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科方业昌:进阶高教“独角兽”

慧科方业昌:进阶高教“独角兽”
2018年08月03日 15:41 中关村

  慧科方业昌:进阶高教“独角兽”

  “发展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梦想的个头又变大了。”方业昌笑道,除了梦想中的“慧科大学”,他希望在有生之年,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都有慧科的教育服务。

  文??本刊记者?马文良

  “痛并快乐着!”——在方业昌37岁生日这天,我来到他的办公室,和他聊聊创业八年的酸甜苦辣,这是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创业维艰,身心疲惫,内心却充满喜悦。作为慧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方业昌带领慧科一路走来,可谓硕果累累:今年5月24日,慧科宣布完成由中国泛海控股集团领投的D轮融资,历轮融资总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估值超过70亿元人民币,成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唯一的“独角兽”企业。

  “遗憾也不少,我们走得还不够快。”2010年,时年29岁的方业昌创办慧科,小米、美团、爱奇艺等公司也在同年诞生——如今,这些“超级独角兽”在各自领域风生水起,慧科虽然也已成为“独角兽”,但方业昌感觉步子还是走得有点慢。

  但是,这与教育领域的特质相关——教育是一个“慢行业”,投入周期长,回报慢,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要拥有情怀、耐得住寂寞才能方得始终。从线下到线上线下,再到高教和职教双轮驱动,到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综合服务平台,慧科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耕耘。

  “坚持你所相信的,相信你所坚持的。”在方业昌看来,坚持使命和价值创造,是慧科取得成功的关键。如今,慧科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贵州大学等1500多所包括双一流在内的知名高校、地方本专科院校开展了硕、本、专不同层次的产业学院共建、专业共建、实习实训、在线教育等多种合作,技术方向覆盖到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领域。

  “不是抓住风口,而是风口到来之时,我们有没有做好准备。”新一代互联网浪潮带来的技术人才需求,慧科提前布局,从成立之初,使命便是“让每个人都能公平和便利地获取优质教育服务,实现可持续职业成长。”通过培养人才的模式变革,让更多的人因此而受益,让福祉传递给更多人,需要情怀,更需要决心和勇气。

  “创业,就是不给自己留退路。但是,这件事情不是孤军奋战,更需要团队的众志成城。”八年来,慧科拥有了一支志同道合的核心管理团队,他们不仅拥有国际化的视角,还有多年积累的教育和前沿信息技术领域的从业经验,对中国的教育创新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他们与方业昌一起,怀揣着梦想和激情,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创新改革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一大批高质量、有创新思维并付诸行动的学生,因为慧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受益——通过慧科与高校专业以及学院共建的学位教育培养了30000余名泛IT领域学位学生,还通过面向高校的智慧学习平台“高校邦”为800万大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服务。此外,慧科旗下面向互联网在职从业者的在线教育平台“开课吧”也累计培养了30000余名互联网行业核心岗位人才。

  六年前,我曾与方业昌深谈。那时候的方业昌活力四射、思维活跃、满怀激情——时至今日,我仍记得谈起未来他两眼放光的样子,方业昌说自己有一个梦想,希望可以创办一所慧科大学。

  如今,经历过创业起伏的方业昌沉稳了许多,但是痴心不改、激情依旧。他说,慧科未来至少投资100家教育生态公司,共同“把更好的教育理念带到千家万户,为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贡献力量。”

  我想,倘若将慧科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延伸至中国整个教育生态链,那将是中国教育之福,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幸。

  那么,就让我们开始这个故事吧。

  创办慧科

  方业昌从小便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从来没有想过多年以后会从事教育这一行业,如果小时候梦想可以实现,他现在应该是一个历史学家。

  如同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方业昌的转变在1999年,那年5月7日深夜,美国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馆舍严重毁坏,人员伤亡。美国的这一行径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强烈谴责,方业昌像当时的热血青年一样,义愤填膺,和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抗议,回学校后物理老师一席话让他陷入思考:“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大国的地位是靠实力说话的,没有科技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国富民强。”

