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2006并购重组高峰论坛10月29日(下午)(8)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 15:29 新浪财经

  接下来我们要跟大家探讨一下第三部分的内容,就是典型收购内容和案例的说明。在这里面我想说一下典型收购类似,实际上我们刚才讲不管是30%以下,这都是取得股份一些形式。收购主体不一样,又可以划定特殊收购类型,收购主体是管理层也涉及到融资。简单从字面上看,管理层是收购主体做收购,这里面对管理层收购,现在新的上市公司管理办法应该是非常严格,远远大于以前宽松,应该非常严格。这里对管理层收购,对管理层存在违法公司法诚信义务禁止收购,《公司法》149里面有详细规定。第二,这里边专门有一条,我也感到很纳闷,当时我们跟证监会并购处的有关领导跑这个问题,我们也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写。其他都是对信息披露上更多、更详细的要求。

  总的来说对管理层收购这种方式,具体这种类型,应该讲除了我们对上市公司收购要求以外,还增加独立董事数量要求,包括表决有三分之二董事同意,还有二分之一同意,难度比以前加大很多,在座还有做管理层收购,还真要注意一点。以前我们做了几个上市公司,

证监会还是比较容易,国资委这个地方难一点,证监会还比较容易。

  接下来还有外资收购,在典型案例当中,实际上外资收购很简单,外资收购从法律法规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就是三方面的规则,一是向外商转让国有股和法人股通知,我在这个理解过程当中,我感到有一点纳闷的地方,后面不管外国投资者给上市公司管理办法也好,还是外国投资并购企业规定也好,有很多内容是不完全一致的,没有说前面的文完全失效,这里面可能在操作过程当中,比如税收问题,我的理解不管是超过25%还是不超过25%,税收都是按照原来上市公司老的东西来进行办理。但是按照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里面,如果25%以上,发一个外资并购大于25%,在执照上注明一下,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税务部门规定,似乎应该享受外商投资企业,这明显跟2002年11月1号规定,我的理解可能不一定对,我觉得是矛盾的,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希望在座也能给我一个答案,我感觉这里面有一些问题,操作过程有矛盾,没有说这个文失效,又没有衔接问题。当然其中还有一些其他,可能是小的,不是很协调的地方。实际上外资收购上市公司,更多应该参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管理办法,因为后面出来十号文里面,外资并购企业也专门提,先要遵守外资并购战略投资办法,同时也要考虑到十号文的要求。外资并购原则,上午其他专家也讲得比较多,这里我不具体讲了。

  地下发行审批程序,我感到外资收购当中比较难,程序上董事会要批准,股东大会要批准,上市公司与收购人签署协议,这里面股东大会要批准,如果有恶意通过还比较难。报中国证监会发出要约,上市公司到

商务部领取外商投资证书,并且办理变更手续,通过定向方式外资收购基本程序,这里还有协议转让。最不可理解就是协议转让,我是现在公司股东,我要把股份转给外资,还要经过股东大会批准,因为股份公司股份去转让,有些公司有优先权,股份公司里没有对这个做特别约会,我把股份转给外资怎么要经过股东批准。

  要约收购报商务部同意,这都是要约收购程序问题。再有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要求,主要是反垄断要求,具体大家可以看一看规则。

  接下来重点跟大家分享一下具体的案例。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案例,主要是五个,都有它们的代表性。实际按我的理解,要进行收购除了原则要求以外,更多是怎么促成交易。比如美罗药业收购这个案例,这个案例涵盖了各个方面的东西,它是间接收购,因为是通过集团,是集团改制的方式。第二个,这里面持有上市公司变化要超过30%,涉及到全面要约的问题。第三,改制几个股东当中,第一大股东又涉及到外资收购问题,所以这个案例其中还涉及到一个问题,改制之后美罗集团第二大股东,又是美罗要约高管,又与管理层员工持股,或多或少有一定关系,这是非常全面和综合的案例。这个案例应该讲进展还是不错,而且通过改制、收购以后,企业最近这两年效益应该是在稳步提高,今年跟去年比业绩有比较大的提升,这个案例是在2004年完成。我们作为策划有些东西不便于说。现在已经过了保密期,方方面面的手续也很完善,有些东西可以跟大家做分享。因为这种方式一个是国有企业改制,改制过程当中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大的背景下面进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制运作。在这个过程当中外资也参与到企业改制,这里面美罗药业有一块医药连锁,因为这个行业在2004年的时候还属于商务部特批,因为商业零售达到连锁店这方面的限制,当时是报了商务部批准。程序上面,美罗集团有改制方案,先报大连市主管部门认可,然后再报国资委,然后再报商务部,在这个过程中也做了信息披露,比如做这个事儿可能导致股份收购行为,等到这些批准以后再发出全面要约。中间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价格不一样,当时按照法人股价格出价,当时是20%的现金放在银行,然后来发出要约,流通股基本上没有卖的。所以顺利地完成了全面收购要约完整操作。这个案例当中可以看到美罗集团改制过程当中,目前为止这个案例比较成功,公司业绩确确实实得到提升,员工收入都有好的改善,大家也可以进一步关注。

