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5月22日上海·青浦国际论坛实录(9)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2日 15:40  新浪财经

  魏小安:各位上午好。我来之前我不知道到底应该讲什么,但是昨天来了以后,看了一些材料,我准备了一个题目叫上海世博会,逆势而上的凯歌。这次我们的论坛口号叫“共享世博  共谋发展”,这个享,我觉得有点不适合,我觉得应该叫“共促世博  共谋发展”,因为我们现在正面临着整个世界的快速变化当中,金融危机演化为经济危机,总体来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逆势,在这个逆势当中,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应该说是一个新局。有可能会成为我们旅游发展的一个热点。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消费的一个亮点。所以我们有必要共创一个新局。今天我想谈几个看法,第一个是关于世博会。

  世博会到底是什么?我们很习惯于把一些事情,意识形态化,把一些东西政治化。所以一说世博会就说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我说第一个世博会是一个世界民族的大会。因为有半年的时间,首先我们要有一个轻松的心态。第二是世界科技的大展示。毫无疑问,所有的国家都希望在这里展示自己比较高新的东西。第三是世界品牌的大聚集。第四叫做世界文化的大表演。这种表演实际上在世博会的过程当中,这种文化性的交融,文化性的碰撞,文化性的展示,可能更成为一个亮点。所以整体来说,对于世博会我们应该有一个从容的态度,应该为世界各族人民提供方便最终形成一个欢乐的汇聚之地。如果我们这样想这个事情可能会轻松一点。

  因为北京奥运会去年结束了,我们作为北京市民都有很深的感受,我们这个事办的太较劲了,我希望世博会不要这样。

  第二是我们为什么要办世博会,我们希望通过世博会展示我们中国的形象,世博会也创造了上海的机遇。但是实际上我觉得这个世博会更重要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个交代,这是我们对世界的一份责任。很简单,中国现在是一个经济大国,世博会也不是第一次办,办了很多届了。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再不办一下能行吗?当然更重要的,如果说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说,涉及到长三角的发展。而且这一次上海世博会,超越了上海自身,这是一种非常大气的做法,客观上也需要这样做,毫无疑问也会拉动我们长三角的发展,同时也确立了在全球化当中的位置。换句话说,为什么中国要办世博会,一个是促进我们的发展,第二是体现我们的国家形象,第三要提升我们中国的文化形象。客观的说,中国的文化形象不怎么样,国家形象也不怎么样。刚刚建国的时候,我们是政治的形象,改革开放30年我们是一个经济国家的形象。

  第三,世博会应该怎样办?我觉得世博会无论说现在提出这样那样多少个目标,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平安世博。我们办奥运会的时候,一开始叫争取办有史以来最好的奥运会,最后我们退,退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最后就退到一个平安奥运。所以我看也是平安第一。当然这个平安第一就会有很多的递减,容易形成一个内敛,本来有一些世博会是非常开放化的,碰到一个事情我们只好收缩,但是不能自娱自乐,这里面要把握好这个度。你说半年时间几千万人,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逆势而上的问题。如果说明年的经济危机继续持续,恐怕就不是一个经济危机的事情,就是金融危机转化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转化为社会危机,社会危机会转化为安全危机,安全危机很自然的就会转化为恐怖主义的活动。如果说我们这一点可以防的住,我们世博会就成功了。总体来说我们要有一个平和、正常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事情。如果说我们这个事情还是那么较劲,较来较去,我们的商机就没有了,很多事情也会发生变化。这是我简单的谈一下世博会。

  第二个看法是关于国际化。我们说了多年的国际化。而且在国际化发展当中,确实我们的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有很多事情我是介入的,我也有很深的体会,1995年的世界妇女大会,当时我们经过千辛万苦,我们和什么什么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后争办了世界妇女大会,最后发现我们被人忽悠了。而那个时候我们对这个事情非常的紧张,而且不是一般的紧张。之后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那时候我们称之为如何如何大的博览会,最后发现也不过是如此而已,但是当时是国务院副总理挂帅,各个部门全面介入,把这个事情当作天大的事情。只能说明,我们对国际根本不了解。一直到2008年奥运会,我们才算真正明白国际化。在这个国际化的过程当中,第一个是我们的国际化程度在提高,第二国际化本身也在变化。实际上说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中国这150年以来,被人欺负习惯了,我们就是一个弱势民族的形象,对什么事情都不服,所以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好。但是人家真正的国际化追求的是性价比,而我们恰恰在这方面,说到底这是一个弱势民族的弱势形象。如果说上海世博会举办完了,还有什么样的大的活动我们不能办呢?我们还有必要把一个事情看的那么重吗?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大体上还处于这样一个状态下。如果说上海世博会可以使我们的民族,整个国家的国际化程度提升以后,我觉得这个活动没白举办,至于说性价比如何,这笔帐我们暂时还算不了。

  这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经验,我们长三角可以拿世博会去忽悠别人,我们千万不要拿世博会忽悠自己。不要认为上海世博会商机无限,任何事情商机都是有限的。而且很多事情,比如说7000万人我们觉得人口很大,但是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7000万没多大就我们长三角的人一人去一次就足够了,所以这个指标并不重要。我们不能说过渡的内角化,不能说把所有的活动都自娱自乐了。我的看法叫商机有限,发展无限。所以上海可以忽悠长三角,长三角可以互相全国,全国可以忽悠世界,但是千万不能忽悠自己。否则的话,很可能会盲目发展,盲目投资,最后不能达到好的效果。所以关于国际化我归纳了18个方面。

  我觉得这18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需要我们研究。第一个叫国际化视野,从地方到世界,在横向比较当中发现差距。比如说上一届世博会日本,我看日本就没有搞的惊天动地,人家也没有必要把这个弄成一个什么永久,办完了,房子一拆就完了。所以我们就觉得不可思议,觉得没有抓住商机。但是什么是商机呢?

  第二个是国际化理念。从传统到文明,尤其是强化高端文明。

  第三是国际化思维,从自身到超越具备前瞻性。我们用不着一天到晚的担心错过机遇,担心不能赶超,担心别人看不起。

  第四是国际化资本。

  第五是国际化机制,从引进到创造。说到底机制是根本,政策是基础。我们老讲一个政策,真正国际化没有那么多的政策可言,凡是强调政策一定是中国的,而不是国际化的。

  第六是国际化运作,从接轨到发展,国际化本身也在变,我们要研究自身的原生变化。

  第七是国际化规则,从接受到介入。我们需要介入到规则的制订当中。

  第八是国际化市场。

  第九是国际化分工。我们的制造业在国际商大体上处于垂直分布链的末端,但是服务业不同,尤其是旅游业,旅游业可以跨越,直接进入世界的水平分工行业。

  第十是国际化组织,也需要我们做一系列的研究。

  第十一是国际化心态,从紧张到从容。多年的落后使我们的民族心态紧张,怕别人看不起,现在可以从容,但是不等于不重视问题的存在。关键在于有一些问题是阶段性的,主要靠发展解决。所以需要从容建设,有落后的一面是正常的,也需要从容运营,有投诉也是正常的。

  第十二是国际化的人才。

  第十三是国际化的产品

  第十四,国际化的设施,从豪华到文化。我们所体现的豪华只是一种暴发户的豪华而已。

  十五是国际化的环境。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