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后奥运效应”会否击中北京奥运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19:49 《财经》杂志网络版

  从历史经验来看,奥运会前经济加速、会后经济下滑的效应,更多应验在一些小国,大国不在此列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记者 胡润峰】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无疑是2008年里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其对北京和中国经济的影响亦广受关注。在12月10日举行的《财经》年会“2008:预测与战略”上,多位嘉宾就此献言。

  北京奥组委顾问、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表示,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影响,但是经济的发展决不会靠奥运会来推动。仅就北京市而言,据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北京市近七年GDP年均增长12%,奥运会的贡献率只有0.8%左右。

  魏纪中认为,奥运会对北京和中国的发展确有影响,其影响更多在于,国际奥委会是用一个现代化的要求来要求北京,而现代化的标准包括环境、资源、人权、社会公正等多方面。这大大促进了北京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步伐,北京做好了则对全国有示范的作用。

  魏纪中同时表示,他反对一些“绑架奥运会”的现象,如在房市、股市、物价都拿奥运会来说事,产生一些非理性的投机性预期。这样一些说法实际上并没有很多根据,一旦形成气候则会造成奥运会期间的某些波动。

  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则依据具体数据分析了所谓“后奥运效应”。“后奥运效应”是指奥运会以后主办城市乃至国家经济往往会下滑,其成因主要有:奥运前的投资剧增,奥运年里观者如云,消费收入激增,奥运后大量的体育设施需支付庞大的维护成本。三重因素叠加,导致奥运后经济下滑。

  朱民介绍,作为北京奥运的赞助商之一,中国银行考察了60年来的12届奥运会的情况,其发现颇有意味。在这12届奥运会中,有八届里奥运筹备期八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奥运筹备前八年,GDP增幅为0.3%-2.5%左右;在12届中,有九次奥运举办后八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奥运筹办和举办年的增速,其幅度在0.4%-2.5%左右。看上去,奥运准备期间经济增长比较快,奥运会下滑好像是一个事实。

  但是深入分析则发现,在奥运筹备期间经济增长超过之前的都是小的国家,大国例外。美国1996年、苏联1980年、德国1972年都没有发生这样的现象。在奥运以后,整个经济下滑的案例里,也都以小国居多。

  朱民认为,由此可见,奥运期间的经济增长幅度和一个国家的规模有关,大国不在此列。原因为大国的经济规模很大,奥运会对大国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还是相对有限,奥运会后的拖累效应也不显著。

  三星经济研究院院长朴胜虎则介绍了1988年首尔奥运会的经验。从1983年到1988年,首尔奥运会的筹备对韩国的经济贡献率大概是2%;首尔奥运会结束之后经历一个短期的经济下滑,但是影响不大。

  朴胜虎反对仅仅从GDP衡量奥运会的影响。他表示,还要看首尔奥运会对韩国国家产生的品牌形象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提升的无形价值。朴胜虎称,首尔奥运会使大韩航空、三星等公司成为全球性的品牌,1988年奥运会成为很多韩国公司走向世界市场的一个起点。

  伦敦中国代表处(北京)首席代表刘桐渤则表示,下一任奥运主办城市伦敦对奥运会的经济拉动效应非常看重。“魏老说北京奥运是‘政治、政治、政治’,我觉得伦敦奥运就是‘经济、经济、经济’,一定要通过奥运会来拉动经济。”

  刘桐渤介绍,英国之所以积极申办奥运,就是希望借机发展伦敦的东部地区。伦敦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只相差十几公里,但是

房价相差一倍到两倍。伦敦发展署现在已经投资30亿英镑在伦敦东部征地,希望借此开发伦敦东部地区,拉动伦敦经济,从而带动整个英国经济。“现在伦敦GDP占英国四分之一,是整个英国经济的火车头。伦敦奥运会不会带来经济上的减缓,只会加快其发展。”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