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2018(首届)中国国企改革与发展论坛”于5月2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出席并演讲。
毛基业表示,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教训证明,虽然学习、模仿、借鉴全球优秀企业的治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但中国国有企业的治理不能一味简单的复制照搬西方模式。而是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体现中国的特色。
马基业总结了国企成功的几条经验:
第一是企业一把手的作用。“没有任正非哪有华为,没有张瑞敏哪有海尔,没有柳传志哪有联想,一个组织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跟它的一把手紧密关联在一起,国企其实也是一样”,他称,国企企业领导人不像民营企业家是给自己打工,为自己创造财富,而是完全凭着家国情怀,拥有一份事业感和成就感。他们做成了,也只有很少的正向激励,但是失败了,负向激励则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看到的是他超凡的领导力投入”。
第二是战略超前、战略领先、战略正确。中国市场环境非常复杂,战略上不能出错。中国移动技术的变化,1G、2G、3G、4G、5G,战略布局方方面面,战略必须领先,而且不能出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做的好的央企的战略有前瞻性,专注主业,有动态调整能力。“我去调研的央企和全球顶尖的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每年合作,麦肯锡就说我们央企的战略管理是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世界一流的战略咨询公司没必要来拍我们的马屁,他由衷的讲我们的战略管理是一流的”。
第三是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企业真正是自主经营体,面向市场。
第四是人才队伍。
那么国企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有什么独特的特征呢?毛基业归纳认为:
第一是国企的文化和精神。央企和国企都有各自的文化和精神——有的讲航天精神,有的讲兵工精神,有的讲石油精神。这些文化和精神以及国企领导人的家国情怀,是业绩优秀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核和源动力。企业文化在方方面面影响塑造了企业的治理、经营理念、人才队伍。
第二是资源优势。当然,资源优势在国企里也有很大差别,有的企业整合能力很强,有的却没有那么强。
第三是国资委对央企的监督、考核推动形成的合理的现代化的治理结构。很多民企的老板是大股东,说一不二,决策做得好,企业就成了,做不好,企业几年后就玩完了。在国企里面,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和党建、民主集中制如果真的做实了,那么决策的监督和制衡作用能够带来决策的相对优化。
第四是党管干部和党建。如果真正把党建落到实处,企业就可以形成生产力。党对领导干部有20字的要求: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党建做得好的国企,领导就会把这些落到实处,客观来看,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对企业干部提高了要求,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第五是制度优势,即国资委的监管和考核,代表出资人管理企业。
毛基业表示,想做好国企就要解决两个“双元性”。
第一个就是经营理念上,在服从国家战略和市场导向二者关系的双元性。作为国有企业,有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政治责任要无条件执行,经济责任要用市场化的手段去执行。如何平衡两者,可能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即国家战略和市场化的“二元性”。
国企不光有经济责任,必须用市场化手段去做,否则将会承担无限风险。而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国企也要做战略思考。“在战略方向上,国企都坚决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但是在执行上,还要充分考虑市场机制,想办法用可行的方式去做,充分调动市场资源”。
“这个双元性是最难的,但又是国有企业的成功之道”,毛基业表示,“很多国企领导讲,企业发展好的时候,资源获得多的时候,都是坚决执行国家战略、服从国家战略的时候”。
第二个“双元性”是践行落实现代企业治理制度的同时,要与中国特色相结合。“中国特色”的最大特色就是党的领导和党建。现代企业治理制度通常讲的董事会、专业化,专门委员会。“做得好的国企和央企会把党的领导、公司治理结构和中国特色整合的特别好”。
国有企业面临哪些挑战呢?毛基业分析称,第一是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不是最有活力的,尤其是有一些一刀切的管理方式。第二是国企领导人的任期制。只有适当的比较长期的保证国企领导人的经营,他的使命感才更容易发挥出来。
“我们非常有可能作出世界一流的国企,拥有像民营企业一样的活力”,毛基业表示。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