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王文洋:财富光环下的苦涩大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0日 06:55 京华时报

  

王文洋:财富光环下的苦涩大少

财富光环下的苦涩大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即便是在今天,介绍王文洋的内容中,依然少不了要加上一句:他是王永庆的大儿子。父亲是台湾首富、名震全球的经营之神王永庆,自己是这个庞大家族体系内的长子。耀眼财富光环之下,有谁能仔细去了解这个“王家大少爷”真实的苦涩生活呢?

  王文洋出生的上世纪50年代初,后来给王家带来亿万财富的台塑企业还没有诞生,王永庆还在做着不大不小的木材生意。一家人住在火车道旁一栋老房子里。新鞋这些东西都是过年才有的。十来岁的时候,王文洋便被送往英国上学。按照王永庆的习惯,给子女的费用永远只能是“刚刚够用”。再后来,王文洋从帝国理工学院硕士毕业,准备攻读博士,遭父亲反对,并因此停止一切费用供应,王文洋学业几乎中断。博士毕业,王文洋十分期待能留校继续自己的科研之路,然而学校讲师薪水有限,已经成家的王文洋为了一家生计,只能放弃理想转而从商。

  十几年前,已经40多岁的王文洋从父亲的台塑企业退出,转而在大陆自力更生创业。谁能知道,这个百亿美元家族的大少爷,为了寻找几百万美元的投资,却要挨家挨户登门拜访投资机构。如今,王文洋创办的宏仁集团规模已上数亿美元,但困扰他的最大难题,依然是资金不足。这一次,王文洋将目标选在了上海和香港股市。

  本报记者 张见悦

  台塑少东家大陆自力创业

  创业篇

  “打开手机壳或者电脑壳,里面有个绿色的主机板,拿掉上面的电子零件,就剩下一个电路板,在印制电路之前叫做集成板,宏仁就专门生产这个产品。”他一手拿起记者的手机,比画着向记者介绍自己一手创办的宏仁集团。

  11年前,王文洋退出父亲王永庆创办的台湾第一企业“台塑”,之后在广州开始了自力更生的创业路。如今,一个与台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产业机构已经粗具规模,“我们计划明年9月份在上海上市,随后就到香港上市。”

  广州起步创业

  说起今天的宏仁,依然要从王文洋还在台塑服务时说起。“1991年的时候,我那时在南亚科技(台塑下属企业),我提出应该到大陆投资,然后就成立了专案组,回到大陆考察,当时广州市长黎子流给我们规划了一块很大规模的地,我也作了一份投资报告。”当时的王文洋虽然已经在台塑干了十几年,但即便在南亚这个二级企业,也只算是中上层干部,南亚的高层一番核算之后,只答应先投资一个小项目作为实验,整个计划被搁置了。

  “1996年我决定在大陆创业的时候,马上就想到几年前的这份投资计划,不同的是在台塑时我不用考虑资金问题,而自己出来干,资金变成了最大的难题。”1995年离开台塑的时候,王文洋不留任何职务完全退出,而自己平时的那些积累相对于规划数亿美金投资的项目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

  王文洋和搭档于曰江开始拿着计划书挨家挨户拜访投资机构。在许多关于王文洋广州开始创业的描述中,几乎都用了“他募集了数千万美元开始创办宏仁”这样寥寥数语带过,但王文洋坦言,事实却非如此轻易,“我的台塑背景,确实可以帮我见到投资机构的老总们,但要真让他们掏钱,是要靠真枪实弹的,但那时候我们连厂房在哪儿都不知道呢!”

  “走到第8家,才遇到一家有投资意向的,而且还分散了投资安排。”王文洋最终拿到了1000万美金的投资。另外自己也募集了1000万美金,宏仁集团自此开始起步。

  彻底扎根大陆

  按投资商要求,宏仁没有完全按照原定计划集中投资在集成板上,部分资金分散到塑胶产业,宏仁的两大产业机构也按此展开。

  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台商开始在

东莞投资,但大部分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当时大陆劳力便宜,挣钱来得快,想要搬走也方便,但王文洋有了一个不同的计划。“在南亚的时候,我当时提出的建议就是要在大陆扎根,做长久的投资规划,创办宏仁虽然钱不多,但还是上最新的设备,生产可以在全球市场竞争的高品质产品。”通常情况下,这种安排将会拉长投入期,延缓收益,但快速发展的大陆市场超出了王文洋的预料。

  “当时大陆同类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我们的产品取代进口,工厂很快就开始赚钱了,银行便开始支持,整个规模也就慢慢扩充起来。”王文洋介绍,目前宏仁在广州、上海和无锡设有三大生产基地,拥有8家子公司和13个大型厂区,集团资本额为2.25亿美元,去年营业额达到9亿美元。

  在离开了家族企业台塑之后,王文洋在大陆缔造起一个与台塑完全脱离了“血缘关系”的企业集团。当然,大家依然习惯于将宏仁归类为“台商企业”。但王文洋认为,即便这样的称呼,其实也不是很准确,“除了我是台湾人之外,宏仁的资产百分之一百都是在大陆的,这跟其他台商企业还是不一样。”

