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讲坛孔祥战:拥抱机器人新时代

CC讲坛孔祥战:拥抱机器人新时代
2018年07月02日 16:01 新浪财经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机器人大讲堂发起人孔祥战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机器人大讲堂发起人孔祥战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25期于2018年6月28日在北京东方梅地亚中心M剧场举行,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机器人大讲堂发起人孔祥战出席并演讲,题目为《拥抱机器人新时代》。

  面对人们对机器人的无边想象、恐慌和期待,他告诉我们,在图灵机的人工智能世界里,那一切都只是传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孔祥战:2013年的时候,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到2014年,AlphaGo这个产品,在全球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波士顿动力研究的Atlas,也是在整个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一个震动。

  当时趁着我们吃饭的时候,有很多朋友在问:孔博士,机器人是不是真的能把我们人类取代了,我们的工作是不是就没有了,甚至机器人是不是,会奴役我们人类?这样的问题非常的多,包括很多的媒体,也在宣传这样的思想。还有很多大佬,科技圈的大V也在宣传这样的声音。

  如果人工智能的未来会替代人类,会毁灭人类,都是非常可怕的一个事情。科学,我们要不偏不倚,沿着科学的逻辑探讨这个事情。包括前段时间的Hanson Robotics,研发的机器人叫Sophia。沙特给她发了一个身份证,成为沙特第一个机器人公民。这种事情,也在网络上、媒体上非常的多。

  到底科学界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机器人是否会奴役人类。事实上在科研学术圈,跟大众的认知之间,其实是存在着一个鸿沟。因为大家底层的认知就有差别,那就会有很多人用很多的比喻,用很多很形象的例子。好莱坞大片里面,科幻形象给大家去讲、去展示的,所以大众的认知就会向这个方向来靠拢。正因为这样我觉得作为科学的从业者,更需要去做传播,科学现在的主航道在哪。所以说科学普及从我做起,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首先到底什么是机器人,什么是人工智能。大家知道人工智能很火,AlphaGo击败了人类的围棋冠军,成为了以后在棋类游戏里面,人类再也无法战胜电脑,战胜机器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这两个概念,现在投资圈都说,人工智能是个大概念,它们下面应该包含机器人。但是在学术圈,机器人其实它有三个要素:感知、认知和执行。感知就是从外界如何来获取信息。我们可以通过视觉的方法,可以通过用麦克风,听觉的方法获取信息。激光的传感器,各种的传感器获取信息。获取这些信息以后,对这个信息进行处理有一个认知的过程,然后去决策,接着执行给一个装置。它是一个扫地机器人在扫地,还是一个无人驾驶车在路上跑,还是一个机械臂在工厂去干活,这就是执行的层面。

  人工智能应该是机器人技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技术。这两年的技术也是在这方面有了比较大的突破。人工智能其实讲起来也很简单,四句话:机器像人一样去思考;机器像人一样能看懂;机器像人一样能听懂;机器像人一样去运动。Atlas它主要是在智能的控制方面,它真的像人一样双足地行走,这是在控制方面。像人一样来思考,现在可能就是AlphaGo,Reinforcement learning这些算法,机械学习这个领域。像人一样看懂,就是机器视觉这个领域,人脸识别,然后图像识别等等这些。还有像人一样听懂,像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我可以听懂你说话,语音识别以后,后面还有语音合成,我可以发出像人一样的声音,然后中间可能还有自然语意理解这一部分,把这个声音变成字等等,还有像翻译,概括起来就这些部分。

  但是科学的主航道在哪,回归本源来看,未知的世界还非常非常的大,我们已知的世界还很小。我们已知的世界里面,其实有一小部分是数学问题,数学问题里面,大量的可能都是没有解的,还有一部分是有解的。有解的这一部分,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解决?这就是80年以前,图灵博士思考的问题:这个解我是不是通过有限的步骤去给它解决。在计算机学科里面的又一个分支叫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能解决的问题,它还是计算机能解决的问题的一部分。已经发展了80年,现有的所有计算机,别管多快,还是局限在图灵博士划定的图灵机的范围以内。理论上可计算,工程上可实现的这一部分。我们计算机的硬件架构,现在是建立在冯·诺依曼博士的基础之上,整体而言,人工智能能解决的这一部分,还是非常小的一部分问题。我们也不用担心,人工智能是不是会取代人。图灵博士那时候也想,意识是怎么产生的。因为他当时在普林斯顿,看的量子力学的数学原理。看完以后,他说,这个测不准原理,有可能跟人类的意识是相关的。他只是一个推测,所以在现有的人工智能现在研究的航道上,意识是不可能产生的,这是我们的一个认识。

  我也做了一款智能机器人的产品。这个产品叫YOBY智能服务机器人,YOBY就是Your baby的意思。它有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纯中文语音操控下的机器人产品;二是基于双目视觉的定位和导航;三是对话、表情和肢体语言的复合情绪表达;四是基于用户自定义的智能问答系统。这四个方面的创新都是工程上的创新,从科学方面是没有什么创新的。因为我们的技术是有产业逻辑的。从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室这一部分,它来拓展人类的认知,这个是基础科学的科学研究;另一块叫产品研发,这个就属于企业行为,就是说我这项技术怎么包含到一个产品里面去。你还要考虑这个产品对人类有没有用,它有没有价值;下一步就是大批量地、规模地生产,就是产品要复制;最后是全球化市场;这四步是一个产业起来的重要过程。

