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采购管理的三权分立制度(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 16:27 新浪财经 | |||||||||
采购部: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耐用”即意味着高质量,高质量的背后必然是高价格。但在采购部看来最贵的未必是最好、最耐用的,最便宜的也不一定是最差、最不经用的,对于“成本-质量”这个矛盾的问题,负责“掏钱”的采购部有自己的看法。
曹海松,采购部经理助理。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对员工交代工作,从他精练的话语不时能够感受到他干练、果断地性格。看到我们进来后,他简短地结束了谈话,起身将我们迎坐下。忙碌的工作造就了他雷厉风行的作风,没有多余的寒暄,我们谈话很快进入正题。 保证质量、达到“耐用”是采购部在采购过程中,首先考虑的问题,供应商只有在通过认证部的质量评估之后,采购部才会对供应商开始采购。对采购部来讲,这个时候的质量一定是符合宇通要求的,因此采购部只需要专心于价格即可,“权利-责任”在此时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制约和平衡。 一方对质量的高要求必然会带来价格的增长,而另一方对成本的控制也肯定会对质量水平有影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在“成本-质量”翘板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成本的情况下将质量做到最好?曹海松助理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块万用表卖80元,而另一块万用表卖85,中间5块钱的差距在哪里?因为85的那个可以砸钉子,但对万用表这是功能过剩。采购也是同样的道理,同一个配料,虽然供应商通过了认证部的考核,但他们之间也存在有质量差异,此时作为采购部,为了维持低成本通常会选择价格低的那家,而不同的声音却反映虽然另一家价格高,但是某些方面却比价格低的这家要好等等,在他们眼中,价格高的一定是质量更好、更耐用的。而采购部这时候的标准是--只要通过了认证部门槛的供应商,质量都是合格的,都是能够满足宇通需要的,在这个前提下只选择价格最低的,否则也同样视为功能过剩。其实作为客车行业,将各种零部件的组合匹配到最佳状态、达到耐用,才是最主要的。在采购部眼中,只有最合适才是最好的。 “成本-质量”问题解决后,供应商的产能强弱就成为采购要面对的第二个问题。假如供应商的产能达不到要求,必然会为了赶工而忽略质量管理,宇通为了“耐用”而做的所有前期工作,都会因为供应商的产能弱而前功尽弃。为此,每次具体到一个新车型的推出开发,采购部会先联系相关部门对该车型的未来市场销售量做出预测,然后根据宇通目前的产能来判定供应商的产能是否能够满足宇通的需要,是否需要增加供应商以确保生产流程的正常运营。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还会根据配料的重要性将供应商分为四个等级,并依靠各种合同条款来保证生产;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与供应商分析查找原因,及时解决;并制定了供应商评价体系,召集各部门每季度、每年对供应商评价打分,时刻保证供应商和宇通之间的正常生产。 “耐用”在整个采购过程中像一条红线,被三个部门贯穿始终。除了认证部明确提出对质量的要求外,作为采购部,因为对供应商的控制力度更大,所以在质量上对供应商的约束和督促会以间接的形式传达给供应商,从另一个方面保证“耐用”的长期性和连续性。 在采购部,与供应商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互帮互助的平等关系。在今年初宇通召开的一次全国供应商大会上,汤玉祥总裁曾深情地说:“这几年中国的客车业不景气,宇通希望能与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度过这个难关。供应商有困难,告诉宇通,宇通一定帮助,宇通有难处也希望供应商能够理解,大家一同携手将中国客车业做大……”的确,一个企业的成功并不是单个企业的荣耀,而是整个供应链的携手并进、共同进步所实现的共赢。采购作为与供应商打交道的第一站,在工作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对供应商的这种责任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