成了我们互相协作的角色。

  我们在这里扎营,第二天早上他们两个要上去开路,理论上10到20分钟就能结束的事情,他们一个小时还没回来,我当时想他俩一定是死了。可以看到图片上旁边的那个雪坡,没有一根路绳,雪底下全部是裂缝,前一天上来的这个路绳也没有了。我就在想,如果他们俩下不来的话,上升我是不可能了,我也下不去,我到底是怎样一种死法?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到过孤独等死。很成功,马纳斯鲁也成功登顶了。登顶之后,我们唯一吸氧的夏尔巴,就是刚才在刨雪那个夏尔巴,他得了脑水肿,到了4号营地7300米的位置,他完全不能行走了,而且在吐白沫非常严重。所以我们当时就考虑,我们一定把他要带回到3号营地,6700米的位置,直升机才可能上来。如果今天不把他带下去,明天会有70公里每小时大风,我们三个人都要死,所以今天必须要下去。我又告诉夏尔巴,我必须要让直升机上来,于是我们当时用了最后一格电,给生病的夏尔巴所在公司打了电话。

  得到的信息是,这个夏尔巴的保险已经过期了两天,我告诉他不管花多少钱,不管叫多少人,一定要让他下去。我印象中这个夏尔巴有三个孩子,我无法想象他如果死在这,死在我的身边,我怎么去面对他的家人,我说必须要让他下去。隔了一会电话回来了,我后来才反应过来,当时这个公司的负责人问我:“3万美金,你们两个救还是不救?”当时我们俩是选择救了,其实我当时一毛钱都没有,我说必须要让他下去。我们把他救下来了之后,我心里非常恶心,我一直在想这句话,为什么会问我,3万美金,你救还是不救?如果我说不救呢?如果我跟我的夏尔巴,我们两个人品非常差,我们就是把他放到那儿,下来又有谁会知道,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死的?对于我来说,他不再是一个服务者,或者是什么样的,我们是一块开了这条路,一起经历过生死的人,我不能把他放这。

  我记得第二天整个的帐篷,由一个椭圆形已经压成了一个三角形。当天晚上我就在想,如果他死了,我是把他拖出去呢,还是我在这等着跟他一起死,这就是我想了一晚上的问题。因为直升机公司通知我们,第二天的12点以前,直升机如果还到不了3号营地,这两天就到不了了,因为大风已经起来了。我当时拿了卫星电话,没敢给我妈打,给我妹妹打了个电话,我说:“山上的风非常大,我可能下不去了。”我妹也比较有幽默感,她不知道上面有多危险,她说:“那你等等,风停了再下来吧。”我挂了电话还挺无奈的,我这一个遗言说得也挺遗憾的,这样就结束了。然后就开始默默地等,越往十二点逼近,我心里就越急躁,因为我已经一天没吃饭了。我突然又想到我女儿,我说我一定要试一下,哪怕死到路上,我也不能死在这个帐篷里。我告诉我的夏尔巴,我的人性也到了最底线,我只能等到下午3点,3点如果直升机还不下来,我必须下撤。

  因为如果当天我还不撤到3号营地,后面我一定是死的。非常庆幸的是,十二点钟3号营地天变晴了,直升机飞到了3号营地,救援人员也上到了4号营地,帮助生病的夏尔巴打包。三位夏尔巴就这样从不同角度拖着他,把他救援到了3号营地,直升机把他拉了下。我也同样是一个人,从4号营地7400米的位置,到了3号营地6700米的位置,就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幸运我又一次活了,救的这个人他也活了。

  在我们下来回到加德满都机场的时候,接我们的只有一辆救护车。我当时就在想,你永远也想象不到,在那个海拔高度上,你放弃一个人,放弃一个生命又有多难。第一次在珠峰,我认识到了什么是死亡,什么是生命。那么这第一次,我可以说,我能真正的去尊重一个生命,尊重我的同伴。

  其实登山对于我来说,有一阵成了一种名利的东西。我就又开始非常烦躁,我当时最开始登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不是这些东西,是我要放空自己,是去思考,是希望我自己可以向死而生地活着,但现在一切都变了,我就好好琢磨一下我要干啥。

  不到半年前我刚发过誓,说我再不登山了,因为通过登山,看到了很多不好的东西。我有两个同伴又要去登山,登马卡鲁峰,就是我第一次没有成功的8463米的那座山,我就又去了。这次的心态非常的不好,对很多事情都是抱怨加浮躁。甚至我都不去想,未来的贷款该谁还,谁爱还谁还。我先进山,我先去登山,把我自己放空,算是一种逃避。进山了之后状态马上又好了,跟夏尔巴、跟同伴在一起开始登山。我也非常的自负和自信,跟着先遣去修路的三位夏尔巴就上了,成功地无氧完成了海拔8463米的马卡鲁峰的攀登,成为中国第一个无氧攀登马卡鲁峰的人。

  但是我非常痛苦和难过,照片里我旁边这个面带微笑的夏尔巴小伙子,他因为肠道的一个非常小的问题,得了肠梗阻不治身亡。他的不治身亡,就是因为第二天直升机飞不上来,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医疗环境,就是因为他没有告诉大家,他很难受,他需要一片药。他就是为了5000美金的工资在挣扎,要把他的客户成功带下来。他的第二个客户被他成功带到了顶峰,成功地下撤了,但他却在两天之后离开了我们。他离开我们的时候,就是用一个塑料布包裹好,把他送到了停机坪旁边放行李的地方。

  这是我唯一一次登完山成功下来,没有发任何帖子的登山过程,我也没有离开加德满都。我去了他的追悼会,去参加了他的火化仪式。加德满都的火化仪式,就是搭了几根木头,这个人就在这样的过程中,被化为了灰烬。就是一个天天我们朝夕相处的非常友善的夏尔巴,为了5000美金,为了他两个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所以回来我一直在想,如果我要再次登山的话,我一定要去学习更多高海拔的医疗急救知识,这样至少我能去帮助他,我能抢救他,我能马上发现他的症状。我不想去做一个,登山者中间的残疾人。

  在整个登山的过程中,我始终在思考,我是谁?我为什么不开心?我为什么不知足?如果今天就是我生命中最后一天的时候,我到底要什么,没有那么复杂,我就要活着,其次如果我有机会,我想好好活着,再有机会的话,我希望我活出我生命的意义。

  一次登山它告诉不了我一个道理,或者一个精神,真的能从头坚持到尾,一直都是这么积极向上,不可能。你会对有些东西有改变,比如说我会尽量帮助别人,我知道要把今天当成最后一天活出质量,可是怎么活出质量?怎么能让我一直有一种亢奋的精神?怎么能让我心中一直有一座山一直攀登?死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行尸走肉,我还要继续去寻找,我还要继续去登山。

  我也不知道未来我还要登几座山,现在我能告诉我自己的,今天死跟明天死还是没有区别。但是我的状态是今天死,我不后悔我前面过的每一天,所以这句话也送给大家,借用一句歌词,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向死而生。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CC讲坛 创新 未来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