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米塔尔收购谋略计中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 05:36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惠正一 发自上海

  五个月前的安赛乐(Arcelor)当然不会预见到五个月后发生的一切。当时的安赛乐正忙着喝加拿大的钢铁巨头多法斯科公司(Dofasco)竞购战的庆功酒。在这场竞购战中,安赛乐以敌意收购者的身份,成功击退以多法斯科拯救者身份出现的德国钢铁公司的蒂森·克虏伯公司(Thyssen Krupp)。然而,令安赛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刚刚尝到成功的喜悦,自己就成
了米塔尔(Mittal Steel Co.,MT)敌意收购的目标。

  米塔尔的顺利有其行业背景。据亚商企业咨询的运营总裁江咏介绍,就钢铁行业而言,全球产业的集中度依旧偏低。这一个收购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预警,钢铁行业的并购之风将愈演愈烈。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见面,无缘对面手难牵。米塔尔是如何把握这份缘,攻破安赛乐的冰峰,并将这一敌意并购最终融入了些许友好的味道?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中国公司的海外之路上出现了两个经典的失败案例。无论是张扬的中海油,还是沉默的海尔最终都败下阵来,甚至输得有点惨。而在国际间的一些谈判中,中国往往也有些被动。或许米塔尔的收购谋略能给他们一些启示。

  股东至上

  在米塔尔的收购过程中,收买、分化安赛乐的股东阵营是米塔尔最有效的一招。由于一开始米塔尔就吃了安赛乐管理层的闭门羹,因此敌意收购这个清晰的定位迫使米塔尔必须打好股东这一仗。据江咏介绍,在收购中,管理层和股东双管齐下将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尤其在敌意收购中,把握持股数靠前的大股东对最终的胜利非常重要,因为大股东搞定了,小股东往往会跟进。而股东的认可往往也会向管理层施加压力,最终迫使其妥协。

  安赛乐这一战中,米塔尔的过人之处不仅在大股东的把握上,对小股东的拿捏也十分老到。由于海外监管机构以及舆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格外关注,中小股东的声音有时格外响亮。后来者俄罗斯北方钢铁也借鉴了米塔尔的中小股东策略,只不过火候还差了一截。

  在获取股东芳心的同时,米塔尔也采取了分化的心理战略。在整个过程中,米塔尔几次放出风声称多少多少股东已经接受了收购要约,这种宣传攻势考验着安赛乐股东特别是比较容易摇摆的中小股东的心理承受力。

  当然,安赛乐管理层也没有坐以待毙,也曾作出过种种努力。在4月初的时候,安赛乐管理层承诺将增加2005年分红,从每股1.2欧元增加到每股1.85欧元。截至4月中旬的时候,公司管理层已与持股比例合计超过80%的股东进行了磋商以试图阻止这些股东受到米塔尔的诱惑。然而,安赛乐的努力效果并不大。据江咏介绍,大部分股东持股是以投资为目的,这些股东对公司未必有很高的忠诚度。若有好的交易条件出现,股东套现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年中海油试图并购优尼克的时候,其实也有不少股东对中海油表现出一定兴趣,并反对将这一并购政治化。只是中海油似乎对这一现象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在欧美这样多元化的社会氛围中,一些决策往往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由于存在太多的利益体,结果充满了各种变数。中国公司走出去的道路,由于“中国”这一身份,在西方世界可能就多了一道无形的障碍。不过,若能打好股东牌,借助股东的力量,兴许可以绝处逢生。

  瓦解敌方

  竞购后期,米塔尔对俄罗斯北方钢铁的巧攻是另一个亮点。北方钢铁是安赛乐管理层请来的救命稻草,但是管理层此举却并没有得到股东们的谅解。因此,这一方案从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诸多分歧。从北方钢铁出现在并购战中起,米塔尔就没有停止对这一交易的讽刺和挖苦。米塔尔的高明之处在于,其攻击对手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直击要害。

  首先,米塔尔抓住的依旧是安赛乐的股东。有的股东担心管理层为了抵制米塔尔而对北方钢铁作出太多让步。另一些人士怀疑,安赛乐在此交易过程中钻了欧洲新收购法的空子,非法剥夺了股东的权利。以至于卢森堡金融市场监管部门在6月初的时候不得不出面要求安赛乐必须出具证据消除上述谣言。因此,米塔尔以安赛乐股东代言人的身份攻击这一交易。5月下旬的时候,米塔尔称,安赛乐股东被迫把权利拱手送人,所获得的补偿不足以抵消他们的损失。

  其次,米塔尔想到了国际并购中的一件利器,就是政治。米塔尔本身是印度公司,但是总部已经搬至英国,旨在淡化自己印度公司的身份,以西方阵营中的一员出现在国际舞台。自己有了这个身份后,米塔尔攻击北方钢铁的俄罗斯身份,以利用欧洲政界及商界对俄罗斯的一些成见达到击退对手的目的。

  此外,米塔尔非常善于捕捉对手的先天不足。与北方钢铁的交易由于仓促形成,本身有许多缺陷。更可笑的是,6月9日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表示收到有关此项交易的两份文件。第一份文件来自安赛乐,内容是收购北方钢铁。第二份文件来自北方钢铁,内容是收购安赛乐。欧盟委员会发言人JonathanTodd表示,不得不就此项交易进行了两次通报,因为哪家公司将取得控股权尚不清楚。米塔尔当然不会放弃这一绝好的时机把对手好好挖苦一番。

  中海油在当年的并购战中,没少挨雪佛龙的唇枪舌剑。整个过程,雪佛龙一直扮演一个正义凛然的国家利益捍卫者,而中海油除了委屈就是愤怒和无奈。看来,在国际论战中,中国公司需要学的还有很多。

  只加两次价

  除了上述两个主要的计谋,米塔尔的手段还有很多。无论是政府公关还是价格谈判米塔尔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五个月的时间,米塔尔只加了两次价便说动了安赛乐股东。在同期,高盛收购AB港口一案中,心急的高盛频频加价。当年中海油竞购战中,舆论的加价预期也非常浓厚。而米塔尔对整个过程的把握却不温不火。在6月9日那周,即北方钢铁交易上交欧盟的时候,市场对价格的讨论非常敏感,但是米塔尔一再重申不会加价。不过公司也留了一个小口,称只有在采取某些旨在保留和提升安赛乐业务模式的公司治理措施时,才会考虑进一步提高收购报价。这给安赛乐无限希望却又抓挠不着。直到最后一个周末。米塔尔突然发力,提价幅度达到10%,一举抓牢安赛乐芳心。令北方钢铁相当受伤。

  最后,在内功方面,米塔尔也非常注意。在第一次提价遭遇安赛乐拒绝后的第二天,米塔尔公布了一份商业战略规划,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核心利润提高41亿美元。以切实的规划反驳安赛乐对米塔尔只注重企业规模而忽视了利润的增长的批评。江咏指出,要想成功必须有一份足够吸引人的价格方案和后续方案。米塔尔确实做到了这一点。相比之下,中海油当年的收购要约有许多不成熟之处。江咏指出,中海油当年的收购方案现金比例相当高,这在国际上已经落伍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