  沪港两地上市

  “宏仁花了十余年的时间在大陆扎根,打下一个基础,现在准备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近段时间,王文洋开始在谋划企业上市融资的问题。

  “因为财务分割比较容易的是宏昌(宏仁下属企业之一),所以先把宏昌分割出来在A股上市,之后再把电子事业部4家公司绑起来,在香港上市。”王文洋告诉记者,“筹集到的资金赶快拿来扩建,希望5年内,可以完成第一期的三倍产能扩建。”

  据了解,这4家公司的厂区分布于广州、上海和无锡,以宏仁电子(铜箔基板)为中心,向上垂直整合宏和电子(玻璃纤维布)、宏联电子(玻璃纤维丝)与宏昌电子(环氧树脂),其中宏昌电子的环氧树脂与宏和电子的玻璃纤维布是目前国内产能最大的同类企业。

  7月25日,王文洋给记者摆出了宏仁的上市时间表,“现在中银国际已经在帮着做上市辅导。从程序进展看来,明年9月份可以在上海上市,后年3月在香港上市。”

  对话王文洋

  记者:您认为,您创办宏仁集团,和您父亲当年创办台塑有什么不同?

  王文洋:你可能不知道台塑企业创办人是谁!台塑最早的创办人是赵廷箴伯伯。当时台湾的经济主要依靠美援,当时的经济部长是赵伯伯的朋友,他告诉赵伯伯美国愿意出70万美元做一个PVC项目。同时,赵伯伯也是我爸的朋友,他就和我爸讲这件事。我爸也有兴趣。他们两个就把这个项目拿下来了,把两家人所有的资产都放进去,总的资金起码有100万美金,台塑企业是这样开始的。我创办宏仁的时候,自己筹集了1000万美金,投资机构投了1000万美金,总共2000万美金,有的人觉得宏仁的起点可能要比台塑高,你要想到,50年前100万美金对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个数额是要远远超过10年前的2000万美金的。另外一个,我比较幸运的是我看到了我父亲的创业,但是在创业基础方面我没有父亲幸运,因为他有我祖父留给他的一个小米厂,17岁就开始当老板了,我基本是自己白手起家。

  记者:您认为父亲在哪方面对您产生了影响?

  王文洋:他的影响,就是我看到他创业的艰苦历程。很多人都忘记他有艰苦的历程,很多人认识他时他已经很成功了,但艰苦的历程我都看到了。另外,他把所有的家产都赌下去。那时候如果失败,我们家就要做乞丐了,所以他很敢赌。这个我很佩服。目前在企业成就方面,和他比,我差远了,当然也有时间的因素,他比我大35岁,这是一个事实。

  记者:在企业管理方面,您有什么心得?

  王文洋:我的名片上有“诚信、努力、热忱”几个字,这是我们公司的文化,也是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原则。管理的理念很容易说,但是不容易做,诚信这个字就非常难以做到,很多人犯错的时候,会找一些借口掩饰掉;在今天这个社会,竞争非常的激烈,如果你不努力的话,很快就会被淘汰了。我想我们公司里面90%以上的员工都可以做到努力。热忱是说,除了诚信和努力以外,还要关怀别人,这是很细节的东西,但是这在日常中非常的重要。

  记者:除了宏仁之外,您还有哪些产业?

  王文洋:宏仁之外,我们还做了一个商业连锁“好又多”。那时候办商业连锁是要特批牌照的。有一次广州市领导告诉我有两个牌照,一个给了万客隆,问我另外一个给我要不要,我想隔行如隔山,就没兴趣。后来跟朋友于曰江谈起来,他觉得可以做,因为宏仁集团也是我们一起办的,后来变成我大部分资金投宏仁,他大部分资金投好又多,我在好又多占少部分,他在宏仁占少部分。

  记者:您个人对两岸关系有什么看法?

  王文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最好的互补的关系,千万不要有冲突。现在两边的人民要好好地交流,大家好好地把经济建设做起来,两边的人民怎么样生活得更好才是最重要的。台湾企业、大陆企业,希望有一天在世界上是一样的。我记得当时我们在广州的时候,公司非常小,我亲身体验到当时广州市的领导、广州市台办对我们的帮助,没有他们,很多在广州的台商没有办法生存,我们要永远地感谢他们。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有历史背景的不一样,这要承认,但是随着经济的交流,人的密切交流,现在我们很多台湾人娶大陆的老婆,慢慢地还有什么不一样呢?我想我们慢慢用爱心来解决。

  上榜理由

  他是国内著名集成板供应商宏仁集团的董事长,同时也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客座教授。11年创业,宏仁已经成为年营业额9亿美元的集团企业。多年科研,帝国理工也授予了他最高科技奖。这个行走于商界和学术界之间的人,便是王文洋。需要说明的是,他同时也是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长子。

  1951年出生于台湾

  1964年

留学英国

  1968年考入帝国理工大学物理专业

  1975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前往美国工作

  1981年回台湾,在父亲创办的台塑企业从科长做起

  1995年离开台塑前往美国伯克利大学教书

  1996年回中国大陆创办宏仁集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