  方业昌意识到,学习历史固然有好处,可以以史为鉴,但是中国要强盛,重要的是要往前看,科技兴国才能制定新的规则。

  2000年高考,方业昌成绩优异,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录取,他一直记得物理老师的那句话:“我们不光是要看到仇恨,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们强大的内因。”

  2007年8月,方业昌踏上了赴美攻读博士的求学之路。在留学期间,他组建了“中国学生学者联席会”,并担任中国校友总会主席,定期组织活动,和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及主流的华人商会交流,在那里经常会遇到美国当地的优秀华人,以及对中国有浓厚兴趣的西方企业家,“好多潜在的投资人、战略合作伙伴都是那时候认识的。”

  2008年,时任北航校长李未院士赴美访问,方业昌作为他在美国的全程接待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走访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10多家全球顶尖高校,通过和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教授专家交流,了解他们的课程体系,得到了非常重要的洞察,也积累了不少的人脉资源。

  当时苹果发布iPhone及APP Store不久,斯坦福大学已经有了基于iOS开发的本科课程和相关云计算课程体系。送李院士回国之后,方业昌进行了充分的国内市场调研,他意识到机会来了。2009年5月,他组织了六个相关专业的博士团队,对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iOS、安卓及云计算课程体系做汉化翻译,进行知识结构调整,与北航软件学院的老师联合组建研发小组,制订课程体系规划。这距慧科公司成立还有1年的时间,“很多事情我们做到了前面,未雨绸缪。”

  2010年8月17日上午,通过博士答辩后的第二天,从美国归来的方业昌落地北京之后便开了第一个短会,之后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为新公司想名字,完成注册;8月26号,坐落于北航科技园内的办公室简单装修完毕,15个人到位——这是慧科的创办者及第一批员工,在位于世宁大厦100平米的空间里,开始了教育行业的创新之旅。

  慧科集团共同创始人、CEO岳喜伟对此记忆犹新:“八年前,我们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还处于一个比较兴奋的状态。”当时毅然放弃联想集团的工作,决心和方业昌共同创办慧科的他,看到移动互联和云时代的到来,人才必将成为各大公司的“刚需”,但是鱼龙混杂的各类“培训”讲究速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者可持续成长的问题,同时高校也还没有完整的专业体系规划。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了,人才的特性与IT时代有许多不同。传统的职业培训能帮助学习者快速找到工作赚到钱,但是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在校的学习与产业接轨,毕业也立刻找到工作?这是更符合学生利益的一件事。”

  基于这样的初衷,初创的慧科决心做一件不一样的事情。

  产教融合

  这不是一条“捷径”——慧科在挑战一条最难的路,他们期望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将职业技能教育融入到大学学位课程中。当然,好处显而易见,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的求职中不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也能降低企业的机会和时间成本。

  但也是困难重重。在北航软件学院创始院长孙伟看来,产教融合谈了很多年,但是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授课老师仅仅把课程简要讲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因为从根本上解决不了企业诉求。

  “慧科的出现恰好补齐了短板。不仅要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还要尊重和熟悉教育的机制和规律——这是这件事能够做成的基础。”

  事实上,正是因为孙伟院长的“慧眼识珠”,才使得慧科开启了与北航合作的大门。2010年9月,慧科集团正式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共建全国首个移动云计算专业方向,培养软件工程硕士,慧科通过为学校提供课程体系、教学师资、企业实践等教学服务获得收入。

  “当时已经来不及新招学生了,于是我们邀请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领域内的专家在学校进行宣讲,通过和当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交流让他们了解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岳喜伟回忆当时的场景,依然恍若昨天。最终,有97名学生转入到这个专业当中。

  事实证明,勇于吃螃蟹的第一批学生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些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在研二时即进入阿里、腾讯、百度、亚马逊等企业实习,毕业后的月薪几乎是超过其他同学位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的一倍。

