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史蒂芬-罗奇:为中国经济敲响警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20:24 《长江》杂志

  史蒂芬·罗奇(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了近年来国际上炙手可热的话题,“中国龙”的崛起让很多国家产生了恐慌。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出口贸易的积累使得中国从中受惠不小。据此,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先生提出,美国经济拐点的出现,可能会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中国经济的繁荣背后隐藏的是什么?全球经济发展尤其是与美国紧密的贸易关系演变,将会给中国带来哪些预想不到的挑战?

  中国经济的增长非常快,全世界都为之瞩目。我所研究过的所有经济体当中,中国的经济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这是经济起飞之后的情况。人们一般判断中国的经济腾飞起始于1982年,在这段时间,中国的贸易增长了8倍,而其他的亚洲经济体都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全球贸易,如果世界贸易的周期出现拐点,中国肯定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要远远超过对其他亚洲经济体的影响。曾经有人对中国持非常消极的态度,出于种种原因认为中国经济会崩溃,但是我对中国的前景一直是很乐观的。

  2007年3月份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说,“结构性的问题现在已经浮出了表面之上。”我要说的是表面之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的,而且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2007年,中国固定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80%,而个人消费却达到了历史最低点35%,前者是供应,后者是需求。从这个对比来看,任何经济体都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必须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把经济增长的动力从投资转向需求,这也是政府的重点。几年之前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就非常重视促进居民的消费,以此来带动经济的增长。

  根据温家宝总理的观点,中国经济是不稳定的。因为中国对于资源消费过度,进口大量的能源。去年中国占到了全球GDP的6%,但是却占到了最基本的全球金属消耗量的一半,中国能源的密集度远远高于其他的国家。

  中国的经济是不协调的,比如在金融体系方面就不很成熟,不完整,银行系统条块分割很严重,稀缺的投资资源分配也非常不合理。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是一个像中国一样的高投资国家,关注的是基础设施和从二战的阴影中走出来。那时,日本的经济增长比中国过去的增长更加强劲,投资占GDP的34%,而现在中国接近50%。所以这种投资过度以及投资效率较低的种种迹象,都已经显示出中国是一个高投资的经济体,但是我认为有点投资过度了。

  与此同时,人人都在谈论环境问题,水污染、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很显然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现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7个在中国,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污染国。但这是一个非常老的问题,不是新问题,政府一直在关注这些问题是很好的,而我们需要在所有领域都看到进步的迹象。

  还有一些问题对现在的中国来说很重要,像资产泡沫,特别是国内房地产市场以及股市。过去的几年,股市增加了5倍。我把现在的情况称为是一个泡沫,这个泡沫是由零售的投机者所造成的。2007年开始,平均每天新开户的数量达到了3万户,2007年9月份,每天新开户的数量达到了34.5万户。在短短的9个月时间内,股民的股市上户量一下子增加了10倍。其中有很多新的投资者,缺乏经验和足够的知识与培训。这是非常危险也是令人非常担忧的一个现象,对中国经济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