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刘国华:灾备管理应成为国家战略(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 15:01 新浪财经

  灾备管理以防灾减损为出发点,以提升防灾减灾、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三阶段“能力”(capacities)为目标,能够长期随时防备、有效应对灾险,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灾备管理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管理科学。它是适应当今社会环境、气候变化以及技术发达、多种资源和业务整合集结条件下灾难易发、频发、突发、并发的特点而产生的,其目的是:研究现有条件下,如何通过科学统筹,组织和配置人力、物资、信息与时间等资源要素,提高预防、应急与恢复重建的效率与绩效管理水平。

  灾备管理学既是国际上新兴的专业领域,也是综合性交叉管理学科。

  龙希成:你用“全程灾备管理”概念,“全程”二字怎么理解?

  刘国华:“灾备管理”本身是系统工程,涉及多灾种、多阶段、多对象、多部门和多专业、多层次的参与和协作。

  从时间上看,灾备管理涉及三个阶段。在防备阶段,首先是确认易受灾险的区域(the disaster vulnerable regions or ccommunities),其次是建立灾险的识别与监测(disaster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monitoring)和预警体制(the early warning systems),如前不久北京市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界定面临威胁时的蓝、黄、橙、红四色预警标志;应急阶段也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一是应急救援(emergency relief)。接下来第三阶段,如果应急响应及时有效,则达到排除灾险的目的;如果灾难确实发生,则在应急救援之后,有一个恢复重建的过程。

  灾备管理的对象,包括人、核心资产和重要信息(系统)三项最重要的资源。人是灾备管理的首要对象,在事前阶段主要涉及公安与消防部门、寿险公司及人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的“人防”措施。在事中与事后阶段分别涉及应急救援、医疗救治及赈灾款物的管理。保全核心资产与信息系统是灾备管理另外两项重要职能。核心资产的灾备管理在不同阶段都涉及公安、消防、财险公司等公共机构与企业的介入,而信息系统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在于公共机构与企业数据与系统的备份及业务恢复功能,以保证业务连续性管理(BCM)为目标。

  “信息”与“灾备管理”紧密关联。一方面,现代社会是网络信息化社会,几乎所有重要部门与组织的业务运作与管理都是基于“数据流”方式在信息系统上运作完成。因此对于重要信息系统的保全、备份和恢复是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流动介质”是灾备管理决策与执行的基础,灾备管理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防灾、减灾、救灾各个阶段的业务与整合化管理同样必须基于“信息”,展开规划、组织、协调和实施。在现代组织机构管理的一切资源配置与整合过程中,信息资源居于“枢纽”地位——灾备管理体制的指挥、协调与组织实施,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物质资源的调配,都是透过信息资源这个“中间件”来完成。信息起到开关或调节器的功能,决定其他各类资源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到适当的部位、以适当的方式运用。因此,“信息”是导向灾备管理协调、高效的“关卡”。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