  孙伟院长对此也赞誉有加:“评估教学成果的标准之一,我认为就是培养出学生的竞争力,这应该是一种新的评估模式,我称它为‘剪刀差模式’——学生出口的品质减去学生入口的品质,这就是通过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增量。北航软件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直接面向应用领域的专业,不仅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为其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北航软件学院的成功试水,源于慧科对前沿技术发展的敏锐触觉。“我们通过不断追踪和研究行业中的最新发展趋势,把最前沿的技术转化成培养体系,然后带给同学们。继2010年开设全国第一个移动云计算专业后,2011年增加了交互设计专业,2012年增加互联网营销与管理专业,2013年增设大数据专业……要推动校企的深度融合,就是要把课程做到极致,不断把行业中最前沿、最新鲜的技术带入到人才培养中,让学生和行业有更好的接轨。”

  回头复盘,为什么是慧科成为“产教融合”的深耕者?方业昌认为有两点很关键,首先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做起来很难;再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商业模式上很难快速赚钱,所以许多公司就退出了。

  慧科不仅坚持了下来,还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在2011年的招生季,近4000名学生选择移动云计算、交互设计这两个专业,最后录取了700余人,创全国单个专业方向报名及录取人数之最。“超出想象,这么多学生的开学典礼都没有地方办,后来我们一商量,索性把开学典礼做成产业和教育结合的峰会,在北航的体育馆举办。”于是,“移动云计算创新论坛”应运而生,许多知名企业的代表、专家学者参会,就连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和时任北航校长怀进鹏院士也出席会议,这让方业昌兴奋不已。

  除了与北航软件学院的合作,慧科开始将这种模式向其他高校拓展,成立两年的时间内,就与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移动云计算”和“互联网营销”专业;与百度、亚马逊、联想集团等世界五百强共建“移动云计算”联合实验室落户到合作院校;成为百度营销大学唯一的“高校学历教育合作机构”和百度人工智能领域战略合作伙伴。

  百度云智学院院长刘钒认为,慧科在师资和课程开发方面有非常雄厚的实力,同时与许多高校做了专业共建和学院共建的工作,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我们希望云智学院在院校产教融合项目落地的时候,能找到一个像慧科这样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帮我们做那些不擅长的事情,起到最大化的优势互补。”

  “慧科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创新点,就是把产业里的最新技术方向,以最快速的方式结合大型企业,把企业实验室、实际案例等转化为系统的教育解决方案,包括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产业工程师通过慧科的师资培养体系转化为可以在课堂上讲课的老师,集中由慧科带入到大学里面,和学校共同来开设一些新兴的专业,通过第一线工程师教授的实际项目案例,时时让学生有一个与产业密切接轨的学习环境,真正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刘钒补充道。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的产教融合总体目标——这对慧科而言,无疑又一次迎来了一个提早布局的“风口”。

  线上线下

  慧科刚成立的2010年秋,陈滢还是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如今他是慧科集团合伙人、首席战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长。回忆初次见到方业昌,是在2011年的一次教育行业峰会上。因为他们有同在IBM工作的经历和对教育领域共同的看法,于是一拍即合,陈滢被邀请成为慧科与北航合作的云计算专业的专业主任。

  “我相信未来慧科能够在现代教育方法上做一些颠覆性的事情,这很有趣,值得我们投入。”

  后来,正是在陈滢的推动下,慧科研究院成立。“慧科研究院主要研究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如何传播新兴信息技术,二是新兴技术如何重塑教育,如何改变教育本身,重塑它,甚至颠覆它。”在陈滢看来,慧科研究院正是实现这个愿景的最初设想。

  “彼时,线下培训已经是红海,我们要做创新的事情,需要在教育领域有所担当。在线教育的兴起是一个很好的机遇,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正是大势所趋。慧科研究院是一个非盈利机构,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机构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有所判断并贡献其中。”

  在陈滢看来,慧科的核心是教研团队,把科技变成教育产品,“互联网思维”无疑就是助力腾飞的翅膀。“科技改变教育,我们是中国最早一批布局在线教育的企业,中间经历过改变和重组,在今天仍然没有放弃。我们一直认为在线教育一定是未来方向,一定要和线下结合,探索新的技术强化在线学习体验,帮助走线上线下的融合之路。”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慧科布局线上教育,2013年8月推出了国内第一家专注泛IT教育的MOOC平台(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平台)——“开课吧”,通过直播、录播等形式发展在线教育,开启了中国在线教育领域的全新格局。后来,又延伸出了为高校提供在线教学的智慧学习平台,即“高校邦”。

