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企业并购 > 正文
 

2005企业10大海外并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 09:21 中国经济时报

  中石油收购PK石油

  2005年10月26日,中石油获得加拿大当地法院的最终裁决,100%收购PK石油公司,这标志着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圆满落幕。根据中石油提出的收购条件,中油国际以每股55美元现金要约购买PK公司所有上市股份,这一报价总价值约为41.8亿美元。至此,中石油海外并购油气资源计划初战告捷。

  近年来,中石油实施一整套新的发展战略,瞄准国际石油同行业先进水平,加快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跨国石油企业集团。

  收购PK石油是中石油海外拓展的重要一笔。收购成功不仅有利于促进中石油在哈业务的发展,另外,中石油将因此增长1.5%的储量,产能也将增3%。

  中石油中石化联手 将南美石油资源收入囊中

  2005年9月,经过历时一年多的谈判,中石油和中石化共同组成的中国石油投资集团——安第斯石油公司,以现金形式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厄瓜多尔的石油资产和管道资产,总代价为14.2亿美元。

  中石油、中石化是国内两大石油巨头。在业内,素有中石油上游为王,中石化下游称霸的戏说。然而,中石化在海外收购方面一直显得缩手缩脚,而中石油、中海油则大胆许多。有分析人士认为,中石化这次与中石油联手,很可能就是想借助其海外竞购的成功经验试一把,收购的成功给中石化在海外的并购带来信心。

  此次,中石油与中石化联手攻下南美石油资源,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南美洲的

能源联系。目前,双方在国内市场上又转为争夺客户的竞争对手。两家石油大户在策略上亦敌亦友,合作与竞争并举,可谓成功的双赢战略。

  网通收购电信盈科

  2005年年初,中国第二大固定电话运营商中国网通集团宣布它已经同意用10亿美元收购香港电信盈科20%的股权。这笔交易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公司向香港特区的公司进行的最大的一笔投资。

  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网通公司的母公司中国中通集团在声明中称,它将以每股5.90港元的价格收购电信盈科13.4亿股新票。这个价格比电信盈科

股票星期三的收盘价高25.5%。

  这笔交易将使在香港面临市场萎缩的电信盈科把宽带网业务、固定电话业务和付费电视业务推向祖国大陆市场。电信盈科还表示,它已同意将这笔交易中获得的50亿港元(6.41亿美元)投入到祖国大陆的业务中去。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2005年5月1日,联想集团对IBM PC业务的收购才尘埃落定。完成收购后,联想以年销售额130亿美元的规模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企业,同时从一个中国公司,一举转变成全球公司。华尔街的观察家指出,此举象征着科技制造业再次向亚洲转移。

  联想2005年公布的几份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9月30日,联想营业额达285亿港元,增长404%。2005年12月8日,联想的股价已升至每股3.675港元,同期飙升了61.9%。

  2005年12月20日,联想集团宣布,董事会任命威廉·J·阿梅里奥为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梅里奥此前在戴尔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兼任亚太以及日本业务总裁。

  TCL、阿尔卡特好聚好散

  2005年5月17日,TCL宣布,将以换股方式取得阿尔卡特在TCL&Alcatel Mobioe Phone Limited 公司(下称T&A公司)45%的股份,使T&A公司变成TCL通讯的全资子公司。阿尔卡特则变为持有TCL通讯4.8%股份的一个“公众股东”。

  就在一年前,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与阿尔卡特公司一起组建了T&A合资公司。双方总投资达1亿欧元,其中,TCL出资5500万欧元,占55%股份。但自2004年9月正式运营以来,公司截至2005年一季度亏损已超过6.6亿元,不到3个季度便蚀光了TCL拿出的5500万欧元,这是促进双方分手的主因。

  海外并购在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隐含风险。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市场开拓或成本控制带来明显的协同效应的并购才是成功的。有资料显示,过去100年世界商业史上的并购案例,成功的不到20%,40%的协同效应不明显,其余40%则不成功。

  华为放弃收购马尼

  2005年8月初,有消息披露华为欲以6.82亿英镑的金额收购英国马尼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然而,10月底,爱立信以12亿英镑收购马尼可宣告成功。至此,华为欲借马尼可驶进欧美的计划彻底夭折。

  目前,华为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服务270多个运营商,产品已经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巴西、韩国等70多个国家。

