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油所:向产业化冲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 21:43 工人日报企业周刊 | |||||||||
博世虽然强大,但中国企业也有战胜对手之道。无油所产生决心的底线,正如无油所所长朱剑明所言:“只要我们卖5000元,博世就不敢卖10000!” 路风 封凯栋 曹崴 目前,无油所的产业化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正在与有关企业进行谈判,准备在无油所
当一些中国人仍然不相信、不承认中国人能够开发技术的时候,无油所的努力却引起了国际巨头的恐惧。 2005年,无油所的负责人再次造访博世公司总部。这次,博世绝不让他们参观任何与电控喷射系统有关的地方,而且在任何场合都闭口不谈有关技术的话题。 无论是否获得商业成功,也无论商业成功的程度会有多大,无油所坚信自己所做的是具有全局意义的事业。正如无油所所长朱剑明所言:“只要我们卖5000元,博世就不敢卖10000!” 这就是无油所产生决心的底线。 对整个行业负有责任 目前,无油所的研究人员都充分相信这项事业的前景:虽然在技术上与跨国公司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无油所已经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价格优势并且满足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 2005年,无油所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进一步的检验,为产业化作好充分准备。同时,在同属一汽集团的锡柴发动机上实现了排放目标。 无锡市决定把公共汽车的改造(以求符合欧III标准)交由无油所完成,要求无油所先实现40多辆车的改造工作,以后将会是600多辆。 无油所开发的电控高压共轨系统还处在产业化的早期阶段,能否成功有待于市场的最后检验。但为什么冒这么大的风险独自进入产业化的过程?在访谈中,不少研究人员都谈到,毕竟无油所原来是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归口研发单位,他们都觉得自己对整个行业负有责任。如果无油所不做这件事情,也许整个中国油泵油嘴(即喷油系统)行业都无法生存,而且相关的内燃机工业也将在技术上受制于人,甚至由此而影响到整车工业。 “大厦原非一木支,拼将独力拄倾危!” 技术能力取得两大突破 除了责任心,还有信心。经过最近10年的发展,无油所在技术能力的发展上取得了两大突破:全面掌握了欧III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技术,发动机整机的研发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全面掌握了柴油电控共轨喷射系统的技术。 目前,全世界一流的发动机研究机构共有4家,分别是英国的Ricardo,奥地利的AVL,德国的FEV和美国的西南研究院。在发动机整机的研发水平上,无油所仅次于它们,在某些方面达到或接近它们的水平。但是,那4家机构无一具备柴油电控共轨喷射系统的开发能力。 而目前全世界能够大批量生产电控共轨系统的有5家,德国博世、日本电装(Denso)、美国德尔福(Delphi)和德国西门子(Siemens)。但它们又都不具备发动机整机的完整研发能力。无油所同时具备了发动机和电控共轨喷射技术的开发能力,这在全世界都是独树一帜的。 独特的综合技术能力优势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条件下,同时具有发动机和喷油系统开发能力并不一定是明显的优势。因为,普遍具有较高技术能力水平的企业之间可以很容易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互相利用对方的技术来进行互补。 但是,在中国目前的工业和市场条件下,这一特点将给无油所带来非常明显的优势。因为,同时具有发动机和喷油系统的开发能力,使无油所具有独一无二的系统改进和匹配能力,这恰恰是中国发动机企业所急需而又无法依赖外国企业的。 当政府提高排放标准时,提升发动机性能不仅必须使用电控喷射系统,而且对发动机本身也要做很多改进。当中国发动机厂家采用共轨系统时,必须要根据共轨系统的特点对发动机进行改进,但不仅它们缺乏对共轨系统的了解,而且只单一生产共轨系统的跨国公司也无力帮助它们改进发动机。目前中国发动机厂家的普遍做法是,一方面请国外的发动机研究机构帮助改进整机,一方面请跨国公司提供共轨系统。这个过程需要三方的协调,不但周期长,而且费用高。 与此相比,具有综合技术能力的无油所在向发动机厂家提供共轨系统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其对发动机进行改进,即可以为用户提供一揽子的服务。因此,一旦中国发动机厂家为满足欧III标准而开始普遍提升产品性能,无油所将有可能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 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 无油所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把新技术的价格压下来。 2005年,无油所在天津一汽夏利轿车376汽油机上,仅花了100万元就完全自主开发出了4气门发动机。就开发费用来看,国外发动机研发机构开发一台欧III排放标准发动机的费用少则数千万,多则上亿元人民币,而无油所的开发费用仅为其十分之一。 由于无油所更熟悉中国的主机厂的生产现状,所采用的零部件和生产工艺将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能够降低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就生产成本而言,一旦掌握了技术并使喷油系统发展成熟,产品成本的瓶颈将产生在机械加工尤其是精密加工这个环节。无油所在这一环节估计会占成本的70%~80%。虽然精密加工领域也一直是中国加工业的瓶颈,但无油所坚信自己能够突破这个瓶颈,并因此而形成中国制造成本优势的又一个新领域。 无油所采取滚动式投资方式,也将为它的低成本战略提供有力的武器。 战胜对手的传统利器 无油所的信心是有根有据的。2001年参观博世时发现,博世的生产组织方式是大量使用自动化设备,连完成一个简单动作的工作程序都使用机器人。 采用这种方式的表面原因是大企业对于大批量生产方式的习惯,但背后却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人是不可靠的,而机器才是最可靠的。 无油所的负责人没有被满目的自动化设备所吓倒,反而认为,无油所的生产线可以大量使用人工,实现低成本制造。因为,只要严格培训,中国供应丰富的技工学校毕业生就可以转化成为强大的生产力。在这个战略的背后是东方式价值观:人是最可靠的,也是最宝贵的。 两种生产方式的差异不仅限于成本方面:依靠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线不容易实现灵活生产,即生产多品种产品。但这个特点恰恰不符合中国市场多层次、多地域的差异化需求特点。相反,大量使用训练有素技工的生产方式,则不仅会导致低成本,而且具有能够适应需求多样化的灵活性。 因此,博世虽然强大,但中国企业也有战胜对手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