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跨越城市经济的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16:19 《全球商业经典》

  跨越城市经济的“坎”

  城市群新概念

  迎向“蝴蝶经济”时代

  文:韩斌

  长三角面积仅占全国的1.1%,人口规模只有全国的6.3%,却创造出了18.6%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果我们把长三角视为一只蝴蝶,则上海就是蝶身,北边有江苏沿江8市构成的经济圈,南边以浙江环杭州湾7市环绕的经济带。只要抖动蝶翼,蝴蝶将翩翩起舞,展现炫目风采......”

  两年前,记者在一次大陆台商经营论坛上,听到一位台商老板向江苏省台办抱怨:在江苏免检的产品不仅到了上海市还要再检,甚至在同一个省内,这个城市的免检商品进入其他城市还要再从上到下“跑一趟”。这实在让许多企业吃不消,“时间成本、入市成本太大了”。这段谈话当时引起很多与会者共鸣,纷纷发言吐苦水。其实据记者事后调研,不仅台商,许多在苏州设厂的外资企业和民企,也都有同样感受,它就是:长三角虽然有着地缘和资源经济的紧密关系,但是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圈核心却没有扮演起区域经济“大哥”的功能。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江浙与上海都存在很多程度的竞争。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建设和上海洋山港建设为例,上海希望机场和洋山港带动浦东、南汇和奉贤的发展,同时也巩固上海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但这却使得苏州和无锡外商企业产品出口原先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多出一小时,使上海与江苏在招商引资上直接产生竞争,也跟宁波在海运港口上产生正面冲突。

  浙江省嘉兴市市长陈德荣对记者说:“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上海处于中国东部地带和黄金水道的尽头,有江浙两地为依托,长三角已被公认为是全球第六大城市群和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总量比重上的要求,但长三角在区域一体化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经济一体化未形成。特别是由于行政区域的限制,生产要素还不能自由流动,各城市之间经济要素间的流动受到严重阻碍。”

  江苏吴中集团战略投资顾问吴鹏杨认为,长三角虽然经济总量很大,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中心。按照国际标准,称得上国际经济中心的城市,其GDP必须占全国15%左右。如此计算,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上海市远远达不到国际经济中心的要求。如果按照现行的行政区划,上海市的GDP要达到15%的比例至少还需要40年;但是,如果把江、浙、沪的15个城市作为一个城市群,目前整个长三角已经创造出占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因此,上海要确立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离不开江浙这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类似看法的并不仅有江浙两省的声音,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分析,一般都市圈互补的格局,可能分成生产在农村,消费在都市的分工。利用上海在资金、信息、航运、国际贸易集合,四条血脉带动江苏与浙江的经济起飞。“以上海为中心为蝶身,带动蝶翼(外围长三角城市)起飞。”也正是上海走向国际级都市的必要手段。

  上海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认为,长三角发展为全球第六城市群独特优势是毋庸置疑的。这种优势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高度化,二是市场要素起到了基础性配置,三是区域合作比较紧密,四是高新技术产业比较突出。因此,不论是上海或江、浙两省政府单位.都会放下城市经济的门户之见,敞开心胸迎接长三角经济时代来临。

  扮演城市群核心角色

  上海应敞开城市经济的大门

  在记者为期三周的长三角城市实地采访中的确发现,经济圈内城市竞争的“坎”,已经逐渐在被合作所替代。例如,在上海虹桥机场区域的西侧,上海市政府已经决定投资一个世界最大的交通枢纽中心,未来将把京沪高速铁路、沪杭磁悬浮等多条轨道交通线汇集于此,浦东、虹桥两大机场将由磁悬浮贯通。城市交通专家孙剑认为,这是上海为了缩短江浙沪之间的距离,降低商务物流成本,因此把交通枢纽最后放在虹桥机场附近,目前最终的规划方案已经成型。在这片占地26.26平方公里的区域,将会通过6条轨道线,形成“五纵一横”的布局。为以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注入发展活力。