  比如说美国的基础科研能力非常强,它的产品的研发能力也很强。但是在大规模批量生产这一块,可能我们中国的实力就非常强,因为我们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开放的一个智能产品、复杂类电子产品的产业链。我们的长三角、珠三角,产业链在这里非常的聚集。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基本上全是中国生产的。

  其实机器人并不是非常新的一个概念。机器人在60多年以前,像工业机器人就已经出现,这么多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在国外,它主要是在汽车工业的应用,包括汽车的喷涂、焊接、装配、搬运等等这些方面。对于我们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来说,事实上只是我们没有,其实国外已经成熟了。所谓一个产业的成熟,就是它已经出现了行业的巨头,经过了充分的竞争。比如ABB、库卡、安川、发那科,这都是国际上工业机器人的巨头。但是服务机器人这一块,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现在是比较热的一个产业,因为它是一个蓝海市场。

  2015年,软银的孙正义买了一家法国公司,研发了一款产品叫Pepper机器人。当时他就预测,未来机器人进入家庭,将开启一个万亿级的大市场。你有一个机器人,或者一个服务员,来到了你的家庭里,它入口的商业的价值有多大,这是可以想象的。所以在服务机器人这个行业的创业,在2015年到2016年这两年的时间,就有几千家公司起来,大家都在探索机器人怎样进入家庭。

  这是一个蓝海市场,只要找到航道,那你就可以收获巨大的宝藏。中国的科大讯飞、大疆创新、纳安博这样的公司,都已经找到了它的细分航道。

  这个产业其实我们不用担心机器人会取代人的工作,这个历史上也都发生过。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也有一部分人非常担心机器的出现会把我们的工作都取代掉,那一小撮分子叫卢德分子,去打砸工厂的这些设备。历史也已经证明,正是因为有了工业革命,有了这些机器,才把我们人类从特别繁重的劳动之中解放出来,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大大地提升。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第一就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摩尔定律的驱使,使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大大地得到了提升。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了海量的结构化的数据,这也是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一个数据的大框。有一些新的算法的出现,让人工智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另一块对于我们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机器人在一个合适的状态进入了一个工厂,填补了这部分生产力方面的短缺。

  我们从IT时代,就是互联网时代,进入一个DT时代。这个大数据的时代,海量数据的出现,下一个时代应该就是机器人时代,就是RT时代。在IT时代,我们标志性的产品是PC,DT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都是DT时代。这些都铺好了,那下一步在物理层面,它总有一个物理的单元帮我们去办事,所以它会进入一个RT时代,这个时代的标志就是PR的出现,机器人进入家庭,它开启一个机器人时代。

  技术的革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技术也是活的,它并不是以我们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有它的客观的规律在往前走。虽然有时候看似是在倒退,它是曲折地在往前,不停地在往前走,就是在这个RT时代。

  这个新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我认为机器人时代,是一个人机共融的时代。机器人能做的事,很多是人不愿意做或不能做的,而人能做的事很多是机器人也做不了的。比如人有创造性的能力,我们人大脑的右半侧的大脑控制着我们的情感、情绪、直觉、顿悟、灵感,这是现有的机器人没有办法来代替的。

  在农业时代,农民在一块地里干活,这是他的特点。在工业时代就是机器大规模的工厂化,我们的工作状态就是工厂里面的工人。在IT和DT时代,我们是可以坐在咖啡馆办公的,我们是可以在写字楼里面,拿一台电脑就可以去工作的。进入RT时代以后,可能需要繁琐的脑力劳动的工作,大部分都要用机器人去做,你可以闲出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

  机器人时代的到来,生产力肯定是提升一个比较大的台阶,物质生活也会成为一个极大丰富的时代。人的个性解放,我觉得也会成为现实,这个时代将会是非常美好的一个时代。马克思讲过,这可能是一个共产主义的时代。

  每个人能得到个性的解放,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你可以基于你的兴趣和爱好,去做一些事情。

  那个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人能做一些什么事?比如社交互动,人和人之间关系的链接,我觉得会非常非常重要,甚至成为一个职业。社交能力非常强的人,可能在这个社会中胜出的比例会非常的大。还有科学研究,小孩玩玩具,他玩一会就扔一边了,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他是在很认真地去探索这个玩具的本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所以科学研究也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类的一个大的方向。还有艺术创造,我觉得艺术家,会进入一个繁盛的时代,而这同样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匹配上去。这里面真正需要的是我们人的好奇心,能不能把我们从孩子那个时候就具有的这种好奇心,和对这个世界探索的欲望都保留下来。

  我们对这个未知世界,还要保持着敬畏。在现有的科学基础之上的变化,未知世界是怎么样,就像图灵博士说意识的产生,可能是在量子层面的一个问题,不确定性可能是产生的意识,确定性可能产生的是数学。现在比较前沿的方向,像量子计算,还有类脑计算,这些技术、科学,有了一个极大突破的话,那我前面说的这些科学的基础,又将重新构建起一个大厦。那个时候机器人会不会取代人,我觉得这又成为了一个哲学层面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其实我们人类对自己大脑的认知,还非常的浅显,甚至还比不上我们对整个宇宙的了解。我们用我们自己的大脑,制造一个能超越我们大脑的东西,这个能出现吗?这是不是在哲学方面就是一个悖论?图灵博士我们计算机之父,我们向人类梦想的践行者们致敬!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CC讲坛 机器人 人工智能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