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全球化并没有统一模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 07:34 东方早报 | |||||||||
早报记者 王立伟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运筹帷幄的能力常常体现在对于速度、关键资源的控制程度、愿意承受的风险这三者的把握上。 鉴于众多中国企业近段时间出现不少雄心勃勃进军国际市场的案例,中欧人力资源及
阶段性全球化 中欧杨国安教授认为,全球化和走出去之间并不是对等的。“全球化是一个成长的战略,主要是打破国家的界限,利用国家以外的资源,掌握商机帮助公司成长。” 通过全球资源的利用,来实现企业的全球化,这样的案例不是少数,百度就是一个。利用海外上市,通过全球化的策略来整合国外资源以建立其在国内的竞争优势。 “不一定是走出国门才算是全球化。”杨国安强调。 此外,利用中国优势向海外扩张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在中欧的研究案例里,格兰仕和中集集团的案例颇具代表性。他们绝大部分的经营布局、管理是在国内的,但植根于中国的资源、劳动力、市场优势,这些企业正在构建和完善自己的全球化运营体系。 最为复杂的全球化是在利用全球的资源在全球市场进行经营。中欧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分阶段的进程。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要从自身资源和能力出发找到全球化战略的定位和重点。 利用自身优势 利用国内资源进军全球市场,还是利用全球资源进军全球市场,这个选择对于中国想要进行全球化的企业来说,并不容易。 杨国安认为,关键要看企业组织的资源增长率。换句话说,企业是否了解自己的竞争优势,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是什么,对于其做出选择起到关键作用。 格兰仕在微波炉行业起步时,发现跨国公司在技术、资金、管理能力上远远胜于自己。因此,它选择了利用中国资源优势做世界工厂的策略。“它是与跨国公司进行互补,而非竞争。”杨国安分析。 中国企业缺什么 不同国家的企业,其全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 中国的特点在于劳动力成本低,因此,制造业的核心优势较为明显。中国企业先天具有建立品牌的基础,以及创新的基础。“会做出性价比比较高的产品。” 但中欧的调查也显示,中国企业全球化领导力、全球化思维模式以及组织架构的情况不容乐观。 研究显示,中国企业在流程制度上的建立显得较为弱势。多国经营的全球化,使得管理上的挑战尤为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