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刘国华:灾备管理应成为国家战略(8)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 15:01 新浪财经

  日本可是说世界上构建全程灾备管理体制最成功的国家之一。自1990年代以来,日本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以内阁首相为最高指挥官的灾备管理体制,负责全国的灾备管理。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地下一层建立了全国“灾备管理中心”,是应对包括战争在内的多灾种、全风险管理体制。

  日本灾备管理体制最突出的三大特点是:健全的灾备管理的法制,日本中央防灾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国民防灾演习,每年9月1日定为国民“防灾日”,这一天全国举行防灾演习,以提高防灾意识与能力;完善的财政金融保障措施。

  中国当下“分业体制”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行政“条、块”体制原是为适应计划经济建立起来的,最近十多年来,为适应改革和发展新形势,行政体制进行了较大改革,但其依据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而未能把“灾备战略”纳入考量。因此,导向统一灾备管理体制的路径,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新的立法架构作保障(a new disaster management legislative framework for a uniform approach to disaster management)。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深化,这一步迟早要做,尽管不可避免要触动部门既得利益。

  为此,我呼吁,要把构建全程灾备管理体制纳入经济社会规划发展战略中,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这也是突破过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科学发展观和“人本中心”执政理念的必然逻辑。我建议,今后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提出:把科学发展观与灾备管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把经济社会建设和灾难预防、应急、恢复、重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全程灾备管理体制中的社会协作

  龙希成: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被网友称作“最牛校长”。你们邀请他与会演讲,是否借机炒作?

  刘国华:我们邀请叶志平校长作报告,出于严肃的考虑。

  联合国提出2006-2007 减灾战略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Disaster Risk Reduction Begins at School)。其核心有两点,一是提高学校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能,二是把减灾演练纳入学校教育的课程或活动中;换言之,“在”学校和“通过”学校提高抗灾能力(to promote disaster resilience in schools and through schools)。这个含义很深刻。学校是培育长期集体价值的最佳场所,因而最适合通过教育手段来建立“防灾抗灾文化”(suitable for building a culture of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silience)。

  叶校长事迹已被大量报道。他克服困难设法筹资加固教学楼,多年坚持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练,他还备有多项应对紧急情况的预案。确属难能可贵!效果是,虽然紧临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但桑枣中学全校2300名师生无一伤亡。我们期待叶校长的报告能够让全社会认识到,把灾备意识纳入普通教育当中、保障师生和学校建筑物和设施安全,应该成为国家灾备管理首要环节之一。这也是联合国减灾战略“减灾始于学校”主题的目的所在。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