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美国通胀之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 10:07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FN记者 陶冶 随着近期能源价格的持续回落,很多人认为笼罩全球的通胀威胁可能会就此得到缓解,各国央行调控通胀的神经也可以稍微地松一松了。也许,在不少国家的确如此,但日前美国《商业周刊》发表文章认为,这个命题在美国难以成立,因为美国的通胀局面实在是另有隐情,高油价的背后隐藏着更具持久杀伤力的高热经济。
数字表明,即使是在过去一年来油价高企以及飓风来袭的背景之下,美国人的消费需求仍在快速上升,甚至到了美国现有生产资源难以为继的地步。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美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在4%左右,单季经济增幅从未低于3.3%。这一趋势远远超过了公认的3.25%的美国经济增长上限,给现有的劳动力、产能及分销渠道带来巨大压力。虽然近期包括汽油在内的部分商品出现价格走低趋势,表明未来数月美国的整体通胀数字可能会有所好转。但事实上,能源账单的减少不过意味着美国人可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商品的采购和支出,刺激消费者需求的提升,进而导致原来相对集中的价格上扬发展为广泛的价格上扬。 从目前的价格指数来看,能源外商品价格指数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升温迹象。10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和核心价格指数均较9月份上扬0.2%。受能源价格影响,10月份美国批发价格指数上扬0.7%,而核心批发价格指数则下降了0.3%。但是,需求的持续上升暗示未来数月核心通胀极有可能出现上扬而非回落。过去几个月的情况更是表明,美国人的消费需求可谓生生不息,即使是飓风来袭和油价高企都没能撼动其国内消费者支出的强劲势头。相反,仅仅是9月份汽车行业的一项员工打折计划就能让人们疯狂解囊,进而大幅推高全国的消费者支出。据美国商务部报告,10月份全美零售额较9月份回落0.1%。但去除汽车行业打折后销售大幅回落的因素,美国当月零售收入实际急升0.9%。如果不是汽油价格轻微下降,这一收益还会更高。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能源价格的走低持续推高消费者购买力,则美国未来数月的零售收入极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目前,美国的平均汽油价格与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后相比已经下降了25%。汽油价格下降25%使得美国家庭的购买力增加了800亿美元左右,毫无疑问这笔资金将流向其他消费支出。目前已有不少零售商表现出对年底采购高峰的十足信心。比如,沃尔玛预计其店面销售将实现同比增长3%到5%的良好业绩,许多公司的高管也对美国长假和长假后的收入表示乐观。 当然,强劲支出本身不会自动引发价格压力,存在于经济增长和通胀前景之间的关键环节是供应链上的持续吃紧。美联储对于工业产出和产能的最新修订表明美国公司使用的可用产能高出预计水平。也就是说,第三季度制造业运营率平均在78.2%左右,较上月数据高出半个百分点,工厂的生产活动保持强劲。另外,生产面上的紧张还表现在商品交付周期上。据供应商管理学会提供的数据,10月份美国商品交付周期为一年多以来最长纪录,而过去两个月中交付周期的延长量也是创下了近26年来的最高水平。 这样,企业不得不动用库存来满足增长的需求也就不难理解了。今年第二、第三季度,美国企业的实际库存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这是美国自2001年经济衰退以来首次出现企业实际库存连续两个季度持续下降。上一季度汽车行业的部分商家已经出清库存,各大汽车公司已于本季度加紧生产以满足新一轮促销计划可能引发的需求上扬。事实上,继2004年和2005年初的稳定后,美国的库存与销售比率再次下滑。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供应趋势将构成明显的通胀警告信号。生产瓶颈、交付延长以及库存供应短缺导致企业抬高价格更加容易。与此同时,短缺的还不仅仅是商品,拥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工人也同样紧俏。上个月,美国失业率回落至5%。劳动力市场趋紧大大推升了劳动力价格,在截至10月份的半年时间里,生产工人的平均小时工资涨幅在3.4%左右,为近两年半来最快增长。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生产力的提高是否会平衡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到目前为止情况尚保持乐观,但随着生产力增长速度的放慢,这种平衡很有可能会被打破。为维持利润底线,厂商将不得不提高价格以转嫁压力,其直接后果必然是全方位加大通胀压力。 因此,除非美国经济在2006年上半年能有所放缓,以减轻企业在满足需求方面的压力,否则即使能源价格继续回落,美国的通胀压力仍然会只升不降。更为重要的是,走低的能源价格本身可能不会成为明年美联储利率决策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