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昊:蒂森克虏伯这类传统制造业是如何智能制造的?

田昊:蒂森克虏伯这类传统制造业是如何智能制造的?
2018年05月19日 15:44 新浪财经
蒂森克虏伯大中华区技术研发和可持续发展部总负责人田昊 蒂森克虏伯大中华区技术研发和可持续发展部总负责人田昊

  新浪财经讯 “2018科博会中国科技创新论坛”于5月19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办,蒂森克虏伯大中华区技术研发和可持续发展部总负责人田昊出席并演讲。

  智能制造的方向到底是什么?田昊认为,一方面我们需要讨论智能制造怎么造,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思考智能制造造什么,怎么造。要涉及到我们怎么更高效、更环保、更便宜、更灵活,这是智能制造最简单的几个方向。他举了一个例子,磁悬浮技术和电梯的结合。

  以下为演讲摘编:

  田昊:今天我非常荣幸的和大家介绍一下,传统的制造业巨头是如何在智能制造的领域实现转型和创新的。

  可以说蒂森克虏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多年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我们是从一家钢铁手工作坊开始的,但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蒂森克虏伯实际上作为一个钢铁巨头已经成为德国工业甚至世界工业的一个脊梁,我们也是一直在引领着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

  现在面临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说工业4.0,蒂森克虏伯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我们已经成功的转型成一个多元化的工业集团,就像蒂森克虏伯很多技术成为钢铁和化工领域的教科树一样,我们这次转型实际上是也作为一个专通企业的转型成为了“教科书”的这个领域,我们也有幸和阿里、谷歌这样的企业,一起被MIT评委“世界上最智慧的50个公司”我们应该是其中比较少有的制造业巨头。

  我们涉及的领域是非常的广,大家可能听说过我们的钢铁业务,可能听说过我们的电梯业务,但是大家可能想象不到你所乘坐的每10辆豪华汽车里面,有9辆实际上在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产品从航天道地上跑的,到生产机器人,深海潜艇都有涉足。

  我们实际上就是作为这样一个隐形冠军或者幕后英雄一直在为大家衣食住行提供贡献,我们的产品或者我们的技术你可能觉得并不起眼,或者说你觉得这个技术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工业的集团,我们实际上就是让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技术能够落地,而且我们在某些方面就是让现代的一些竞争对手无法超越或者很难替代。

  那面对“工业4.0”智能制造的挑战我们如何做的?

  作为这么大的工业巨头,实际上我们是把我们的业务分成了5个事业板块。每个事业板块我们又有若干的事业部、事业单元,每个事业单元又有它自己独到的技术和产品。跨界创新打通价值链,这是一个大家自然而然就想大的概念,概念很简单,但是我们的价值在于我们能够做到。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这个磁悬浮的技术,实际上是蒂森克虏伯公司提供的,大家在不经意之间也都使用过我们提供的电梯或者说是人行过道,我把这两张图放在一起我想不用说大家也想到了,是不是可以把磁悬浮技术用来驱动电梯?

  没错,我们现在有一款电梯,实际上就是用磁悬浮来推动的,我们管它叫“MULTI”,这款电梯大家首先叫它磁悬浮,首先是快这个不用说,我们现在其实担心快会让乘客不舒服,速度已经被磁悬浮技术彻底打通了,另外也不会再有机械摩擦,它的噪音包括乘坐的舒适度还有机械损耗都会大幅度的提高。难道磁悬浮技术对于电梯的推动就只是这些吗,随着楼层的变高传统的电梯实际上需要一个非常长的钢索或者说有的企业开始用碳纤维的悬索来拉动它,想象中国尊这么高的建筑,它的绳索的重量已经远远超过咱们的轿厢、我们的乘客,一方面是能耗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尊再高一些,或者北京上海有更高的建筑,这个绳索可能已经重到很难再去拉动,实际上传统的电梯随着楼层增高,它的问题已经出现了。

  轿厢、乘客、移动的都在这里,真正的动力是来自于我的轨道,理论上来说我想到多高就可以到多高,而且我的能耗会非常好。

  大家再想一下我们坐地铁,在同一个线路里是不是有很多列车,每隔几秒就可以站,咱们现在有了高铁磁悬浮的技术我们实际上具备了一个能力,可以把这个平着的轨道立起来,因为我不用再担心在同一个轨道里之间打架,立在大楼里的地铁系统,里面的轿厢一个接一个的到你需要乘坐的楼层,或者说我们可以分区来实现轿厢的独立运动,是不是效率很高,等待的时间是不是很短,像中国村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一个建筑,过去我们可能需要一排轿厢来满足高层建筑的运力问题,现在我的运营效率,一个井道里有若干个电梯,是不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MULTI这个效率在不断的解决。

  我们现在绝不仅仅是上上下下了,没有轿厢的限制,包括前前后后也可以,左左右右也可以,这有什么用呢,这是伦敦地铁的解决方案,想象北京地铁、上海地铁随着地铁换乘系统越来越复杂,地上好几层地上各式各样的商业建筑,从这个出口到那个位置,可能这个线路是非常复杂的,MULTI可以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运营工具,实际上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人流的运行效率,对于一些行动不方便的客人,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拿这个例子给大家做一个展示,就是当一个新的技术,应用到一个新的领域的时候,实际上它给人们带来的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实际上为人们的想像力开拓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基础,我刚才说的这个技术,可不是一个概念,这是我们实实在在已经上市的技术,未来客户订单也有了,未来我非常期待大家能够感受一下这个神奇的电梯。