  在长三角城市融合的大趋势中,江苏省的表现也特别明显,过去,江苏靠发展小城镇来解决工业化,后来发现,建小城镇太不合算,所以干脆整个都市圈的设置和城市定位都考虑来配合上海。于是,在1999年到2001年间,有1.5万个村庄和几百个镇从江苏省的版图上消失——传统意义上的村民已不复存在,农民变成市民,农村、小城镇变为大都市的近郊区——这一点从沪宁高速公路沿线交替出现的城市——工业区——城市路牌即可找到感性的认识。

  苏州大学工商管理系主任孙永正认为,目前苏州计划将经济重心东移,接近上海,上海计划城市重心西移,东西联动,都被认为是上海主动服务长三角都市的战略规划。

  据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研究部负责人沈玉芳教授介绍,长三角各个城市现已基本完成了各自的市场体系建设。江苏、浙江发展出一批规模大、辐射广的轻纺产品和小商品专业市场。上海已初步构筑了资本市场、资金拆借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各类生产资料市场与消费品市场。一种新型的产业链正在长三角形成。

  上海市政府去年发布的城市经济结构报告中指出,上海第一产业的比重从2000年左右的10%下降到了6%至7%,第二产业从60%下降到了50%,而第三产业从30%上升到了40%。报告说,这表明上海作为第六城市群核心城市已经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化,从原来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调整转向了战略化调整,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事实上,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总部经济的角色早已成为企业界的趋势。以最近浙商企业纷纷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为例,投资上海的浙商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上海投资总部距离需求地的市场反应最快,一般在温州三天才能得到的销售资讯,在上海两个小时就可以得到,这使得一年四季的服务服装生意,可以比总部设在温州时,市场反应速度快几倍。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城市中心可供利用公共空间的萎缩,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将总部迁移到具有政策优势和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郊区,以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同时,城市中心CBD(中央商务区)已经不能满足一些企业对大面积办公楼的需求,尤其是具有生产研发部门的大型企业,于是在郊区购置总部楼宇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城市群内错位发展

  由资源争夺改为一体化都市圈

  在新蝴蝶经济的融合中,“机会往往就蕴藏在都市群的城市化建设之中”。

  在扬州和南通,作为苏北城市的门户,扬州市市委书记季建业重新开始城市化景观改造工程,以扬州瘦西湖为中心,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提升经济活力,让千年古城扬州重新回到消费城市的重镇。在当地投资的扬州京华城副董事长沈辉庭告诉我们,现在的扬州更像是一座新兴的都市旅游消费城市。季建业也告诉记者,2006年扬州GDP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首次超过50%。扬州城市人口不过70万,但是从泰州、宿迁、徐州等城市到扬州购物的消费者和旅游者,则超200万人。因为是距离苏南过长江最方便的城市,扬州希望能够成为苏北与苏南连接的门户。

  在绍兴和台州,本地民营企业都开始向高科技企业的上游产业发展,生物制药、电子加工等中高端国际企业,都逐步将产品代工转移到台州等地,两地也涌现出海翔药业等一批A股上市公司。在台州当地从民间融资开始起家的台州商业银行行长陈小军就说,长三角一体化给台州的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带来机会,不过同时上海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上,也存在很多服务不足之处,这给他们带来了机会。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主任腾安达认为,宁波与浙江都需要上海的经济辐射,比如把一些第一产业投资转移到宁波,而上海则集中发展金融、物流、人力资源等现代服务业,这样才能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的格局,

  错位竞争、协调发展,一直是长三角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关键。长三角专家洪银兴用三大资源流形容都市群“蝴蝶经济”中的上海与江浙的协调。上海所发挥的作用将包括为江浙的企业提供金融融资上市、物流配送、外贸报关这样的生产型服务,而江苏和浙江将为上海带来货物流、人才流、现金流等三大流动资源。这就好比是,一个人身体的大脑和四肢,大脑不可能干四肢的工作,四肢也不能代替大脑。

