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经济新闻人物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 15:43 北京晨报 | |||||||||
周小川 从容操刀人民币汇改 堪比格林斯潘的央行行长
在10月份的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耳语的一幕被摄影记者永久地记录下来。 全世界都在倾听他们的声音,因为中美两大经济体左右着全球经济的走势。而在2005年,中国的动向尤为引人注目。房地产泡沫、压力重重的人民币汇率、脆弱的金融体系……周小川引领的中国央行站在宏观经济的风口浪尖。 周小川的担子比格林斯潘更重。由于身处成熟的市场经济,美联储只需把控制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而中国央行的处境就不这么简单了。周小川上任以来,在央行没有利率和汇率调整最终决定权的情况下,央行动用并创新了几乎一切工具来稳定宏观经济,并同时推进金融业的变革。 央行“舞出”了稳定与变革相得益彰的步子——疯涨的房价遭遇央行利率手段的狙击,致力于市场操作的央行二部在上海落成,现代化的支付清算系统建成,汇率机制实现了11年来的解冻,远期、掉期、做市商等此前只见诸书本的机制被导入沉寂的外汇市场,企业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等新品种被注入金融市场。 但周小川的视野远不止于此。他努力推进中国金融生态的改善,期望使中国金融业发生“内外兼修”的“化学变化”,而这又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使命。 晨报记者 李若愚 薄熙来 拿下欧美纺织品谈判硬仗 刚柔并济的大国商务部长 “你给我们的企业加上半斤的压力,我就要给它撤掉八两的负担。”2005年,当薄熙来以纵横捭阖的谈判战略,最终拿下了中国与欧美纺织品贸易的“攻防”硬仗后,媒体也变成了最疯狂的“追星族”。海量的报道描述着那段惊心动魄的较量,而在这位中国部长的一言一行中,全世界都开始研判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新变化。 有着强烈个人魅力的薄熙来从不缺少媒体的目光。外形高大俊朗、谈吐文雅风趣却敢于打破陈规旧律,香港媒体称他为“传媒宠儿”、“魅力部长”,甚至有时尚杂志在评选“时尚先生”时,都要提及这位政坛明星。 但是,薄熙来在世界舞台上的声名从没有像2005年这样高。 2005年5月3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薄熙来担任商务部部长以来首次代表中国政府强硬说“不”,回击美欧对中国纺织品进行的配额限制。习惯了中国温和含蓄的表达方式,境外媒体不约而同地惊呼这是“强硬反击”。在对手看来,薄熙来是一个强硬又务实的人,是最厉害的谈判家,在维护中国纺织企业利益和解决对外贸易纠纷中闪转腾挪,寻求着最佳的平衡点。 当崛起的中国必须对贸易伙伴不断指责为不公的贸易行为作出回应时,薄熙来的政治智慧和刚柔并举,在这场世纪博弈中举足轻重。晨报记者 刘映花 尚福林 喊出“开弓没有回头箭” 终于下刀股改的证监会主席 因为股市必须全流通,历史将中国证监会第五任主席尚福林放在了一个前四任主席都很难并肩的高度,而其留下的也将是未来的继任者所无法超越的宏伟工程。 没有比让股市从2200点掉到1000点更让人颜面无光的政绩,但这个“下马威”对于一贯低调的尚福林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因为他坚信,他指挥下的股改将带来中国股市的十年繁荣。 在资本市场即将全面开放前夕,全球投资者都已经擦亮了眼睛,是成功还是失败?2005年的尚福林没有选择,所以他说:股改,开弓没有回头箭。 行情尽管全年跌跌撞撞,但从没脱离正确轨道。被定性为最大利空的全流通没有让中国股市暴毙,尚福林功不可没。 2005年6月27日,尚福林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这是尚福林终生都会记住的一天,因为那一天,他成为证监会1992年成立以来首位亮相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证监会主席。 那一天,因为“尚福林有话要说”,股市以跳空高开上涨,尚福林从此注定成为股改历史中最不能被遗忘的新闻人物。 晨报记者 高翔 马富才 履新国家能源办 第一个引咎辞职的高官复出 若不是2003年底突如其来的重庆开县井喷事故,恐怕很少有公众知道谁在掌控中国最赚钱的企业。因为无论走到哪里,马富才都不希望自己成为新闻人物。 但严重井喷事故将这位业界公认的低调企业家推到舆论的漩涡中心。