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让世界了解中国资本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11:21 《中国金融家》

  5月16日—18日,“财富全球论坛2005——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位知名跨国公司首席执行官以及中国国务院有关部门、北京市政府和企业界有关人士出席了此次盛会,探讨经济腾飞后亚洲和中国走向何方,并为跨国公司带来的发展机遇。在三天的议程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等中国金融界高层人士参加了讨论会,就中国银行业改革、资本市场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的资本市场前景如何?在创造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环境上,进展又如何?让我们了解中国资本市场。

  嘉宾: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汇丰银行首席执行官欧智华

  安永华明会计事务所合伙人兼总经理 罗德曼

  美林证券国际公司董事长伟凯文

  主持人:

  《财富》杂志国际编辑 罗伯特·福瑞德曼

  主持人:2001年我主持了一个会,在香港谈到资本市场的问题,四年过去了,中国的资本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在这里将讨论一下中国资本市场做了一些什么,还需要做一些什么。

  欧智华:现在中国经济有9%的年增长率,而且外资投资增长率也非常高,中国股市没有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中国有一些国有企业不太出色,但是另外一些都很出色,在中国香港和美国都上市了。美国股市是以银行为核心的股市,有60%的资金来自于通过银行提供的资金。中国有两个股票市场,一个是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一个是深圳的交易所,但是很多的中国企业不在中国上市而在外国上市。

  主持人:伟凯文先生,你认为中国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伟凯文:我觉得最根本的就是资本管控,20年前在英国也有这样的问题,中国股市的管控问题在短期内会消失。我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

  中国国务院在4月份建立了一个工作组来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这其中包括投资者、中间人、监管者,有法律方面的问题,也有非流通股的问题。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尤其是在“非流通股”方面,很多人都很关心。我认为,如果公司能够发展得更好、投资人能够更好地运作的话,就会使整个体制非常好地运作。

  主持人:您认为中国现在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是否正确?

  伟凯文:我认为是正确的。

  主持人:下面请周小川先生介绍一下中国的情况。我觉得中国会采取一个渐进的发展方式,没有人知道正确的速度应当是多少,周小川先生是否能重点谈一下资本市场?

  周小川:资本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了很多内容。现在一些传统的银行产品包括信用卡的业务已经越来越和市场结合在一起。中国有很高的储蓄率,这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现在中国的银行间市场债券托管额达到了51700亿元人民币,银行间市场筹资(不含央票)占全国股票和债券融资额的86%。

  银行间的拆借市场发展很快。8年之前只有16家银行参与到银行间的拆借,而现在有4520家机构,包括1600家银行机构以及3000多家大型或者中型的公司参与到银行业的拆借市场当中。这8年中,资本市场在以非常高的速度增长,今年的交易量将达到60万亿。

  但是我们还面临一些问题。第一、固定收益类债券不够。第二、在公司债券设计方面我们还有一些缺陷。所以我们需要做很多的事情来发展资本市场。主要强调三件事:第一、有明确的目标,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第二、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障碍,使更多的商业银行和机构能够参与公司债券市场的运作以及资本市场的运作;第三、我们需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金融产品的革新和创新,减少在这方面的限制。就资本市场而言,我们和工业国家相比债券市场所占的比例还很小,在亚洲国家当中我们的债券市场占的比例也比较小。

  主持人:杰克(罗德曼),下面请你谈一下中国的呆账和坏账的问题?

  罗德曼:我们知道中国的资本市场和其他国家的资本市场不一样,其中三分之二的借贷都来自中国的商业银行,而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印度银行只提供30%左右的贷款,所以我们需要中国的银行业扮演其他的角色。为什么我们要利用其他公司的债券筹资的能力?现在其他的公司在中国的债券市场发展的比较小,我希望5年之后中国的银行能够达到国际标准,符合WTO的规则。

  在1999年,中国的银行业采取了一些措施,2004年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了结构改革准备上市,这减少了银行的呆账。我们可以使更多的公司加入到金融资本市场当中,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加快改革金融资本市场的速度。