  场景回到南京和杭州,两座千年古城也在寻找自己的发展定位。作为江苏与浙江的省会城市,南京与杭州理当成为上海这个经济中心辐射的第一城市。但是,南京经济一直落后于以招商引资外向型经济著称的苏南都市群苏州和无锡,而杭州与南京的尴尬也同样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如宁波和温州等地。

  共处南京都市圈的南京与扬州,正在规划建设沿江大化工、华东地区最大内陆物流中心和扩张旅游产业实施对接。从化工产业来看,以管道连接的化工企业必须集群式发展,尤以宁扬化工区有50公里的沿江岸线,可扩展的4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有目前中国最大的石化工业群。此外南京还制定出了自己的“一小时都市圈”计划,辐射江苏扬州、泰州、镇江和安徽马鞍山等都市,成立上海之外的第二消费圈。

  进出口贸易额超越珠三角

  沿江沿海经济全国得天独厚

  2006年长三角地区的16个城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16市的存贷款余额均有大幅增长,其中存款逼近7万亿元,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4市的存款超过5000亿元。分析发现,这主要得益于该地区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企业利润的大幅度提升。

  2000年的时候,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15座城市(除台州)进出口总额只有1224亿美元,而珠三角14座城市达到1603亿美元,领先长三角整整379亿美元。但是时间到了2004年,长三角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3964亿美元,首次超越珠三角的3418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额的提升意味着,长三角都市群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程度,同时也意味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企业有质的提升。事实上,在西太平洋,第六城市群处于一个中部的位置,与其他两个经济圈相比,从上海出发到美国和日本的航线是最近的。以航空时间划分3小时半径圈,第六城市群涵盖了东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北京和广州包括香港是不能在3小时内覆盖到这些区域的。据了解,从上海到东京飞行时间只需3小时,而从香港出发就需要5小时,这些都是第六城市群固有的区位优势。

  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从而形成长江三角洲新的区域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可以为实施分区域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打造‘试验田’,可以构筑我国经济腾飞所需的世界级大都市带,还可以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培养‘重量级选手’。如果没有合理规划,使各地间形成优势互补,长三角经济带很容易造成地区产业过于雷同,最终会浪费长三角地区黄金般的资源。应该让‘汉界楚河’淡出长三角,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启动“蝴蝶都市经济圈”

  为城市群每一分子带来崛起新篇章

  去年年底,在上海召开的长三角金融合作论坛上,与会者得出共识,主张对未来的长三角金融合作重点是建设3个“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所谓信息流,是在江浙沪3个行政区域实现经济和金融信息资源的共享;所谓的资金流,即利用建在上海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商品期货市场为长三角经济发展服务;所谓人才流,是在长三角地区形成银行家、高级专业人员市场以及培训市场。这项会议的结论,换个角度,从金融服务供给企业活动的因果上分析,几乎可以说:长三角经济圈的企业已经迈向一个不分区域的新时代!

  陆雄文等主张,“长三角都市群应该变成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体。”也就是呼应以上海为中心,与江浙两省15座城市唇齿相依,变成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经济”。形成产业分工、区域一体、启动内需、资源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蝴蝶都市经济圈”,而“上海是两个翅膀的结点,必须用服务、交通、信息、金融等来联结”。

  2010年将迎来上海世博会,估计至少将吸引5000万游客,而其中近35%将顺道去周边城市一游,并隐藏更多投资机会。世博会带来的人流不仅会把长三角经济串联起来,更将吸引不分国内外的企业、投资者夺食商机,这正考验了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的另一次舞台魅力。

  上海是蝶身,江苏与浙江则是蝶翼,抖动的蝶翼带动蝶身起舞,蝶身起舞同样也能牵引蝶翼起飞。发扬城市群新概念,迎向“蝴蝶经济”时代,定能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每一分子带来新的崛起篇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