  此次华为欲借收购马尼克进入欧美市场,虽然失败,但对华为的影响并不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以华为目前在海外市场上的份额,完全可以自己开拓欧美市场,自主开拓的过程虽然会艰难,但是收购海外企业一样会面临巨大的风险。此外,对华为来说,12亿英镑的收购价相当于其海外市场一年的销售额,现金支付压力太大。因此,华为的退出是理智的。

  海尔并购美国泰克公司失败

  2005年6月下旬,海尔财团提出以每股16美元的价格并购美泰克承担债务,美泰克公司表示了出售意愿。

  1893年问世的美泰克公司是生产农业机械的公司,在上世纪初率先生产了洗衣机。后来,冰箱、吸尘器、洗碗机等成为该公司的标志性产品,而且以质量优秀著称。但在激烈竞争之下,美泰克公司近年的经营陷入困境,拖欠债务近10亿美元。

  美国一些公司也有意收购美泰克,其中包括RiPPlewood公司,其报价为每股14美元,总金额为11.3亿美元。而海尔竞购的报价为每股16美元,总金额为12.8亿美元,明显高于前者。但7月17日,惠而浦公司突然表示愿意出每股17美元的价格并购美泰克。最后,惠而浦以每股21美元、总计约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泰克。海尔并购美泰克计划宣布彻底失败。

  此前,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表示,在美国站稳,就等于进入到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大流通渠道中。然而,并购计划告吹加大了海尔进入美国市场的难度。

  海航收购香港中富航空

  2005年11月,海航与香港中富航空就收购中富航空60%股权进行深入谈判。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正式进驻中富航空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海航将成为内地第一个拥有香港基地的航空公司。

  这次航空领域的京港联姻据称“中富航空主动投怀送抱”。中富航空在香港航空市场业绩平平,一直想打造廉价品牌赢得市场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拓展业务,但是以它在香港本地的名声、多年运营经验和重要的航权资源,无疑对海航有着无可抗拒的吸引力。

  不过

海南航空的收购香港中富的计划背后,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海南航空一直期望组建新华航空集团,迫于《公司法》的规定,目前旗下拥有4家子公司的海南航空需要凑足5家子公司才有资格挂牌,收购香港中富无疑是实现这个伟大目标的一步好棋。一来,海航可以凭中富的航线权介入从香港出发的航空市场,又因中富的小规模而在合作中投入较低的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中海油放弃收购优尼科

  2005年1月,中海油有意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消息首度传出,意向价格为130亿美元。6月23日,中海油斥资185亿美元现金正式向优尼科发出要约。然而,由于竞争对手雪佛龙使出政治手段施压,中海油无力面对强大的政治阻力,于8月2日宣布撤回对优尼科公司的收购要约。

  中海油是中国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海油目前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与生产企业之一。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海油成功登陆国内外资本市场。其控股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于2001年在香港和纽约成功上市。随后,中海油进行了总计15.53亿美元的6次跨国收购。其中5次成功的收购都在亚太地区的印尼和澳大利亚。

  此次,中海油欲收购优尼科在东南亚的油气储量资源。这种交易在空间上的密集分布,使人相信中海油在有意营造一个区域性网络。这是中海油的企业战略,但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万向欲购德尔福

  2005年12月,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称,万向集团正与德尔福谈判,拟收购其在美国的部分资产。如果这项收购最终成功,将意味着万向由二级零部件供应商升级至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之前两个月,由于不堪雇员年金及医疗费用重负,已有112年历史的德尔福与其部分美国子公司,已正式向当地法院提请“破产保护”。

  从以往的并购轨迹看,万向一向采取“以股权换市场”的策略,即通过收购进入整车公司的供应体系。1999年,万向旗下的万向钱潮公司通过收购成立武汉万向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直接进入二汽神龙富康配套体系。2003年,万向连续收购两家美国汽配公司——洛克福特(Rorkford)和GBC的股权,与TRW、DANA等国际汽配商亦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目前,万向已持有六家美国制造企业的股权。

  一旦万向和德尔福的买卖谈成,这部分资产将成为第二个舍勒。2000年4月,万向美国公司收购了美国舍勒公司,正是借助后者品牌、技术和销售渠道,万向才得以顺利在国际市场大步向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