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藕继红:没有测量 就没有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21:14 《长江》杂志

  孙海燕/文 彭辉/摄影

  无论是搭公车、坐地铁,还是徒步从浦东走到位于上海西郊的长江商学院上海校区,之前曾在新加坡、美国住过多年的藕继红,满心欢喜地迎接在上海的每个早晨。“你看这里的环境,多么美。”藕继红漫步在长江商学院上海校区小楼外面的草坪上,“最重要的一点,我感觉到长江来,只是换了个工作地点,这里的做事方式与国外没什么区别。”

  一个乡下孩子的“求学之旅”

  “我是安徽人,是从小地方靠读书走出来的。”有着谦谦学者风范的藕继红并不讳言自己的出身。

  今年年初刚刚回到国内的他,见到童年的伙伴——在松江做民工的大伯的儿子,一样觉得很亲切。几十年前,他们都不知未来在何处,上海对他们来讲是遥不可及的“大城市”。今天,在外人看来,现在的他,已经和安徽乡下人不能同日而语了。藕继红却不以为然,现在依旧和他们一起搭公车、叙叙旧。

  尽管藕继红对自己的求学经历轻描淡写,但事实上,一个中国小县城的普通人家子弟能够一步步修学深造,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初中毕业的时候,他还没满16岁,正赶上国家恢复高考,学业优秀的他直接跳过高中,成为“特殊”的78届大学生中的一员,之后他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学数学,因而有幸接触到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抱着希望“自己所学的东西更加‘入世’,对社会有真正影响”的念头,他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运筹学,主攻专业为排队论,并在这所著名的大学获得运营研究学博士学位。

  “我们这辈算是赶上了,一步赶上了,后面就一步步赶上了。对我而言,碰上了很多机遇。”在接受《长江》专访时,藕继红颇有感慨地说道,但他对期间自身的努力却并不多言。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他留校工作了一段时间。那时,正好遇上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全球招揽人才。上世纪90年代早期时,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求贤若渴”,以丰厚的待遇在全球范围内向优秀人才抛出橄榄枝。于是,藕继红来到新加坡,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教书育人,一待就是15年。

  “从美国到新加坡,是回到了亚洲;这次加盟长江商学院,特别高兴,因为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在藕继红的眼里,回来还意味着更多的意义。“在这个时间回到中国,我觉得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有很多中国企业,正面临着走向全球这样一个瓶颈,我们在国外待了很多年,在思维和文化上都对西方人很了解,现在回来正是用得上的时候。长江商学院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长江商学院在中国算是个特殊的学校,因为它的管理模式、气氛都和我过去工作的地方完全一样,这也是吸引我之处。”

  有关“排队”的学问

  排队办事情,是一个社会有秩序的表现,也算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所以,当“排队取号”的机器出现在银行、医院等各类需要排队的场所的时候,人们很快就接受了这项服务,因为这省去了站着排队、插队等一系列问题的麻烦。在排队现象比比皆是的中国,如今,排号机越来越风行。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