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临危受命 重擎中国建设银行上市大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16:59 中国经济周刊 | |||||||||
拥有浓厚宏观学术研究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执政背景的郭树清,今后主管的将是走在微观金融改革前列的建设银行。能否迅速完成角色转换,对郭树清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明军/北京报道 对于刚刚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建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的郭树清来说
3月16日,建行宣布其原董事长张恩照离职。该日建行召开的董事会会议,通过了“张恩照提出的因个人原因辞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和董事长职务的请求”。张恩照同样以“个人原因”辞去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一职。 银行要上市了,行长却“先行”离开,情节颇具戏剧性。 3月17日下午,中央组织部宣布郭树清担任中共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3月25日,郭树清当选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 此次建行更换“掌门人”,正处在建行股改的关键时刻。此前不久,建行宣布2005年将是其实现公开上市战略的“落实之年”。这个声音还未远去,建行的人事更迭再次惊煞四座。郭树清的上任自然成为新闻头条。 宏观向微观的转型 建行作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样本之一,其挑战性非同一般。而郭树清由高高在上的监管者,转为深涉金融微观改革领域的被监管者,其面临的挑战性更大。 郭树清的大部分学历与宏观研究有关。1978年3月至1985年3月,先后在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马列系学习。1985年3月至1988年2月在中国社科院马列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并攻读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郭树清的前期工作经验也与宏观工作分不开。1988年7月至1998年,他分别在国家计委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任职,担任过经研中心综合组副组长、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司长、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等职;1998年7月被任命为贵州省副省长;2001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2003年12月,当选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郭树清宏观学术研究成绩显著。1988年和1992年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1993年1月起领取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从1980年以来,在宏观经济学、比较经济体制领域发表论文文章300余篇,出版著作(包括合著、主编)13部。郭树清从2002年以来陆续受聘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重要职务,实际上是郭树清宏观职务的最大化。中央宏观调控的四大主要目标,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中就有两项,即“稳定物价”(另一层含义是保持币值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分别与他担任要职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 一个拥有浓厚的宏观学术研究和执政背景的学者型官员,来个180度转弯,变成主管微观金融改革的被监管者。对此角色转换的命题,业内各方评价不一。但接近郭树清的建行内部人士表示,担任建行董事长不需要做具体业务,主要从事高端战略工作,因此,这对于建行和他本人都是好事。 与此相印证的是,在3月25日召开的建行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公告中,郭树清被评价为“具有较强的战略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将对建设银行的改革发展和国际化进程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郭树清上任后,也表示,“努力将建设银行的改革与发展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决心和全行员工一道共同努力奋斗,一定不辜负国家、股东、广大客户和全行员工的期望,与全行员工一起,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把建设银行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