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案例剖析 > 新浪财经管理专栏_新华信 > 正文
 

万科不再是“老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 10:51 新浪财经

  仿佛一夜之间,2004年冒出了几家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房地产开发商。即使不提饱受争议的顺弛,上海绿地、合生创展稳当当突破百亿,应当无人怀疑。而房地产业界多年的“老大”万科,依然稳健地增长30%,达到80亿的规模,丢掉了“老大”的名头。

  万科不再是“老大”。这变化的不仅是行业排名,更多的是反映了不同发展理念的碰撞。

  专业化与规模化

  万科强调专业化,不仅只做住宅,而且只做一种住宅。在有万科的各大城市,在相似的位置,你可以看到具有非常相似的体量、外立面、户型和景观环境的住宅,而且无一例外地由招牌式万科物业来管理。走进小区内,你会发现连业主都是相似的。我们甚至可以把这种住宅类型命名为“万科型”住宅。万科就是以统一的产品,快速在全国复制出“万科型”的生活方式。万科的专业化可谓走到了极致,为他在管理上提供了便利和优势。产品可以复制,相应地,项目操作方式、管理模式、运做流程、组织机构、考核激励,甚至管理人才都是可以复制的。万科在做出大量优秀住宅产品的同时,也培养出众多优秀的房地产经理人。王石才有可能在驾御高速飞奔的万科这列火车的同时,潇洒地去玩极限运动,频繁出现在聚光灯下谈笑风生。无疑,万科的专业化是成功的。

  上海绿地、合生创展们可不象万科这般“单调”。追求规模与速度是这些企业的发展目标。为了上规模,产品可以不拘一格。做到“一地一策”。配合政府需要,可以做

经济适用房;拿到一块“地王”,就做顶级
豪宅
;商业区拿到地块,就做商铺。管理上,做到“一城一策”。在每个城市,都可以因地制宜,建立适应本地风格的管理模式和体系。资金来源上,灵活多样,合资、合作,战略联盟,收购兼并,实现跳跃式发展和扩张。上海绿地有政府背景,合生创展在香港挂牌上市,所有制形式差别巨大,但在规模化的道路上,都取得了成功。当然,规模化发展对他们的管理提出了艰巨的挑战。“一地一策”的项目运做模式,要求他们的策划人员对每个项目都需要从头研究,而较少借鉴和复制。“一城一策”的管理模式,让集团很难建立起统一的监控、考核办法,各地“诸侯”的自主权大,令总部的管理在放权与控制间两难。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再加上高速发展,令现金流的调配复杂和紧绷,对财务运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品牌与机遇

  万科的房子什么样?就是那样,“万科型”住宅那样。全中国

房地产界人士,或想买房的消费者,一提万科的房子,头脑中都可以清晰的勾画出万科的房子的模样,还有著名的万科物业。上海绿地的房子什么样?大部分人没有概念,少数知道上海绿地的人,在不同城市会有不同的印象。在上海绿地的老家—上海,人们到处可以看到绿地盖的房子,可有的是经济适用房,有的是豪宅,案名也各式各样,令人无法形成具体的印象。万科最大的成功应该是创造出万科这个品牌。当然,创造这个品牌的成本也是巨大的,十多年坚持不懈地营造,更放弃了许多不符合这个品牌形象的项目的机会,可谓有得也有失。上海绿地暂时放下打造品牌这个“包袱”,先抢机遇,先上规模,短短几年,迅速做大。等有了实力,再回过头来,依客户定位,产品系列,重新规划和塑造品牌。两种做法,得失之间,难分优劣。

  会培养人与会使用人

  万科的管理水平历来为业界推崇,精细、严谨。象万科的产品一样,万科的管理模式可以在各个城市复制。一个新人进入这样的管理体系,按部就班,系统地学习,只要聪明和勤奋,就能够成长起来。万科造就了为数众多的优秀的经理人,随着公司稳步扩张的步伐,被派到新的城市和新的项目上,复制万科的房子,也复制万科的管理。在2004年销售越过百亿的上海绿地、合生创展,可能还有顺驰,在全国各地快速跑马圈地,发展是第一位的,管理的细节就不追求完美精细了。圈了地,就要有人去造房子。对人才,要么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大举招聘,猎头,只要能为我所用,就请来放到重要岗位上;要么内部“不拘一格升人才”,大面积破格提拔,很多“娃娃军”被充实到一线。其中不乏优秀者,快速提升,重金奖励;完不成业绩者,无情淘汰。公司在人员的高流动中,保持整体运做的高效,同样形成令人生畏的战斗力。

  企业经营是以结果论英雄的。万科和上海绿地们的征战才刚刚开始。万科在持续领先之后,被几个强劲的对手超越。公司之间的你争我夺,行业排名此升彼降,就如同体育比赛,各公司所持的不同发展模式被市场这个权威裁判打出比分,所不同的是,在商场中,这样的比赛要一场场持续进行下去,永远不会终止。会有选手出局,但马上会有新的选手顶替进来。

  上海绿地、合生创展成功实现超越,这种跳跃式发展能否持续下去?相对其规模上的优势,管理、人才和品牌上的短板能否迅速补长?万科是坚持自己既定的战略和管理模式不变,继续追求持续稳健的增长,不为对手的超越所动?还是调整步伐,利用业已形成的管理、人才和品牌优势,加快发展,实现反超?

  GE的杰克 韦尔其被称颂,不是因为GE哪一年的业绩格外出众,而是因为GE在他领导下的18年实现持续稳健增长。如果万科能18年保持每年增长30%,那万科就不仅是中国的老大,也将成为全球最成功的房地产公司,王石就是比杰克 韦尔奇更伟大的企业家。

    (稿件来源: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