  解决呆账和坏账是一件好事,在过去的几年当中银行的贷款率增长了一倍,那么这个贷款率是否和中国的发展相适应?中国的银行对于中国企业的贷款在中国GDP当中的比例是很小的,特别是中小企业,人民银行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在英国或者日本,很多贷款被房地产行业所吸收,产生了一些房地产泡沫,印度和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很多贷款进入了地产业。

  主持人:如果银行不愿意把钱贷给中小企业,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罗德曼:我觉得中国的银行在这方面应当做好一点,当然我们也会这么做。我们一方面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会要求银行以透明的方式来运作。必须让国有企业能够脱离银行,让他们能够自负盈亏,把国有企业从银行的保护下彻底放出来,把一些国有资产放到一个系统里面相互竞争。

  主持人:有三分之二的国有资产需要解决,但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

  欧智华:我想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到一个正确的背景下看。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到15年的历史,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改革过程。把B股的市场进行清理,这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另外一个遗留的问题是中国这些公司的所有权和所有制的问题。

  制定更好的规章制度,比如允许香港的红筹股到中国的国内市场二次上市的话,这是不错的,因为他们的运营已经符合国际标准。我觉得这是一个中期的解决方法。由于一开始公司上市是通过配额的制度,而不是通过体制上市的,所以从长期来看,我觉得还是可以解决的。

  主持人:谢谢你提供的这个解决方法。我现在还想问嘉宾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先请周行长谈谈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不久的将来人民币会进行调整,这是否会影响到中国资本市场的状况?比如现在人们在进行猜测,而没有什么实际的步骤,这个猜测是否本身会带来一些麻烦?

  周小川:我想人们谈论汇率机制主要在于看收支平衡状况和收支结余状况,因为汇率变动会影响到外来的投资,而且还会影响到旅游业。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我们还是进行管制的,所以汇率不会马上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我想一个比较好的汇率机制,以及这方面的一些改革有助于国内和国际投资者信心的增加。如果我们在这方面进行调整的话,这对于资本市场是一个好事。

  伟凯文:我觉得刚才周行长说的很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整确实会带来一些影响,市场的投资者也会对人民币的汇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投资者更多涉及的是零售,这没有错,但是应当有更多些机构的领导人对价格进行调整。我在这里呼吁有关当局把重点放在这方面。我想QFII和QDII这两个机制是不同的,有关当局并没有对QFII做什么配额的方法,我们都是有高度随机性的投资者,希望看到A股的市场能够有所改变,也希望看到当局领导更多地把目光放在这上面。

  主持人:那么这是否会侵略到资本市场呢?

  周小川:我想QFII是不一样的,有的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有足够的投资,但是有的投资者把钱还攥在自己的手里,我想进一步地了解他们会把这些钱怎么办。另外对于资本的流动和平衡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因为在国际的收支平衡上它的影响是有限的。QFII的确是一个比较新的试点,两年之前才开始进行。所以中国的改革哲学是逐渐的、渐进式的改革,我们要不断地积累经验,要改进所有与之相关的管理体制,不断地加快这方面的试点。

  听众提问:周行长,中国的银行体制的良好程度到底是多少?中国银行体制的质量如何?

  周小川:我觉得中国商业银行体制的质量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商业性贷款,是在政策指导下进行的,这是商业贷款和政策性贷款的一种混合。之后,我们建立起了一些政策贷款的机构,直到亚洲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我们还处在一个过渡期,而且还是一种混合的贷款形式,所以质量的确存在问题。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看到了几轮大的改革,最近我们对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进行了资本重组。

  现在,大概有70%—80%的银行对资本重组的改革是比较满意的。不光是大银行,还有一些中等的银行,根据自身的能力,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下一个阶段就是120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银监会很重视在这方面进行改革,其中有70%都会进行资本重组,而且这方面的不良贷款率都是很低的。最后是农村信用社,全国大约有3千家。这些信用社都面临不少问题,因为它们的贷款质量比较低,所以问题比较大。近年来,政府在这方面也进行了非常大的改革。

  总的来讲,中国作为一个转型的经济体,改革中我们在不断提高银行质量。当然这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这个改革是否真的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虽然不能一下子看出来,但是改革的质量是相当高的。这还取决于银行的商业周期,目前还比较低,我们看看到时候不良贷款率是否会反弹。

  (图/本刊记者 燕 平、特约记者 闫 彤)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