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当“宋江式”底线遇上“华盛顿式”底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16:21 《商界评论》杂志

  如果你遇上一个从不知秦皇汉武,从不知“功高震主”的新时代老板,而且他根本不能欣赏你为了效忠他而“相忍为国”的付出,你又如何与他“国际接轨”?

  -文/周仲庚

  作者简介:周仲庚,新加坡华点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中国传统老板的传统心理底线,电视剧中都已经诠释演绎得差不多了。康熙、雍正、汉武帝、秦始皇等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令21世纪企业员工看得啧啧称奇:“对,我们老板上礼拜处理那件事的手法就跟康熙爷差不多。”“一点不错,我们副总被砍下台的理由和吕布如出一辙。”

  既然已载入史册,那就不多说了。值得谈谈的倒是亨利八世、路易十三、拿破仑、华盛顿这些老板的心理底线。

  国际接轨撞上传统底线

  其实我并不真正了解这些西方政治人物作为领导的心理底线,这样陈述不过是要点出一个可能还未被中国企业员工重视的未来——

  随着企业的国际化,越来越多人将面临从来不知道康熙、雍正、汉武、秦始皇的老板,甚至连中国成语诸如“功高震主”、“树大招风”、“出头椽子先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都听不懂的老板。这时他的心理底线是什么?万一他根本不理解你的用心,不欣赏你为了效忠他而施展的组织政治艺术,你如何与他“国际接轨”?如何令他看到你的“相忍为国”或“曲线救国”?

  我举一个实例。

  我在新加坡的一个高中同学,华人,华语底子呱呱叫,高中毕业后就到美国念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他大学毕业后,前往底特律汽车城就职于一家专门为通用汽车设计零件的公司。他是个优秀人才,六年之间就升至总经理,掌管这个六十余名工程师的企业。一次在洛杉矶聚会,他叙述了一段雇佣中国工程师的经历。他说:“我尝试雇佣了几个留学后留在美国的工程师,弄得我烦得很。美国本地的工程师每次谈薪水时都据理力争,一旦谈定了,合同期内无论贡献多大,绝不会再来和你谈收入的事。中国来的工程师却不一样,雇佣时什么都不争,但人一进来有一点小成绩后就开始用各种机会告诉你他生活中的难处,暗示你可以考虑为他调整薪水了。他也从来不走进你办公室正式地提要求,而是饭桌上聊天时提那么一两个暗示,走廊上甩出一两句话,连上厕所时正好站在你旁边都不放过机会。”

  两年后我又遇上这位总经理同学,他告诉我,为了省心,他已经不用中国来的工程师了。

  中国来的工程师已经触及这位新加坡背景总经理的心理底线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

  曾与一位上海奥美广告的业务总监交往过,他来自台湾。才上任六个月,他就苦笑地说:“大陆员工好奇怪。我在台湾大学毕业后第一个工作就是进入奥美广告,由底层干起。那时,我们老板是海外派来的,薪水是我们的十倍都不止。一开始,我很不服气,因为那外来老板其实也不怎么样,凭什么他就拿比我高十几倍的薪水?但很快我念头一转,这样的人在奥美里都能拿到这么高的薪水,只要我努力,干得比他好,我肯定能拿比他更高的薪水。现在我被公司派到上海,我的下属薪水只有我的十分之一,我企图鼓励他们,但最后发现,他们的基本价值观是:‘既然我只拿你十分之一的薪水,我只要干你十分之一的活就对得起公司了。’”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