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奥斯卡之外华语影片遍地开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04:18 第一财经日报

  周舒

  电话只响了一声,就听到了李玉柔和而有些疲惫的声音:“这几天都在连轴转做后期,时间太紧张了。”1月23日,第57届柏林电影节正式公布竞赛单元名单,李玉导演的《苹果》和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入围。这几天她已经接到无数恭喜和采访的电话,让这个自认“胸无大志”只想“闷头往前走”的女导演有些忙不过来。

  不久前,柏林电影节选片人在北京看过初剪的《苹果》,但是当时李玉并没有想太多,觉得自己的片子还“挺粗糙的”“没想着就要怎么样了”。结果两个星期以前,她接到柏林电影节选片人的消息,还听到了柏林电影节主席保罗·施埃德对电影很高的评价,“他们觉得这是中国很难看到的新电影”。喜悦之余她十分诧异,因为在她看来,这部还未完工的电影应该属于中等成本制作,“算是艺术和商业相结合”,与她入围62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纯艺术片《红颜》差别很大。

  《苹果》讲述的是城市中新移民的故事,李玉觉得这可能是柏林电影节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她自己喜欢的则是其中“每个人所表达出来的困境,四个人之间的关系”。范冰冰饰演“洗脚妹”,梁家辉饰演“洗脚城老板”,佟大为饰演高楼清洁工“蜘蛛人”。这样的阵容在李玉看来,也不是柏林电影节选择《苹果》的原因,“这些演员在海外市场的号召力没那么大,片子本身的原因应该更重要。”谈及以后是否有“冲奥”的打算,李玉笑了起来,“我是个特别没目标的人,做《红颜》的时候就没考虑过会去威尼斯,完全胸无大志,还是先闷头往前走吧。”

  同时入围的《图雅的婚事》也是一部中小成本制作,是发生在偏远的少数民族牧区的故事。事实上,每年都有一些中国的中小制作电影在戛纳、威尼斯、柏林这三大电影节上出没,其他的东京、开罗、南特、巴西利亚等诸多国际电影节上,更是不乏中国电影的身影,而且基本上都是中小制作的艺术片。

  当陈凯歌还没有拍《无极》、没有借着戛纳电影节的阵势租法国古堡做豪华首映式的时候,他也拍过《黄土地》。凭《黄土地》在1985年拿过法国南特电影节的摄影奖,还有瑞士洛加诺、英国爱丁堡、美国夏威夷等电影节的一些奖。1993年的《霸王别姬》更是迄今中国其他导演没有拿过的戛纳金棕榈奖。而当张艺谋没有拍《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时候,他的《红高粱》也在1988年拿过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分别获过1991、1992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

  不过当时人们并没有热情洋溢地表扬他“为国争光”,而是愤怒声讨他总是用中国文化的阴暗面去迎合西方眼光。他们后来的《霸王别姬》、《秋菊打官司》、《一个也不能少》,和如今他们每次拍完都要送去冲奥的大片很不一样,但却总是在其他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奖项。

  这是第五代曾经恢弘的纪录,但是对于第六代甚至更年轻的年轻导演们来说,超越纪录似乎指日可待。俨然已成第六代领军人物的贾樟柯今年凭借《三峡好人》拿到了威尼斯最新的一座金狮奖,又凭借这个金闪闪的奖杯底气十足地喊出,“在这个崇拜黄金的年代,谁来关心好人”的豪言壮语。而事实上,1999年,张艺谋拿到《一个也不能少》带来的金狮奖的时候,另外一位“第六代”张元也用《过年回家》赢来了同年的银狮奖。

  从1990年张元的《妈妈》获得南特电影节评委会奖和公众奖开始,“第六代”们就开始在大小国际电影节上频频出击。1994年,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获希腊电影节金亚历山大奖,1999年BBC将此片评为电影诞生以来的100部佳片之一,到2001年,他的《十七岁的单车》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李扬的《盲井》是2002年柏林电影节的银熊奖,顾长卫的《孔雀》是2005年柏林电影节的银熊奖。同一年王小帅的《青红》则是戛纳的评委会大奖,而他的上一个戛纳前辈是难以说清到底隶属哪个阵营的姜文,2000年姜文的《鬼子来了》同样获得的是戛纳评委会大奖。娄烨、张扬、王超、杨超、陆学长、陆川……这些名字最早都是通过各大电影节传来的消息为人们所熟悉,而他们带去的也都是成本不那么高的艺术电影。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