  “在线教育的推动力不单单是我们熟知的IT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很多资本市场也把钱投进来,希望可以进一步推动在线教育的发展。未来,资本市场会用更多的资金推动教育体制外的创新,推动大学这最后一座没有被IT滋润的堡垒被攻破,让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到线上线下融合带来的学习乐趣。”

  这些话,是在慧科研究院成立之初,陈滢和我聊过的话题——实际上,五年之后,预测成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经纬一直在使用“高校邦”研发的网课、实境编程和大数据实验室产品。刘经纬平时工作除了备课、讲课、出卷子、判卷之外,还需要琢磨怎么把枯燥无味的编程教学变得有趣、接地气。

  “刚刚接触慧科的时候,就让我眼前一亮,‘实境编程’系统和高校教学改革项目中的很多先进理念不谋而合,慧科和高校一起不断将一线教学实践经验融入到系统中,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打磨,系统解决了教学中的很多痛点问题。”基于工具,教师教学和学生练习同步完成,老师一边讲授,一边进行编程实际操作,每一位同学也要同步进行编程实践,并且可以随时更改老师的编程设计。老师的电脑屏幕上,既显示自己的操作界面,也同步显示学生的操作界面,以掌握每一位同学的操作情况。老师还可以随时进行抽测,同学现场作答。“实境编程”教学范式在前不久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实例分享》课程中引起了全国广大教师的极大兴趣,解决了他们教学过程中很多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刘经纬说:“这一切,都随着在线工具的使用而有效缓解,教、学、评、测同步完成,对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帮助不是一点点,是本质性的助推作用。教育也真正成为一个闭环,做到时时互动。”正是基于这样的合作,发现慧科是一家有情怀、有实力的企业,双方合作也增加了慕课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虚拟现实实验室、在线课程录制以及企业实训等项目。而且这种合作越做越大,目前他们和慧科以及北京市公安局首都机场分局联合打造样板工程,共同开发建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虚拟现实、物联网、大数据、智能交通指挥系统。该项目也在前不久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虚拟现实、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实验室建设”你问我答——信息技术及其教学运用》课程中,受到全国高校老师的广泛认可和咨询,现场统计的该课程满意率为100%。

  “提到势,在线教育就是大势,我们很幸运提前看到了这个方向。看起来机会来了,到风口上走一下,这并不是势。势对我们来说可以快速发展,但是从生命周期上来讲需要做一些扎实的工作,一定要打好基础。”陈滢认为,慧科已经处在风口。

  资本助力

  2014年3月,慧科宣布获得复星锐正资本领投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方业昌表示,此次融资后,慧科将依托“开课吧”在线上打造泛IT学习者和从业者首选的职业提升与交流分享平台,同时在线下不断创新教育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全产业链教育O2O生态系统,让更多用户受益于慧科独特的产品和服务。

  复星锐正资本总裁金华龙对此也印象深刻,他说:“投资慧科的时候,刚好是在线教育再度兴起的时期,各种创新形式的在线教育产品持续升温,整个行业出现了系统性升级的趋势,我们判断当时是布局此类项目的最佳时机。”

  金华龙眼中的方业昌是一位肩负教育使命感的创始人,从专业素质、业务开拓能力、对行业的理解和敏锐度、团队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都非常高,是教育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

  “方业昌带领的慧科团队,在资源整合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技术实力等几个重要方面都非常扎实。他们既有国际化的战略视野,同时又有较强的政策把握能力。今天慧科的发展,得益于整个团队在政府资源、教育教学资源、国内外顶级企业中强大的整合力、丰富的经验和快速的执行力。”

  金华龙认为,投资一流团队是复星锐正投资项目的首选项。慧科的创业团队有教育基因和教研产品的研发基因,是行业内不可多得的优秀团队。正是团队的协力和磨合,才跑通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构筑了慧科的业务壁垒。