2004年4月,有着34年石油系统工作经验、执掌中石油帅印5年的马富才引咎辞职,他也因此成为自中央2003年开始“高官问责”后第一个主动引咎而退的官员。 沉寂数月后,今年4月,马富才复出的消息开始流传,并在5月初得到证实。伴随着马富才的复出,一个全名为“国务院能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新机构进入公众视线。事实上,在中国统领能源领域的专门机构缺失十几年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的中国正在期待这样一个更高层次的能源职能机构的诞生。 能源办属国务院派出机构,挂靠于国家发改委。新组建的能源办,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任一把手,设马富才和徐锭明两名副主任。由于马凯及徐锭明都兼有其他工作,能源办的具体工作更多地落在马富才身上。 出任要职的马富才对记者说,我正在学习, 以尽快熟悉整个能源工作。 晨报记者 李隽琼 傅成玉 竞购美国优尼科 轰动美国的海洋石油干将 2005年6月23日凌晨,爱嚼冰块的傅成玉突然对美国说,我想吞下你们的第九大石油公司——加州优尼科。“山姆大叔”顿时大惊失色:这家中国公司已下决心跟美国石油巨擘雪佛龙对决,拿出超过后者15亿美元的现金来收购一家美国石油公司吗? 没错,掌舵中国头号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的傅成玉正有这个打算,他希望成就中国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 当傅成玉引领的“探宝船”试图驶进美国那片不安的领海时,这个处处宣扬自由贸易的国家,并不乐意接受中国人的真诚和善意。为了浇灭反对声,傅成玉作出郑重承诺,熟谙英文的他还首开中国企业家在西方主流媒体上撰文表达立场的先河,在《亚洲华尔街日报》亲自撰文——《美国为何担忧》。 但他的努力没有化解美国人对中国的抵触。敌意在7月30日达到顶峰。当日,美国不惜修改能源法案,将中海油挡在了竞购成功的门外。8月2日,傅成玉选择适时撤出并购。 尽管傅成玉只是在成功边缘走了一遭,但却让中海油“名利双收”。在美国,中海油的名字已镌刻在人们脑海里。而从6月23日到8月10日,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海油的市值就从220亿美元涨到了300亿美元。 晨报记者 李隽琼 林毅夫 新农村运动写入“十一五”规划 影响中国经济决策的学者 永远谦和有礼的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在北大经济研究中心的秋季报告会上难得地表现出激动,“我提倡6年的新农村建设运动得以写入‘十一五’规划。”今年,林毅夫成为主流经济学界最突出的代表,他的理论至少将在下一个五年影响中国的经济决策。 林毅夫的形象是主流中的主流。研究课题上,他抓住农村经济的命题,这事关中国经济的基础;学术背景上,这个诺奖得主的弟子,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博士,欧美留学会的重要成员出自西方经济学的名门,并常常被看作中国最可能获得诺奖的人物。 1987年,林毅夫选择回国,将研究重点定为中国的农村经济。1999年,他开始提倡新农村建设运动,至今已有6年。 不是没有面临挑战,学术界的异议在于:谁能轻易设想在农村大量引进城市的现代化消费,谁又能轻易想象资金会投向投资回报率并不高的农村。可林毅夫并没有激动地反驳,他只是在对“十一五”规划的解读中坚持地说:“中国经济的问题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 2005年,对于林毅夫与中国经济学来说都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开始,他的故事很可能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互相促进的一个典型案例,凭着这一点,不爱出风头的主流学者也可以被人记住。 晨报记者 张黎明 马云 网络狂人吞了雅虎中国 搅乱IT江湖的浙江商人 按照逻辑,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叫马云的学习“奇差”又充满街头智慧的杭州少年,开启的应是一段“人在江湖漂”的不良人生,可马云悬崖勒马了。 2005年底,身为阿里巴巴公司老板的马云,控制了中国互联网最庞大的一笔资产,B2B、C2C、搜索、即时通讯,但凡热门点儿的互联网生意,马云都做,而且做得很大。 2005年8月11日发生的大事件,让马云的“权势”达到顶峰。当时全球网络霸主雅虎宣布向阿里巴巴注资10亿美元,阿里巴巴同时收购雅虎在中国的全部资产,那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一笔并购案,整个产业界都被狂人马云的野心所震惊。 