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金融持续紧缩及其影响(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 17:57 《中国金融》杂志

  

  截至8月末,储蓄存款不仅增速下降,而且储蓄存款结构持续短期化,这种受到了广泛关注。其表现为以下几点:

  其一,储户意愿虽有反弹,储蓄存款增幅却连续8个月回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速下
降。8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并表的各项存款余额为24.53万亿元,增长16.7%,增幅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增幅继续比上月下降。其中,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比上年同期低4.7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增幅连续7个月回落。居民储蓄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居民储蓄意愿并未延续上个季度的下降趋势,而是连续两个月回升。这可能是在第一季度下降幅度较大基础上的反弹,因为这个数据与上年同期相比还低0.6个百分点,而且未来3个月准备购买大件、住房和汽车的人数较上年同期下降。8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新增2280亿元,同比多增加7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同比均少增17.6%,仅财政和机关团体存款增加816亿元,同比多增加550亿元,尤其是企业存款由第一季度同比多增逆转为第二季度同比少增。9月末,各项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速为15.8%。

  其二,储蓄存款结构短期化日趋明显,长期存在的“存短贷长”的期限结构错配的矛盾日益突出,风险有进一步积聚到商业银行的倾向。长期以来,各界对储蓄存款增长过快存有矛盾心理。一方面,储蓄持续高速增长,资金滞留在银行部门,加大银行的压力与风险,造成金融结构不够合理,加上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长期发展滞后,直接融资比重过小,而且预防性储蓄过多,使得国内居民消费不旺,也制约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剧对投资带动增长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一旦储蓄出现增速减缓,又担心商业银行信贷减少,居民消费尤其是对房地产的投资增长过快导致物价上涨。

  各界对储蓄存款下降的现象高度敏感,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存款出现负利率,储蓄的实际收益变为负值成为储蓄分流的诱因。自1996年以来,央行连续降息,利率降幅达78.4%,加上征收利息税,储蓄虽发生分流,但储蓄仍持续高速增长。2003年10月份以来,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一年期存款实际利息为1.58%,减去CPI上涨幅度,存款利率为负;加上居民对物价上涨的预期提高,储蓄意愿明显下降,加剧了储蓄的分流。银行则受益于这种负利率状况,加上准备金利息,商业银行可获得更大的利差收入。但由于宏观调控导致货币供应量收缩,以及银行普遍的存贷款期限结构错配,使得银行对于储蓄分流的反应敏感。

  二是储蓄存款增幅降低使得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明显下降,居民储蓄的增长势头减弱使得货币供给的增长和金融机构超额储备金率逐月递减。8月份,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储备金率为3.1%,比上月低0.7个百分点,接近3%的最低水平。由于商业银行贷款占存款比例的规定最高为75%,而商业银行在上半年的平均新增额贷存比达95%以上,高出上限20多个百分点,某些股份制商业银行贷存比甚至超过100%,吸储压力较大,引发吸储大战。而这可能进一步加剧存款短期化与贷款长期化的错配,从而加大流动性风险。

  三是居民储蓄增速减缓也与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的逐步发展,居民开始调整金融资产结构存在一定关系。这一方面可部分减轻商业银行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压力,完善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促进其他金融机构与银行的竞争;同时对保险产品的投资又可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提高消费倾向。另一方面,在利率体系没有彻底改革之前,利率结构对银行仍是最为有利的;加上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功能发育不健全,微观主体治理绩效低下,储蓄分流使银行吸收的存款增幅下降过快,可能使得分流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银行倍感压力,被迫进一步收缩信贷规模,增加企业的融资难度。

  四是负利率、物价上涨、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可能使得居民的消费支出增加,从而引致储蓄分流。同时,就业机会减少,收入过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居民的当期收入减少,并从储蓄存款中增加当期支出,用于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储蓄存款。

  居民在物价上涨时增强消费倾向,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消费领域。9月份,全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91.3点,稳步回升,比6月份90.1点回升了1.2点,而代表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满意程度的满意指数也从6月份的92.2点回升了1个点。同时,房地产投资达6055亿元,增长28.6%,诸多大中城市的商品房价格都上涨20%以上。其中,难以判断的是,究竟是居民的房地产投资需求促进了房价上涨,还是房价上涨刺激了居民的投资热情。但城镇居民买车的倾向有所降低,受股票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城镇居民投资股票、基金的热情也有所减弱。

  另一方面,CPI指数经过持续上涨之后,消费者对当前物价的满意度有所降低。9月份,认为目前为购买耐用消费品、汽车的适当时机的消费者分别为53%和14%,分别较6月份下降了3个和4个百分点。但由于粮食增产等因素,9月份CPI指数明显回落,达到5.2%,前9个月CPI指数平均为4.1%,说明并未出现物价全面恶性上涨的现象。油煤电运等上游基础性产品价格虽然大幅上涨,但并未及时传导到下游产品上,这一方面是由于存在时滞,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上游产品大多数仍然存在较为严格的管制,市场化程度较低,而下游主要是制造业产品,已经基本市场化,尤其是要面向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基本能够消化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因此,目前并不存在全面通货膨胀的压力。

  最后,由于银行控制信贷,使得一些依赖银行信贷的企业转向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来融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居民储蓄。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的收益率较高,一般利率都高于10%,远高于银行利息。其方式也多种多样,包括通过担保公司、典当行甚至高利贷等方式提供融资。

  总之,储蓄存款分流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的巨大存差现象,迫使其适度减少信贷规模,间接地实现了货币当局收缩流动性、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目标。但如果居民储蓄大量快速分流,商业银行存差压力随之减弱,出于控制信贷风险的考虑,商业银行也会加剧信贷萎缩。目前,如果选择加息,在贷款利率扩大浮动的前提下,存款利率上调具有一定刚性,必将压缩存贷款利差,增加银行成本,挤压其利润空间。

  在防止信贷投放增加过快的同时,既要防止商业银行通过盲目增加贷款来降低不良资产比例,增加当期利润,从而导致信贷规模出现反弹;又要适当掌握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防止走向另一极端——信贷过度过快紧缩。目前,宜保持调控态势,但不加剧调控压力,继续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各项指标的变化。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加快各项改革进程上来,将调控与改革和发展统筹考虑,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债券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等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消除银行对利差的倚赖性,丰富投资者的选择,增加市场的融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存、贷款期限错配的问题,遏制银行放贷的冲动,从金融层面消除导致宏观经济过热因素的影响。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责任编辑 赵雪芳)

[上一页]  [1]  [2]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