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金甲挣钱难电影业需支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11:40 京华时报
“电影这活儿实在太累人了,谁爱干谁干去,我休息两年再说。”1月18日,《黄金甲》刚刚开始向全球市场要回报,投资人张伟平已经开始筹划自己的长假,口里也不再成天挂着自己的《黄金甲》,而一再念叨着中国电影产业,“这个行业它就不挣钱,风险又巨大,政府应该减免各种税收,这样才可能扶持起来。”虽然《黄金甲》的投资收回还要等2007年底的海外收入情况才能最后得知,但《黄金甲》已为国家缴纳了电影基金1400万元和营业税878万元。 本报记者 张见悦 本报实习生 王宙 摄 黄金甲主要投资来自渣打 “3.6亿”,这很可能是《满城尽带黄金甲》在上映之前留给公众的最深印象,整个拍摄现场严格保密,外人只知道这又是一部投资破纪录的电影。几年来,这个数字基本每年都在被刷新,有时候甚至不只一次,电影背后的投资人,因此也很自然地被冠以“大亨”、“富豪”之名。 “我们没钱,确实是没钱,有钱人都不拍电影!”张伟平翻了一下本报出版的《富豪春秋》,连连摆手,表示自己跟富豪并非“同道中人”。“中军也没什么钱,这个我太了解了,”张伟平发现自己的同行、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也被收入书中,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哈哈大笑。 “一部电影投入几个亿,还能没钱?”记者疑问。最近几年,不管是张伟平的新画面公司,还是王中军的华谊兄弟,投拍的每一部电影投资基本都在亿元以上,为了一个开幕式耗费千万也已成家常便饭。 “黄金甲总体投入是3.6亿,但主要来自国际金融机构,准确地说来自渣打银行,”看着疑惑的记者,张伟平翻开了自己的底牌,“大概有七成来自金融机构的借款,他们不参加分红,但是我会付相对优厚的利息。” “拍电影不像其他产业,没有抵押,前期演员片酬、制作费用,那都是要真金白银投入的,再大的机构,让他一下子拿几个亿出来也困难,所以我们找金融机构,给他高息就是了。”张伟平解释,从几年前的《英雄》开始,新画面便采用了这种国际融资模式,第一次尝试便很成功,这些金融机构会很专业地给整个影片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导演的国际影响力,根据剧本进行评估。“目前为止,国内只有张艺谋一个人可以在国际上拿到钱,”张伟平很自豪能从国外银行拿到钱。 观影人数比《英雄》少300万 关于自己和王中军都没钱的问题,张伟平的解释是“电影这东西它就不挣钱”,而眼下风风火火的《黄金甲》就是一个例子,“到目前为止,投资大部分还没有收回,现在国内票房是2.8亿(首演第一个月),我们电影投资方只拿到1亿多一点,60%归院线,我这一个亿里面还要刨除拷贝费、宣传费,剩下的就是三四千万了。” 《黄金甲》上映之后的市场情况并不容乐观,张伟平手上有一组数据,“这一次观影人数只有800万,几年前的《英雄》是1100万,下降了不少,虽然现在票价高了,总体收入比《英雄》高,但看的人少了,不是好现象。” 和当年《英雄》营销手法相比,这一次张伟平在音像版权上留了一手,“《英雄》上映的时候投资压力比较大,所以一次性把音像版权给卖了,虽然价格看起来不低,但其实也就是个成本价,市场好了,自己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次我们采用保底分成的模式,这是国际惯例,尝试一下看看怎么样。” 在新画面的会客厅内,一尊“杰王子”挥舞大刀的塑像分外抢眼,但说起国外影片相关形象的纪念品开发,张伟平却连连摆手,“周杰伦这个像只是配合影片宣传做了几百个,没有上货架,国内影片还很难让观众产生这么高的认知度,产品做出来肯定没销路。” 掰着指头算下来,影片投资的回收还得靠票房。据悉,第一个月2.8亿的票房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几个大城市,剩下的中小城市虽然还有开发的可能,但潜力已经有限。“剩下的投资,就要靠美国这些海外市场了,但需要一个周期,一般是一年,所以现在说《黄金甲》的投资成功或者失败,为时尚早。”张伟平介绍,目前美国市场已经启动,接下来便是欧洲、韩国、日本、东南亚。 电影业风险巨大需要支持 自揭《黄金甲》经营上的压力,张伟平不仅仅是为了表白自己并没有从电影上挣到几个钱,他更想告诉大家一个问题:今天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得很不容易,亟待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心。为此,张伟平特地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他有一个香港的朋友,姓陈,曾经是个有钱人,在香港半山有房子,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喜爱电影事业。那一年,内地拍《秦颂》,这位香港朋友非常看好,将半山的房子做了抵押贷款拿来投资,开机仪式张伟平去了,看到他开着大奔,后面还跟着保镖。 