  另一方面,慧科的商业模式有爆发潜力,它推动了高校教育的改革创新,满足新兴产业的用人需求。当时慧科线下业务的复制能力已被验证,而发力的重点领域,包括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包括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存在较强的变现能力,而且有快速规模化的可能。

  “根据我们当时的判断,慧科是国内教育领域难得一见的具有教育内核、模式创新、有爆发力的企业。”

  正是因为资本的注入,助力慧科驶上了“快车道”。在岳喜伟看来,教育和传统的消费领域有太多不同,非常感恩慧科投资方,他们是真正认可教育,才做教育上的投资。新产品的研发和平台的投入,都需要一个等待的过程,可持续发展对慧科非常重要,资本的认可也是关键所在。“我们要奔着最后达到目标使命来把每一项工作做好。”

  后来,慧科在2015年和2016年相继完成B轮和C轮融资,领投机构一个是公募一哥王亚伟领衔的千合资本,另外一个是海淀国资委作为基石投资者的华软金宏基金,C轮之后,慧科的估值已经超过50亿元人民币,并于2018年完成由中国泛海控股集团领投的D轮融资,估值超过70亿元人民币,成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唯一的“独角兽”企业。

  如果说,慧科创立之初的不做“职业教育”,而是稳打稳扎做好“高等教育”是在打好根基的话,随着资本的注入,布局“职业教育”就显得更加有底气。

  岳喜伟说:“2015年,我们就开始考虑职业培训这件事情,怎么样依托于已经建立的资源把职业培训业务扩展起来。这个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自己组织团队做,面临着打磨产品的时间、组建团队等不确定问题;另外一种方式是找一些相对成型的团队,采用并购的方式进行。”

  “2015年的并购,我觉得是我这几年犯的比较大的错误。”方业昌直言不讳,“战略上没有问题,但是战术上过于冒进,太急躁了。”

  2015年完成3亿元的B轮融资后,慧科迅速收购了职业教育机构无限互联、莱茵教育和美好学院三家公司的大概60%股权。方业昌希望以并购的方式快速拓展到更多的职教业务版块,也清楚并购的核心资产是团队,但他显然低估了团队整合的复杂性——尤其是同时进行三个新业务新团队整合的复杂性。

  “怎么样通过进一步整合把这些并购公司团队、业务很好融合进来,这件事情实际上是非常大的挑战。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碰了很多的壁,跌了很多的跟头。经过不断地探索,终于在2018年,对于慧科如何布局‘职业培训’,找到了一条相对适合的路。”

  为了实现有效整合,慧科收购了几个项目的全部剩余股权,将业务悉数并入“开课吧”,历时一年多的时间最终完成“职教版块”的业务融合。

  “我很庆幸跌跟头一般都比较早,自己还可以有机会站起来。”方业昌认为,这是自己创业过程中的“生动一课”。

  产业学院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等新型学科方向的教育企业,慧科一直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为赋能新工科建设,慧科集团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工程教育责任共同体,优化产学协同育人组织模式,联合行业翘楚企业阿里云与重庆大学、常州大学、贵州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创性共同建设新工科背景下,结合区域发展特色培养多层次大数据人才的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同时,慧科联合多家国际知名企业与众多高校共建“互联网+”学院、金融科技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以及慧科学院,连同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共同组建慧科产业学院。

  贵州大学软件学院——这是一个刚刚成立四年的校企合作的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不仅成为贵州省软件工程专业排名第一的“明星”学院,同时,企业实习单位几乎零差评的反馈、争相抢夺毕业生甚至在校生以及为毕业生召开专场招聘会的事实均引发了大众的好奇。

  这是慧科在2012年和贵州大学签约共建的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目前已经拥有近千在校本科生。这个项目,方业昌印象深刻,回忆到当时拄着拐杖奔波落地项目的时候感触良多。

  助推中国教育体制进行些许改变,这是慧科成立的初衷,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可想而知。当时,对于慧科与大学合作本科项目,会面临许多质疑:“你们不会是过来骗钱的吧!”

