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德国二元制教育如何为大国崛起培育产业工匠?

对话:德国二元制教育如何为大国崛起培育产业工匠?
2018年05月18日 16:37 新浪财经
圆桌对话:德国二元制教育为大国崛起培育产业工匠 圆桌对话:德国二元制教育为大国崛起培育产业工匠

  新浪财经讯 “2018中国金融论坛”于5月16日-17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图为圆桌对话:德国二元制教育为大国崛起培育产业工匠。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副总评估师、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秘书长韩军担任主持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执行局主席迈克尔•沃布斯,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潘新祥,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廖文和,东北石油大学副校长、教授牟海维,欧洲最大私立大学集团SRH董事长、欧洲最大生命科学集团Dievini联合主席克里斯托夫•赫帝奇出席并参与对话。

  以下为对话摘编:

  主持人:今天第一个问题想问一下迈克尔·迈克尔•沃布斯先生,因为你是你是联合国的这个执行官员,而且也来过中国很多次,我想问一下,你对中德两国教育的合作有哪些机遇与挑战,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关于中德两国教育的合作,你对在座的产业园区和教育集团的领导有什么样的建议?

  迈克尔•沃布斯:谢谢主持人,感谢你的问题,也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个讨论。

  首先我想要谈一谈多边主义,之后再谈一谈我们中德之间的关系,今天施罗德总理还有其他中国领袖都提到了,多边主义的重要性,它可以维护国际秩序的和平和稳定,这主要是关于贸易的,这是现在非常热的话题,同时也是关于教育的。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在1992年,我们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决定。进行职业和技术教育的一个公约,这是在联合国体系内,第一次我们关注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一些少数国家包括德国,出现了一些困难,可能并不是这么受欢迎,这么有吸引力,所以德国的学生会上大学,并且进一步的深造,但是少数人,去进职业教育,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3个成员国能够达成这个共识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步就是建立一个职业和技术教育的培训中心,当时是来自中国的一个高级官员主持的项目。在2000年,德国也来到这里主持这样的一个项目,自从2002年,我们建立了一个网络,有167个成员国,包括247个职业培训中心,在各个成员国创立起来了,所以这样的一种多边教育体系,是支持我们了解到平价的教育,公平的教育,我们在努力改善教育的不平等,中国也是努力的一部分。

  几周前,中国也成立了这个相关的执行局主席,所以我认为在未来我们将会有更好的机会,可以加强和中国的合作,在多边教育方面加强合作。支持像职业和技术教育的倡议,这这是我关于职业教育的一个回答,这是中德合作的一个方面,应该在未来加强合作。

  在1980年代已经正式化的加强我们合作,并且在教育方面进一步深化,德国的职业教育的理解是它非常重要,不是一个理论的教育,它可以促进经济,它也和民营领域、民营经济加强合作,70%的教育,是公司在做的,30%是学校来做这个职业教育的,所以这样德国的职业教育成为了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不给其他国家提供建议,但是我展示我们做的方式,这样种中国和德国,就可以加强协作,在学术领域可以加强学生的这种交换交流。这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主持人:克里斯托夫•赫帝奇,你作为欧洲最大的私立大学集团,也是SRH董事长,你在职业教育这方面有过很多的经验,你能分享一下吗?

  克里斯托夫•赫帝奇:谢谢,谈论德国二元制教育,我们必须要注意,不仅仅谈论特别是高端的技术,必须也要能够把眼光放到普通的社会当中、经济当中,这样我们有机会教育所有的人,让所有的工作都得以进行下去,不同层级的知识都需要进行传播和培训。

  我们有很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这个价值不仅仅是接受老师的教育,更多的是还有平行的你会到一些公司,去进行技能培训,这样的一个组合,使得它特别棒。

  我们希望能够组织一些小的团体,不只是站在学生面前,给大家讲课,而是来辅导让学生共同一起来做项目,这是我们的大学正在推的一些东西。

  主持人:下面这个问题,想问一下这几位校长,中国应该如何加快培养产业工匠?