1995年《秦颂》上演,票房惨败,第二年,张伟平投资的《有话好好说》在深圳搞宣传,又见到了这位香港朋友,这一次打车过来的,打一夏利! 张伟平讲完哈哈大笑,但并无取笑他人的意思,他想要告诉行外人一个现实:拍电影不是想象中那么好玩,电影产业风险巨大。 张伟平早年搞的是房地产,总喜欢拿电影和房地产比,“做房地产,一万块钱一平你卖不出去,八千可以吧,不行五千总可以吧,有时候缓一缓也就过去了,电影就不行了,一下子起不来,就彻底没人看了,比如《英雄》和《黄金甲》,这两部影片的高票房全部都是在上映前两周创造的,电影需要趁热打铁,这就是我为什么花重金打造首映式,因为一旦放凉,就彻底没人看了,所以电影最需要的是人气。关键是没人能有把握拍出来的电影就肯定能让人到电影院去看,几千万的投资如果没人看,投资人就是得到几卷拷贝,吃不了,喝不了,你说这里面的风险有多大,多残酷。” “一部片子失败了,别说三个亿,三千万,一个公司也就没了!”这样的例子,在圈内并不鲜见,张伟平掰着指头一点便是,“陈佩斯,一部《好汉三条半》,一下子起不来了,公司也歇了;潘石屹,玩了一部《阿司匹林》,你看他现在还提要拍电影吗?” 张伟平特羡慕韩国的同行,“韩国对电影产业根本就不收税,国家还给补偿,一部片子支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这么支持韩国电影才起来了。”他认为,中国政府也应该减免电影行业的税收,理由不仅仅是因为电影产业风险高,更因为电影产业就是国家文化的名片,其他艺术形式代替不了。 《英雄》热映的时候,张伟平在全球各地点映,感觉特自豪,“从纽约、芝加哥,到伦敦、巴黎、悉尼,到处都是《英雄》的海报。”再后来,张伟平去了一趟北极,一个小渔村的渔民请他们吃烤鱼聊天,因为他们看了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他们都很喜欢,张伟平没有告诉对方自己是谁,但心里很有感触。 门外汉偶然触电成“教父”(前缘) 对于电影,张伟平原本是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张的老婆喜爱巩俐的电影,也认识巩俐,没想到一来二去,张伟平和张艺谋也成了朋友,“经常在一块吃喝玩乐,但从来不谈电影。” 1993年某天,张伟平拉着张艺谋一块去亚运村看房,一个台湾老板准备在这里开发阳光广场。现场只有一间平房,里面装修成了样板间,标价每平方米2000美元,张艺谋拉着张伟平就往外走,“太贵了,你买它干吗!”刚刚在广东当房产中介挣了钱的张伟平还是被光溜的实木地板吸引住了,在图纸上指定了B2-2202这套两百多平方米的户型,张艺谋肯定不会想到,几年后这里会成为自己电影事业的栖身之所。 1996年,拍完《摇阿摇,摇到外婆桥》,张艺谋和巩俐感情破裂宣告分手,失去巩俐的张艺谋一下子让电影投资商们犹豫起来,准备开拍的《有话好好说》2000多万预算,一次次被压缩,最后剩下600万。张艺谋很郁闷,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跟张伟平提到了这件事。“多少钱,要不行我来投吧!”张艺谋肯定想不到从没碰过电影的张伟平会这么说。但张艺谋接下来的反应也让张伟平很意外,“他一听不说话了,如果换个导演,他一定会借机大谈电影投资,但张艺谋不是,他一定也在为张伟平担心,所以换了话题改说别的。” 一个礼拜后,张艺谋因为一件事情给张伟平打了电话,临别问了一句,“你那天说要投资电影的事儿,你真的想好了吗?”“你要是找到投资,那我就算了,要是没有,我就投,”张伟平回答。“那你要是可以,这两天就给剧组账户打款吧,”张艺谋也算下了决心,把这个朋友“拉下水”。两天后,张伟平分两次,给张艺谋打了2600万,这就有了后来的《有话好好说》。 因为市场经验不足,推广不力,《有话好好说》让张伟平赔了1000多万,张艺谋觉得很不好意思,张伟平却觉得理所当然,“这本来就不是为了挣钱,只是艺谋那时候需要我的投资,关键时刻不伸手,那还要朋友干什么。” 接下来的日子,两个老张家的朋友索性彻底将合作进行到底,《一个也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直到今天的《黄金甲》,“双张组合”早已经成了国内电影界最为耀目的黄金搭档,尤其是随着《英雄》和《黄金甲》先后打破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作为投资商的张伟平自然也成了圈内公认的“电影大亨”、“电影教父”。 张伟平 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个人简历 1958年10月8日,生于山东济南。 1977年,高中毕业“顶职”进入北京普仁医院。在北京药剂学院学习两年后,回医院任药剂师。 1988年,下海进入西门子北京公司,出任商务行政部经理。两年后离职创业,先后从事房地产中介、医药代理、航空食品产业。 1997年,投资推出张艺谋电影《有话好好说》。之后陆续投拍《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十面埋伏》等影片,其中《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先后打破国产电影票房纪录。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