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 17:37 《中国金融》杂志

  

  第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国内外
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这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牢固树立和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一要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就要求在领导经济工作中,必须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二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这“五个统筹”的实质,是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多方面协调发展。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健康发展、持久发展。要贯彻“五个统筹”原则,就必须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重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重视扩大就业再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发展文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三要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这是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公正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主要是反映经济总量和速度增长,不仅缺乏反映全要素生产率、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也缺乏反映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指标。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设计一整套评价包括经济、社会、生态和人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以此来引导政府和企业的行为,科学考核政府和干部政绩。要积极推进统计、核算制度改革,以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这就要求必须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很好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看到解决不平衡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发展很不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然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既要努力奋斗,又不能急于求成。

  必须坚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方面。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还很不完善,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尚未根本消除,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生产力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体制性障碍。突出表现在:城乡体制分割,产权制度不健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资本等要素市场发育滞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矛盾加剧,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薄弱,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领域的体制改革任务还很艰巨,等等。这些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任务还很艰巨。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锲而不舍地推进改革。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要继续打好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必须锐意进取,知难而进,必须依靠群众,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围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总结改革以来的经验,根据改革面临的问题和任务,《决定》提出需要切实解决好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六个重要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是深化改革中一个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关键是做到两个始终“毫不动摇”: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并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进一步增强公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与此同时,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是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重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恰当把握。三是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还要根据新的情况加以正确运用和把握,并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四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做到权责一致,既维护中央的统一领导,又更好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五是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和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六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注意把握好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和节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决定》提出的六个“正确处理”,蕴涵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决定》的精神,必须努力学会运用科学思想方法,正确处理改革中的各种关系,避免片面性,以确保改革继续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