  葛世荣:我们在大学数量和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上,可能在世界上都是第一的,我们叫教育大国,但是为什么我们工匠的比例,占我们劳动者的比例这么少,只有5%左右呢?我觉得可能是我们的这个2000多所大学,可能是在这个结构上,分布上,还是有一些需要有改进之处的。

  中国总共2500多所大学,1300多所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200多所本科这种学术性人才的培养,我个人认为学术类还偏多了一点。有三五百所高水平学校进行学术研究和培养,剩下的2000多所学校都集中精力调整到技术大学就行了。

  第二个,我觉得我们做的事情要做比较大幅度的,一次培养方案和培养理念的改革,我们的大学可能很重视一些理论基础的教学和训练,而这种技能,和这种工匠精神的训练方面,可能还不足,就即使教育部现在要求我们工科型的大学,也只缩到25%的时间要进行实践教学,也就是说四年制的话,有一年才行,而德国的二元制的技术大学教学是三年制,也就是三分之二是要到企业里进行训练的,三分之一是在学校里进行致使学习的,这个方案上,如果不做一种很彻底的改革的话,可能这也会满足不了这个需要。

  第三点我觉得可能要加强立法,就是说法治层面上,就是我们一直或者呼吁一个国家层面的实习或者说培训法,也就是培训实习法。德国二元制教育的时候就是有将近50多万个企业,是注册或者被认可去接手这个学生去进行为期两年的实训的,而且企业要给他每月付1000欧元的工资的,而且也要作为准员工来对待的,这里面涉及到财政、薪水、劳动人事、制度保障甚至是税收的问题,不仅要学习二元制教育的理念,或者说方式方法,还要把这个制度建设法制化的问题做好。我觉得可能我们现在这些方面,有国家层面的事情,也有大学层面的事情,也有我们整个教育方面的事情,谢谢!

  廖文和:刚才葛校长提到职业教育这块,像德国二元制教育体制怎么学习的问题,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问题。现在好多的职业技术学校都在引进国外的这个先进工程教育理念,包括刚才提到的二元制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在我们国家,随着中国制造2025我推进以后,大家越来越感觉到这种工匠精神这支队伍越来越重要了,很重要的原因,造成我们现在培养不出一流的一大批优秀的这个工匠,葛校长也提到说,从我们国家立法的这个角度要去保障学生在企业实习的一系列的这种工作。

  其实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原因,我们这些年,南京理工大学也是以工为主的这个学校,一直在搞工程教育,我觉得职业技术教育里面,很大的要形成这个工匠文化,我们国家好像这个工匠文化没有形成,学生选拔上就可以开展出来,学生高考没有希望的时候才送去读技工学校,什么职业技术学校,真正的一大批好多的这个家长,整个社会上还是以上大学作为荣誉的。

  像我们大学办一个体系,我们学校办的,是工程师学工程出去,薪酬还有社会地位比那些比大学毕业出来的薪酬还要高,就选拔工程师的时候,学习工程教育的时候,最优秀的这个学生都是从这个高中来选拔,然后我们国家在发展的时候,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定把这种深远的这个渠道,选拔的机制可能要改革,教育部现在也很重视这个,在国内形成这样的一种工匠文化,使得技术人员、工匠精神的这种比技术型的人员,他的这个薪酬待遇,也和大学毕业生一样高,甚至要超过他们,这样我觉得我们国家在未来工程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很快的上一个新台阶,谢谢!

  潘新祥:我是大连海事大学,在培养素质方面我们学校一直是位列世界前列,规模也是。刚才大家都提到了职业教育,我感觉到一提职业就好像地位就不行了,关键是在这,高水平的大学,教育部甚至还下令985高校不允许办职业教育,211都不让,这是非常奇怪的现象,高水平大学为什么不可以办职业教育?你可以多层次的,科学技术嘛,你可以靠层次的是科学,低层次的是技术,工程其实有很多的问题难度也是很大的,德国能够发展到现在全民都比较重视工程教育。

  我们这个国家恰恰我说不重视,一个是从教育部目前的情况,再一个从我们船员来看,应该来讲我们的这个船员,从改革开放之前,受人尊重,那是远洋非常受人重视,北京女孩子特别喜欢见我们校友,现在不行了,这种优势没了。

