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刘国华:灾备管理应成为国家战略(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 15:01 新浪财经

  政府之“手”贯彻灾备管理的全过程,从灾情调查分析到灾备规划,从防灾减灾到应急救援,从灾后评估到恢复重建,从灾备科研到国际合作。当然,公众的灾备意识和防灾演练,公民社会的积极参与,甚至企业和机构的商业服务,都可以在很多环节为国家灾备管理战略的实施提供配合和协助。

  龙希成:为什么是GDS发起筹备这次研讨会?有何商业上的考虑?

  刘国华:灾备是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中国处在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临诸多挑战;其中,灾难的易发、频发,将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为总结中国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制的经验,分享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灾备管理的经验及启示,探讨构建新的中国灾备管理战略和体制,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公共机构与企业灾备对策及最佳实践,并透过媒体向公众传播灾备管理的最新理念、思想和知识,我们发起这次研讨会。

  我们得到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的积极回应,共同主办研讨会。国内以往的研讨更多限于涉灾部门范围内,思路还不够开阔,未能形成“全程灾备管理”概念,在认识上未能把灾备管理上升到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战略高度;而且,在当今全球环境和气候快速变化情势下,忽略灾备,对任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来说都隐含着巨大风险。从应邀与会的专家组合也可看出此次研讨会的新意:有来自一线的抗震救灾指挥,有经济和社会战略学者,有国家防灾减灾领域的决策官员和资深专家;有国际灾备管理领域的权威。

  毋庸讳言,机构、企业和公众灾备意识的加强,国家和地方灾备体制的构建,对于我们作为灾备管理服务商的前景是“正相关”的。实际上,一个国家灾备管理战略和体制的有效运作,必然包含政府机构、社会协助和商业服务三方面的良性互动。在这个意义上,从事灾备服务是基于我们的责任、专业与共赢价值追求。

  理解灾备管理

  龙希成:究竟什么是“灾备管理”?

  刘国华:我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状况基于行动,行动源自观念。所以,真正的命题是,“观念落后就要受到惩罚”。我们要真正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灾难,就必须要有一个全程灾备管理的观念。

  灾备就是备灾,主要指事前的防灾减灾(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即针对灾难的预防(prevent)、消减(mitigate)与准备(prepare)的组织活动。其实,在信息安全领域,本来有“灾备”这个行业术语,但IT业所谓“灾备”即“灾难备份”( disaster backup),实际上是信息系统与数据的备份。需要特别指出,英文语境下“(information) disaster backup”直译成“灾难备份”,缩略成“灾备”,无论语义上还是逻辑上都有很大问题,因为“灾难”本身根本无法“备份”,只有数据才需要备份。因此,这种IT思维模式下的所谓“灾备”,与我这里的灾备概念,根本不同。

  灾备管理(disaster management)是指,基于事前的预防和准备,以灾难的消减、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为中心环节,组织机构所开展的各种资源规划、协调、整合与实施的全过程管理,也就是事前控制、事中应急与事后恢复的全程一体化管理。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