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陈涌庆:十年成败深石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 02:21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章正义 发自深圳

  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空荡荡的只有两三个人。

  在苦等两年后仍重组无望,深圳石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013.SZ,下称“深石化”)已被逼进了商住楼里办公。

  “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很艰难。”3日,深石化现任董秘刘渝敏面对《第一财经日报》,毫不讳言他们正面临的困境。两年来,他们唯一可做的,便是清理债务。

  曾在深圳叱咤风云的企业家深石化原董事长陈涌庆,也已因受贿罪获刑。在他执掌深石化的11年里,深石化经历了由死到生,再由巅峰突然“暴毙”的过程。

  深石化成就了陈涌庆

  提起深石化,无法回避一个人——陈涌庆。这个已年逾花甲的传奇人物,自18岁进入兰州石油学校便与石化结缘,曾先后在兰州炼油厂、长岭炼油厂、深圳市煤气公司工作。为他后来执掌深石化达11年之久做足了准备。

  1990年,他被深圳市政府点将,开始接手这个负债较重、管理混乱的深石化。经过几个月调研后,他随即撤并了10多个亏损企业,建立了优胜劣汰的经营机制;随后又进行股份制改造、

股票发行上市等重大改革。到2000年,这个原本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已成为国务院确定的512家重点企业和广东省83家重点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之一;位列深圳市2000年6家超百亿的集团之一,也是全国化工系统“九五”重点发展的18个化工基地之一。

  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到“全国优秀经营者”,从“深圳市人大代表”到“党的十五大代表”,陈涌庆因此声望日隆,各种荣誉接踵而至。

  深石化前身为深圳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由原深圳市石油化学工业公司和深圳市海湾石油化学工业公司合并而成,经股份制改造后成为公众公司,1992年在深交所挂牌交易。

  由于陷身巨额担保所造成的债务纠纷,深石化的财务危机在2001年开始显露。2003年10月,广州市普力奇通信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普力奇”)通过拍卖方式,以约2100万元控股深石化;2004年9月20日,深石化退市。

  突然亏损令人咋舌

  深石化2001年年报披露的内容令人咋舌。在前两年一直保持盈利的深石化,当年净利润突然变成-15.76亿元,并且存在大量应收款项,仅石化集团便有约11亿元。

  此外,在当年已逾期15.01亿元的担保中,涉及诉讼或有确凿证据表明对方已丧失偿还能力的金额为7.62亿元。大量的担保债务使得深石化不得不踏上靠拍卖下属公司股权的偿债之路。

  随着各种问题的显露,陈涌庆于2001年7月以退休的方式离开。在他退休当年,深石化累计亏损21.6亿元,资不抵债15.34亿元,陷入严重的经营困境。

  其实,陈涌庆也曾作过一番挣扎,并曾一度让人看到希望。在1999年的重大资产重组中,他将大部分非工业类资产转让给石化集团,使得深石化的下属子公司大幅减少。从2000年开始,深石化已将主营业务全面收缩至化工领域,淡出物业、

房地产与贸易等非工业领域。这使得深石化2000年上半年业务出现了较大的增长,较1999年全年利润增长达80%。

  但这时的深石化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深石化的“暴毙”印证了这一点。

  刘渝敏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目前深石化的财务危机仍未得到改观,应收原控股股东石化集团的巨额款项已近12.88亿元,对外担保形成的大量涉讼案件也逐一败诉,连带清偿的责任接踵而至。在没有任何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资产重组方案已是遥遥无期。

  大权独揽监管缺位

  陈涌庆或许做梦也未想到,在退休2年零4个月后,他再次成为焦点人物。

  2003年11月7日,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对已退休2年零4个月的陈涌庆进行公开训诫,历数其决策和经营失误、违规担保和经营管理不善,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从那一天起,陈涌庆也像深石化一样,由巅峰直坠谷底。

  2004年3月,陈涌庆先是因“涉嫌玩忽职守”而被刑事拘留,后又因挪用公款罪被捕,最终因受贿罪获刑3年,缓刑4年。此外,今年5月证监会针对深石化在2001年中期报告中未如实披露应收账款账龄及未及时披露逾期对外担保信息等违法行为,对他处以警告和3万元罚款。

  从表面上看,大量应收欠款及银行贷款担保使得深石化快速走向衰败。在担保问题上,深石化到2001年分别为企业提供担保借款总额约人民币18.68亿元。其中,为外部企业提供担保9.40亿元,为关联企业提供担保6.62亿元,为附属企业提供担保2.66万元。与它有着担保关系或者互保关系的均是在深圳的本土企业,其中上市公司多达10家,如中科健、海王生物、深宝安、莱英达等,企业间的互保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担保结。

  不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查振祥教授近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内部人的控制造成了深石化的衰败,主要原因便是陈涌庆大权独揽。”正如他所说,陈涌庆执掌深石化11年间,从1993年起便集石化集团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于一身,过于集中的权力难免成为“一言堂”的温床。

  其实,深石化仅是深圳早期成长起来的企业走向衰败的一个典型。“他们都有一个共性的东西,即领导个人权力过大,而背后是监管的缺位,很容易为处于上升期企业的表象所迷惑。”查振祥说。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