  当时,的确有些机构打着“校企合作”的幌子,招生圈钱,然后一走了之,所以大学对慧科动机和实力的质疑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2年,当时不慎摔伤的方业昌,拄拐往返贵州六七趟,通过发改委、教育厅、物价局、财政厅“四方会审”,才成功签约。又经过面对质疑和模式创新压力的两年后,2014年才开始正式招生。

  经过与慧科四年密切、深入的合作,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秦永彬教授,对慧科给予了高度评价:“态度上认真,工作上高效,管理上有创新。”

  他认为,慧科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IT领域新课程、企业实践课程、企业级实习实训,还拥有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企业师资团队,能够与高校进行优势互补;同时,针对学生管理工作,慧科专门在软件学院的每个年级分别配备了拥有丰富经验且认真负责的班主任,与高校方形成了“辅导员-班主任”协作制,提升了面向学生的沟通、管理和服务,并定期开展特色活动,在融洽师生关系的同时,从生活和学习两方面让学生增强集体感和归属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与慧科开展学院共建的过程中,慧科一方面带来了丰富的企业教师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优化了实验室环境,融入创客、创新创业等多种新理念,建设了全新的、更接近信息产业发展理念的实验室,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推动学院整体的发展。”

  成绩也有目共睹。今年6月,首届140余名本科生正式毕业,整体就业率超过95%。就业质量上,超过70%的学生起薪在5000元以上,30%的学生在8000元以上,10%的学生起薪达到1万元以上。就业岗位与专业匹配度上,超过85%的学生从事了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90%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岗位感到满意。通过用人企业调研,企业对于学院毕业生在专业能力、学习拓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翁明星是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慧科共建的示范性软件学院的互联网营销方向的第一届毕业生。“慧科共建项目学习的经历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思维的改变。跟着老师在做项目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个点而衍生出一些新的思维,后面更是由一个思维而推导出多个点并针对实际情况加以全面的分析。这种逻辑思维是在共建项目学习中培养起来的,在参加工作后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作为贵州大学的一名慧小科,翁明星毕业之后放弃了更大的平台的offer而选择到慧科来工作。 他说:“我眼中的慧科,心怀正义。我觉得行得正是很重要的一个品质,而慧科显然比较坚持这一点。我也希望可以在这样的教育企业,尽自己的微小之力,让更多的慧小科因为创新的教育模式而受益。”

  方业昌对于贵大的成绩也唏嘘不已:“慧科与贵州大学合作项目的成果,说明我们的坚持和选择是对的。成功没有秘诀,就是坚持,坚信做的事情有价值,一直熬到成功。”

  2017年9月,慧科与贵州理工学院、阿里云联合共建的贵州理工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在贵阳举行了2017年新生开学典礼,首届录取了295名本科新生。贵州理工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的成功落地对于落实贵州省大数据战略行动、打造贵州大数据产业人才高地意义重大。时任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秦如培,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大数据局局长马宁宇,贵州省教育厅巡视员代其平等领导出席了典礼。贵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曾羽指出,大数据作为贵州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其相关专业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是成功实施省大数据战略行动的重要因素。希望通过大数据学院的落地,带领贵州理工学院创新人才培养进入新阶段,持续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2017年起,慧科联合阿里云快速推进共建高校大数据学院的进程,树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性案例,以做好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支撑。截至目前,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已经落地重庆大学、贵州理工学院、常州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等985重点高校以及本科院校、独立学院、专科院校,共同开展硕、本、专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版图已覆盖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多个区域。“校企双主体”管理运营的大数据学院模式使得相关领域人才培养进入多区域、多层次、多交叉的规模化培养阶段。

  目前,慧科已经与1500多所全国知名高校及地方本专科院校以产教融合整体解决方案,为产业培养和输送了数万名高端创新型人才及百万名应用型技术人才。

  如虎添翼

  作为初创企业,慧科核心管理团队的起点却不低:十位合伙人中,留美博士、清华博士、中欧EMBA、清华MBA、人大MBA……工作背景更是令人炫目: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IBM大学合作总经理、腾讯公司大学合作总监、中星微公关总监……公司每一次大的进步,不仅是战略方向的成功把握,这些“高大上”高管带领的团队更是功不可没。