  第二,亚宝药业MBO,这都有公开信息。亚宝药业这个企业也是中国体制特殊产物公司,它的前身是濒临破产很小的集体企业,就是因为一帮管理层辛辛苦苦把它做起来。面临成果到底是谁的,都面临这么一个问题,这样作为当地政府也非常开明,因为确实以前是资不抵债。政府在处理方面尊重事实,承认管理层的贡献,在改制方案上还是比较支持。实际上这里面有两个操作,从45.57%比例把它变成两部分,防止其他再来收购,是一个非常有效措施,把比较大的股份转给管理层认同的战略投资者,这样如果战略收购,这个比例跟国有剩下23.83这个很贴近,任何收购方再来收购都要认真掂量能不能做这个事。实际上这个操作从战略上打消了一些人的企图,然后名正言顺做了MBO收购。对山西绿城制药厂进行改制,十个自然人持有公司70%的股份,另外30%还是公司。这样顺利合法完成企业的MBO。

  最近我们平安证券在做三个券商操作,广发是其中一个,从信息披露上没有特别强调的地方,应该讲广发上市是在券商上市大的背景下历史性产物,严格按照规定有很多属于创新和突破的地方,这我不多讲,因为这个案例我们在做,也不便于多讲,公开信息我跟大家做分享。实际上看流程也比较简单,就做借壳,把沿边公路现有业务接过去,在这个过程当中沿边公路其余股东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股,就做成完美新的中坚状态。在这个情况下,再定向发行新股,然后与广发证券进行换股,达到借壳上市目的,这个流程还是比较清楚,也不是很复杂。里面吸收合并,大家如果留意到,我今天讲收购的时候我没有讲吸收合并,整个上市公司管理办法也没有提到吸收合并,但是翻开任何一本海外的书,吸收合并都要介绍一种形式。目前国内吸收合并方面,应该更多还是试点和探索,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原来上市公司就我不完全统计,原来发生吸收合并大概也就六七起案例,都是有政治导向。这里面我讲上市公司收购比较难还是资金问题,不管是通过发行股票方式解决收购资金问题,资金都是重要方面。这里面我讲我们部门做的信托案例,供大家参考,接下来在收购过程当中感到资金不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合并安排融资。公司名称我把它隐去,名称我不详细介绍。上市公司控制中,希望通过融资方式用它的股权做融资,说白了我有上市公司股权,但我还想融资,我把股权做抵押方式来做融资,这里面我给他们做了一个亿的融资,这里面他把他的股权质押给我们,我们给他提供一个亿的资金,时间一年半。大家都知道股权分置大股东锁定都是一年,一年半有足够时间,要还钱可以减持一部分股份,可以还一部分钱,时间是一年半。然后我们给他发了一个股权信托的产品,因为当时出来的时候正好股市非常火,因为对我们公司来讲就无所谓,保险资金也多,三千亿总资产,有200亿可以投资,当时销售还困难,当时股市特别火,大家天天追涨停,以往信托产品都特别好办,根本不担心,一出来内部给好处我们才卖给它,当时没有做太多销售,后来我们就自己把它买了,然后通过营业部把它卖出去。通过这个案例我给大家启示,如果大家在收购过程当中如果资金不够,实际可以参照这种方式,可以把你想收购部分,名以上在平安信托下,我们可以给你提供过桥支持,具体利率比银行高一点,时间可以给你长一点,这样对你来讲非常有利。而且信托给你的资金可以做再投资,因为银行给你的融资有一些限制,信贷资金不能做权益性投资。另外信贷资金的用途和实际股权是不是能完全对应起来,包括证券会在审核当中有一些障碍,这方面在收购过程当中可以考虑这种方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