  刚才我说的这个技术,是事业部之内的跨界创新,但是今天我想提的是跨界创新绝不仅仅是在集团内部。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温室气体的减排,我相信是每一个负责任的这个企业都是承诺的。很多欧洲的企业在经历若干次的这个节能减排的努力以后,其实现在他们碳排放的减排成本越来越高,而且在某些领域减排的效率实际上已经接近于极限了。那怎么办呢,大家可以看一下,现在的技术呢,实际上是充分利用,就比如我拿一个炼钢厂举例,是充分利用炼钢厂废气余热和可燃气体进行发电,然后还是会有二氧化碳排出来,那怎么办,我们现在头疼需要减排需要综合的二氧化碳,其实是很多化工厂他们自然而然需要的化工原料,概念简单实际做起来困难。

  首先钢厂废气里面各式各样都有,不光是二氧化碳,如何做气体的分离,如何减少二氧化碳对化工厂的影响,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第二钢厂的排气可不是说根据化工厂的需求来排的,我怎么让我的排气,钢厂的排气和化工厂的排气需求,有一个很好的合拍,这个需要大量的协调和控制。

  那蒂森克虏伯在这方面我们是钢铁方面的巨头,我们在化工方面也有一些积累,但是我们不是所有方面都有积累。

  我们把这个概念又做到了,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画面里面,我们实际上涉及到了若干个化工企业,和大量的高校和研发机构,德国政府也在资助和支持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概念也就是废气的利用,我刚才举的例子,废气的净化,这个实际上是宁德公司的在L3的这个位置,是宁德公司的绝活,他们实际上为这个项目提供了废气解决的方案。刚才提到的这个供求合拍的问题,这部分是蒂森克虏伯工业控制的方面特长,我们利用系统集成和网络稳定性在废气供过于求的时候让废气进行分流,在供不应求的时候我们利用废弃的余热用我们电解技术,来生产其他的化工原料,来供应化工的生产,在这个方面大家可以想想知识产权、数据的共享这是一个根本,怎么保证大家的知识产权,又可以促使大家做成这个事情,需要很多具体的实践和考量。

  今天因为时间原因不具体展开了,但是还是像我们之前引以为豪的这件事情,我们又做到了。

  就这样,蒂森克虏伯实际上利用我们过去传统的经验里面,积累的技术经验在新的领域寻找创新,比如说氯碱化工,这个对于有的观众来讲比较陌生,但是其中的电解技术是蒂森克虏伯的绝活,我们这个技术世界领先,市场占有率非常高,那当我们把这个电解技术向其他行业衍生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开发出了大容量的储能设备,大容量的储能设备,也是昨天凌文总提到的重要战略方向,我怎么能够把风能、太阳能现在大量弃风、弃电、弃光所浪费的资源储存下来,大容量的储能就是解决方案,再举一个例子,智能制造,在汽车装配方面已经开始实现了,现在要开始生产新能源产品,比如说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拿我们的汽车装备经验,和新的电池技术做一个碰撞,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开发一款新兴的锂电池,性能和之前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今天我们谈的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方向到底是什么,一方面我们需要讨论智能制造怎么造,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思考智能制造造什么,怎么造,自然要涉及到我们怎么更高效、更环保、更便宜、更灵活,这是智能制造最简单的几个方向。

  造什么我们也需要考虑我们怎么能够让客户的使用价值更高,我怎么能让客户的使用成本更低,这个实际上是咱们智能制造的方向。

  那今天我不是为了说蒂森克虏伯依靠过去强大的工业实力,我们有很多的“绝活”我们扩展很多其他的行业,我想着重谈的是建立真正的生态网络,一个开放式创新的生态网络,这个话题我非常高兴,昨天的嘉宾提到了,上午的嘉宾提到了,下午的嘉宾也提到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过去我为我的一个目标,开发的技术,现在我为了我这个技术,其实是可以为别的行业所利用的,可能它创造的价值会更多,同样的别的行业的一些先进技术,也许和我的应用,我的技术集中碰撞也会有更精彩的结果。

  比如说这张图里面,是我们和微软联合开发的,一方面把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做出来的,这个是我们把电梯的控制系统,还有高效的优化系统,我们把它放平了,然后把这个一维的这个算法变成二维的这个模型,我们和宝马在他的工厂里开发一个智能驾驶的网络,用这个算法,三辆车就可以覆盖宝马整个他的园区正常的交通、正常的运营。

  所以我们其实是想在考虑智能制造的明天可能会是非常灿烂的,但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怎么能够和大家一起来实现这个过程,咱们可以说,蒸汽机、内燃机、电脑网络是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的标志,那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可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每次工业革命,除了这种技术的突破,也改变了人们协作的方式,从最早的这个手工作坊,到流水线再到现在咱们非常方便的网络合作,那现在咱们提的开放式创新的生态系统,会不会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给咱们带来的新的协作方式呢,想象知识、信息、数据能够更有效的分享和利用。这些信息将大大的推动不管是云计算还是大数据还是AI的发展,所以我们扣一下今天的题,我特别喜欢我们公司的这个标语,engineering.together.tomorrow,今天我们在构建未来,畅想未来,我们希望和你一起实现,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