  在方业昌看来,要做成一个事业,就是要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人,相信每个人的能量、决心和勇气。

  时隔多年,作为慧科引进的第一位高管,慧科集团合伙人、集团品牌及市场副总裁杜海震依然记得她和方业昌初次会面时候的场景——“2012年底,有朋友引荐,让我和方博士聊一聊。”她曾就职于宝洁、奥美、中星微等国内外知名公司,对于这次会面,更像是一次礼节性的“拜访”。时间约在了周末,按了半天门铃,才见一个拄着拐杖的年轻人帮她开门。

  他就是方业昌。那年他曾经描述过这段经历:“一个月前的我在上海意外右脚骨折,当天下午忍着肿痛加班到晚上10点面试了10多位应聘者;一个月后,我携拐在上海分公司楼下宴请了从中录用的3位新同事,我告诉他们被录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像其他应聘者一样,认为我这样的工作狂给他们带来的工作压力和强度太大!”

  在杜海震的印象中,方业昌没有问过她任何一个专业方面的问题,就是一直在跟她描述慧科现在做的工作,以及未来的愿景。“这是一件很微妙的感觉,不用了解你的经历和能力,就相信你能把这件事做好。”

  方业昌的话打动了她。“我相信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杜海震说:“就像‘一(意)块(快)钱(潜)理论’,做一件有意义、令人快乐、有潜力的事情,就会有幸福感。”

  后来,杜海震加入慧科,和这位她眼中的“有战略眼光、抠细节、具有高效执行力”的老板,共同经历了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杜海震一到慧科就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帮助北航软件学院策划并实施十周年庆典活动。在人少、钱少、时间紧的重重困难下,她抛弃原有工作模式,带着3个新人从零开始干。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数次争吵、磨合、克服、坚持,最后不仅圆满承办此次活动,慧科与北航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还成功吸引中央电视台制作了6分钟专题片在“新闻联播”之前的黄金时间播出……“加入慧科6年,参与和见证慧科品牌的成长是一件非常喜悦的事情,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发生着蜕变,增益其所不能。”杜海震说。

  “我加入慧科之后最大‘变化’就是‘拥抱变化’。”慧科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王浩认识方业昌是在2014年,那时候,在IBM工作12年的他,刚好40岁,感觉“一眼能看到头,能想象到自己退休后的样子。如果不抓紧时间做一些事,估计就没有机会了。”

  当时,王浩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去一家大公司,做跟教育有关的事情;二是来到慧科,加入这家创业不久的“小公司”。

  一次考察,让王浩下定决心。贵州惠水县,当地村民以种植水稻、玉米为生,一年下来一亩地只有几百元收入。2016年,县城还有5.9万贫困人口。2011年,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成立,2012年以及后来的2016年慧科与该学院共建互联网营销、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等课程,通过派遣师资、输出课程教案等形式联合培养当地贫困生的互联网技能。为什么要在穷乡僻壤的山区设置如此前沿的课程?王浩不敢相信这种做法。副校长告诉他,其中一个毕业生去了上海,月工资能挣到1万元,这甚至超过了在老家一年的收入。

  “这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王浩感叹,通过这样的教育机会,就可以让一个孩子或一个家庭的命运改写——慧科提倡的“让每个人都能公平和便利地获取优质教育服务,实现可持续职业成长”使命,让他心动了。

  “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哪怕薪水比在IBM腰斩,也值得做一做。”就这样,他加入慧科。

  “兴奋且混乱”,这是王浩初到慧科时候的感受。“看到机会,但是没有明确成熟的打法,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突破现有的条条框框,就是当初的状态。”如今,四年之后,王浩认为“拥抱变化”的慧科已经走上了轨道:“快速迭代、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常态,变化就是不停在变,意味着要打破常规,也意味着稍纵即逝的机会。