  船员工资,原来我能够拿工资,拿到陆地10倍工资,而现在是陆地工资比我们还高。国际上任何一个国家是不收船员税的,可是我们还上税,这样的情况下待遇下降,独生子女还出来了,国家还不重视,造成我们船员素质滑坡,三年前的东方之星沉没,一次最大的这个死亡434人的重大事故,这都表示船员素质在下降,可是国家还是没重视,所以我大声疾呼,全民一定要重视我们这块的教育。

  牟海维:我们东北大学从办学层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本科生,还真有职业教育,我们有两个校区,主校区是在黑龙江省的大庆市,我们学校呢,是1978年被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还有一个校区是秦皇岛我们有23个高职专业,有近6000的高职学生,这些年来呢,从1999年,我们在秦皇岛校区,招高职学生,近20年,一直坚持主校区是研究生、本科,然后秦皇岛校区呢,就是高职办学,我们的高职办学,应该说学生在就业市场当中,就业率是非常高的,比如说我们在秦皇岛市,是打造国际旅游城市,我们旅游管理的学生,80%从事旅游管理都是我们的学生,所以为秦皇岛市打造国际旅游城,我们的学生应该是做了很大的贡献的。

  东北石油大学与克劳斯塔尔签署了校级间的这个合作协议,2017年两校签署了1+2,也就是在中国念一年,到德国念两年,硕士联合培养的协议,到现在有100余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克劳斯塔尔大学学习,专业是我们主题的这个专业,比如说石油工程这个专业,2013年两校签署了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的2+2,在东北石油大学上两年,然后到克劳斯塔尔大学学习两年,现在有50余名学生,本科生就读。

  另外在硕士交流方面我们还有20余名的教师,去过德国相关的学校做过访学,也有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10余名的博士生和研究生到我们学校访学和就读,这个学校还组织了三次采油的这个钻井技术的合作,从学校的这个角度,和我们德国的这个学校这几年合作还是比较多,效果也非常好,我们毕业学生有的留在我们学校这个搞教学科研工作,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方面都是科研的骨干和主力,下一步我们想秦皇岛校区每年2000本科生,3年6000,这6000学生如何通过我们今天中德科技交流平台,还有我们中德科技园大的平台,如何加强高职学生,包括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在学习德国二元制方面教育加强合作,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各位对中德的这个合作模式,有什么建议。

  潘新祥:从航运来看我们是航运大国,但是说不上航运强国,我们很多的这个设备,比如说德国的这个主机是全球第一的,包括德国西门子电器也是最好的,包括船舶检验也是比较好的,在这方面我们都可以加强合作。

  我们实际上和德国之间,我们这个行业和德国之间合作也比较密切,历史也很长,改革开放我们就走出国门了,合作是比较好的,下一步在学生培养方面,尤其是航运惯例这块,再加上材料工艺这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和交流,我们国家问题就出在工艺上和材料上,再有一个高一点的就是标准上,这三块是我们国家工科类的高校需要攻克的问题,否则大家都在搞高精尖的这个东西,都要搞潘建伟先生那样的毕竟都是少数,我觉得百分之七八是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样我们才有饭吃。

  德蒂奇:我想说的是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你们已经提到的一些,我认为德国职业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人做的很好,然后有机会,可以到大学,即使前期没有前提条件,因为你强调了这点,我们认为共同做事情的经验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座的,我们在说的,并且给学生们一些机会到别的国家来访学,是我们能做到最好的。第二个是我们说的教材,可能我们从教材中学到一些,但是新媒体,新的远程教学,这些都是新的创新,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一些新媒体的方式,可以支持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共同协作,我们有在一个项目下,在这个2年当中,这个教学呢一年在德国一年在中国,则阳给学生一些本科教育,然后接下来再探讨研究生的教育。

  沃布肆:我认为学生的这个留学交换生,可以让这些学生来德国,中德的学生进行研究生的交换,这样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经验,学生可以学到最好的工具,德国教育的体系,这样他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如何用工具来进行科学,当然也不断的提到职业教育,40年前,中国开始了经济的一个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一个引擎,所以对公司有很好的一个市场,现在中国在许多领域,中国的产业,变得非常有竞争力,比如说华为,这是一个新的进展,我们要在这样一个高端产业中,中国取得的新进展,中国的产业所需要的就是高质量的技师,就是德国和中国可以共同协力促进,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科技部 科博会 科技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