早在1999年,当马云还在房间内四处贴报纸抵挡漏雨的时候,他就宣称要做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2003年初,为了对抗全球巨头eBay,马云筹建淘宝网,要募集资金8200万美元,这个天文数字是马云和资本家在洗手间里敲定的,一切仿佛传奇。 传奇仍在继续。阿里巴巴的入局,让明年中国搜索行业的决战态势不可避免。12月份,马云指使阿里巴巴拿下央视网络行业标王,半个月内,阿里巴巴为搜索与电子商务制定的广告“烧钱”预算超过1.1亿元。马云,这位矮小的浙江商人,让网络江湖注定无法宁静。晨报记者 张旭光 李彦宏 华尔街首次为中国公司集体狂热 制造百度“神话”的IT新秀 成功来得如此巨大,以至于37岁的李彦宏必然成为今年中国互联网的巨星。 8月初,李彦宏统治的搜索公司百度在美上市,首日收盘价高达122.54美元,涨幅达到353.85%。那是华尔街首次为一家中国公司集体狂热,他们追逐百度的美元数以吨计。 舆论眼中,好几年默默无闻的李彦宏突然变得如此完美:“这是一名有着太多优点的男人,有足够的智商与儒雅的谈吐,有惊人的魄力与财富,甚至有相当帅气的外表。”在刚刚启动的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中,李彦宏拥有最高的出位呼声,那位著名的女主持人在节目里毫不吝惜对李相貌的赞美。 4个月来,百度股价跌宕起伏,美国人担心百度最终难以成为“中国的Google”。这种怀疑,让李彦宏的身价屡次以亿为单位上下波动。 更凶险的攻击来自身边,中外搜索巨头们都已开始强攻百度,种种攻击到明年时将达到疯狂。“我不在乎游戏一样的财富数字”,李彦宏摇头苦笑,这位业余爱好是种菜的山西帅哥,深知“成名”与“成功”之间,绝不仅仅是一字之差。 晨报记者 张旭光 张恩照 建行上市前夜敲响警钟 轰然“落马”的前建行行长 十月香江,一声锣响,建设银行成功踏入国际资本市场。庆功宴的座上客们觥筹交错,而这一切都与张恩照无缘。 他在建行的“光荣与梦想”已画上句号。作为一名“老建行”,18岁就进入建行工作的张恩照打拼了近40年时间,最终坐上董事长和行长的高位,摘取了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的桂冠,并被国家委以重任——带领建行上市。然而,在职业生涯的最后关头,年届59岁的张恩照的世界悄然崩塌。今年3月,建行宣布张恩照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职务。时至今日,建行尚未就其被“双规”或接受调查的情况作出明确表示。 在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关键时刻,张恩照的“落马”一度给中国银行业蒙上了信任危机的阴影。悲观论者称国有银行上市恐被其所累;乐天派则称,“张恩照事件”彰显国家为银行业“清理门户”的决心。所幸的是,张恩照“落马”的阴霾最终化为一道警钟。在中央监管层的督促下,银行业掀起了一波制度变革的巨浪。 人们希望张恩照是中国最后一个“落马”的金融高官。诚然,他早已淡出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但他不能被轻易淡忘。 晨报记者 李若愚 顾雏军 格林柯尔“神话”破灭 “郎顾公案”中的失败者 昔日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的顾雏军,在今年酷夏轰然倒下。当科龙遭遇证监会立案稽查,顾雏军一手建立的格林柯尔王国和德隆一样在瞬间倾塌,让人们看到又一个民企“神话”的破灭。 顾雏军曾是一个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入主科龙,收购吉诺尔、收购美菱……短短三年中,握有了中国冰箱制造业25%的产能。但是,证监会的一纸报告还是彻底击碎了顾雏军苦心经营的格林柯尔王国。 不过,将民营企业的倒下都归咎于“原罪”也许并不公平。 格林柯尔系在资本运作上屡屡得手的“大手笔”把资本市场的诸多漏洞无情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如果对股民来说复杂的关联交易并不容易识别,那么,监管机构的“失差”却难辞其咎。而当人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过去一年中主流经济学家们对顾雏军的“力挺”从记忆中抹去,一场关于国企改革的讨论,最终演变为对经济学家学术道德的全民大“拷问”。 人们不得不承认被放置在“阳光”之下残酷的现实更让人触目,而这引发的反思,可能远远超出了“顾雏军事件”的本身。晨报记者 刘映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