  作为方业昌的“老搭档”,岳喜伟也会遇到与方业昌意见不一致的情形,如何处理?“我们俩非常频繁的沟通,做互相说服的工作。在互相说服的过程当中,基本上遵循一个基本点,谁分管的谁更主导。当有分歧的时候,大家都看一看未来是什么样的?站在更高处看未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方业昌看来,将这么多“将领”聚合在一起的核心就是“价值观”,以及企业文化。通过湖畔大学的学习,使得方业昌对文化有了新的理解,也促使他重新梳理了慧科的企业文化。

  “文化是可以考核的,也是可以量化的。通过文化让大家相信我们的使命,相信能实现我们的愿景,同时尽可能有统一的价值观。这样的话会发现,即使规模做的再大,大家都是一类人,有相同的价值取向、价值判断,管理效率会非常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许是慧科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布局

  除了以自有资金进行外部投资和并购,慧科集团还在2016年组建了慧科资本,首期基金5亿元人民币,由慧科和华软金宏等知名教育投资机构共同出资成立。该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帮扶并汇集一批专注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具有良好成长性和发展前景的优质企业,为高校、大学生及在职从业人员持续提供全方位、多维度、分层次的优质综合教育服务。

  慧科希望通过此举实现“产业+资本”的双轮驱动,这也标志着慧科正式进入了“创并投三位一体、三驾马车并进”的共享教育生态的4.0阶段。

  截至今年5月底,基金已投资了InfoQ(极客邦)、馒头商学院、轻课等20多家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生态链企业。

  “海豚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实验室”是慧科资本投资的项目之一,其运营主体公司杭州睿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吴仲毓是海归创业,也是原IBM大数据大学(大中华区)项目总监。

  谈及创业初衷,2016年归国的吴仲毓发现中国高校领域缺乏大数据、人工智能完整的解决方案,一些应用本科学校这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很多学校在这一领域还是盲区。“这就激发了我创业的兴趣,通过‘海豚实验室’赋能老师、赋能教学、赋能人才。”

  “我特别欣赏慧科的价值观之一‘只为赋能人才’,实际上这与海豚创立的初衷是非常吻合的。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最难的是第一步,慧科不仅投入资本,在高校领域的渠道对海豚来说是一种助力,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个领域实现快速成长。”吴仲毓表示,在创业之初,方业昌的一句话对他触动很大:“做任何事情不要给自己留退路,有退路这件事情就永远做不好。”

  对于慧科资本未来的发展方向,方业昌坦承,未来的日子希望能参与更多,共同与多方构建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和供应链建设。通过专业共建和产业学院建设作为和高校合作的主场景,通过生态链企业源源不断地为高校和大学生提供专业实验室和智慧教室等2B增值服务,以及跨学科学习、实习就业、职前培训、考研、留学等2C增值服务,慧科的商业模式就是帮助高校和大学生优化存量和激发增量的过程。

  “未来至少投资100家教育生态公司”,他说:“我们任重道远。”

  当然,方业昌的布局不限于此,慧科还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今年5月,慧科正式宣布发起成立全国第一支高等教育新工科发展基金,其总规模为10亿元,将主要用于对国内主流大学的二级学院升级为产业学院时投资进入,资金主要用于学科建设、教学资源采购以及师资队伍培养。学院管理机制为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并非独立学院。另外,慧科也在积极筹建投资或控股民办高校的专项并购基金。

  创业八年,甘苦自知。我问方业昌:把慧科培养成为高教领域的“独角兽”,究竟有怎样的诀窍?他思考片刻,回答道:“首先,我们创业遇上了好时代;其次,要坚持使命,坚持价值创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借势资本,但是不能被资本裹胁。”

  谈及未来,在岳喜伟看来,慧科的目标很明确,一是科技赋能人才,二是科技让人才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目前看,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希望慧科在十周年庆典的时候,有10万‘慧小科’同时在校,我们与他们有很好的互动和接触,慧科与学校共同建设、管理和培养人才。”

  而方业昌的目标似乎还不止于此——“发展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梦想的个头又变大了。”方业昌笑道,除了梦想中的“慧科大学”,他希望在有生之年,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都有慧科的教育服务。

  “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方业昌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责任编辑:孙剑嵩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