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杭州变身:衔接上海 打造第二总部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16:19 《全球商业经典》

  文:韩斌

  杭州市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正中间。最近五年,杭州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变、发展环境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这是杭州落实“构建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发展目标的结果。

  这五年,杭州可持续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杭州,扮演着诸多引人注目的角色,它,是风景秀丽的旅游大市;也是新型都市化工业的践行者;它,是现代服务业集聚的繁荣之地,也是经济强市和生态大市的完美聚合体……杭州是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最近几年也成为最适合经济发展的城市。过去五年,杭州经济每年GDP增长超过13%。第三产业,这个象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占据杭州经济总量超过40%。这个数字,也是长三角城市除南京和舟山之外唯一拥有的。

  杭州对自己的城市定位之后,策略是用经济建设带动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城市化战略树起了“一小时半”交通圈基本连通都市经济网,从杭州出发直接辐射湖州、绍兴、嘉兴等长三角城市群,成为上海长三角龙头的第二梯队中心。杭州与上海之间的互补,除了在金融、外贸服务之外,未来还会形成一种态势,就是杭州的省内总部经济、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经济,和上海的区域总部经济相配套。

  如今,在杭州成立中国总部的浙江企业有广厦、康恩贝、美都、盾安、吉利、苏泊尔等多家,他们有的是把制造基地放在人力成本低的宁波和台州,而总部和研发创意基地设在杭州。相对于上海,一些长三角的企业认为,杭州在商务成本方面更有意思。吉利汽车总经理李书福表示,上海甲级写字楼租金每天平方米1美元,而在杭州只有每天每平方米1元人民币,同时,浙江大学等学校也在杭州,使得杭州的人力资源优势也不弱于上海,这样杭州和上海就形成一个区域内部的梯队总部,辐射整个杭州湾城市。

  数字总能印证一切。对比杭州最近五年的生产总值,经济总量已经从1568亿元增至3440.99亿元,实现翻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3025美元增至6500美元,五年翻了一番,杭州也由此踏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线。

  五年来,杭州的工业经济保持了“一高一领先”(销售产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全省领先),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六年翻两番;财政收入五年增长3.3倍,六年翻两番;城市整体竞争力名列全国城市第九位、内地城市第六位。

  一个开放的城市,才能成就其“国际品质”。五年来,杭州市实施了两轮招商引资“三年倍增计划”,“北接上海,东引台资,重攻日韩,拓展欧美”,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项目招商向产业集群招商,制造业招商向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三方面招商的转变。

  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势的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内外资本竞相逐鹿杭城。2006年杭州市实际利用外资22.55亿美元,五年增长了4.5倍,累计有5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杭投资;实际利用内资325亿元,五年增长4.6倍。

  努力吸引外资的同时,杭州还不忘发挥自己的天然优势,尽情挥洒“省会经济”、“总部经济”的魅力。同时,杭州的外贸发展势头猛然,据了解,2006年杭州外贸出口总额255亿美元,五年增长3.9倍。国际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城市国际化程度提高。切实做好战略规划,服务城市经济,最终让公众受益,加强政策引导,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的环境。许多企业还建议杭州市政府统一规划区域,建立企业总部的基地。

  人才优先战略带动“硅谷化”经济

  都市圈经济研究专家阿罗(K.J. Arrow)认为,都市群规模经济都有一些外部效应的“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效应,即来源于单个企业的知识经验积累是极其有限的,但随着行业整体规模的扩大,每个企业都可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技术积累。硅谷就是一个以集群为主导推动区域规模经济的典型。硅谷是电子信息产业高度集中的地区,在发展初期,

  大多数公司规模较小,生产中需要外包的环节较多。这种需求带动了相关公司应运而生,整个产业链逐渐完善。

  近3000家电子和软件公司聚集在硅谷,还有许多正在筹建的新公司。这些公司分工协作,有半导体晶体管生产、计算机硬件生产、软件设计、周边设备生产、测试仪器、电子通讯设备、医疗电子器械、军事和航天设备等。除此之外,硅谷还聚集了律师事务所、猎头公司、公关公司和营销机构。这些产业的崛起也成为发展研发基地和总部经济的关键。

  按照硅谷模式,旅游城市的杭州也开始向外宣称了自己的“硅谷”战略:以人才为核心,筹建长三角的新研发基地。杭州市江干区区长暨军民就说:“一个人才可以带动一个企业,一批好的人才可以吸引一群优秀企业,这一笔账怎么算都是划算的。”

  2004年杭州市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按照“增强实力、激发活力、形成合力”的人才工作总要求,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而且由杭州市市委统一领导指挥。

  为了让人才有一个稳定的创业环境,杭州制定下发了《杭州市实行人才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关于实施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杭州市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356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杭州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七个配套政策文件。

  不仅是大学生资源,杭州还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杭州启动了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356培训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全市500家骨干重点企业中的600名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去年举办了4期“356工程”培训班,206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参加了培训。

  通用水电设备(GEHA)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美元,注册资本4000万美元,其中通用电气占了90%。公司总经理龙台平在接受本刊访问时表示,正是因为杭州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公司最终决定落户在这里,他相信公司在萧山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前景,成为整个亚洲地区水电设备的制造中心。

  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之前,还有许多知名的跨国公司选择把资金投在杭州。杭州开发区建区10年来已经累计引进外资19.5亿美元,引进内资注册资本49.6亿元,已吸引了25个国家和地区的529家企业落户。项目平均投资额达到了715万美元,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55个。日本丸红、三菱重工、伊藤忠、雅马哈等相继在开发区投资落户。

  总部经济概念吸引商业地产商云集

  为了要让杭州的工业具有核心竞争力,杭州工业不断地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实践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发展,走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新型发展之路的前沿,从而在文化上更接近跨国公司的思维;也因此如今的杭州市区没有苏州和上海的城市污染环境,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如摩托罗拉、印度Infoce等IT公司都早已入驻杭州市区。

  大型企业所带动的总部经济概念,马上引起地产商的关注。去年年底国内地产龙头万科以14.5204亿元在杭州拿下一块15万平方米的用地,比万科更早捷足先登取得杭州市区用地的,还包括新加坡凯德置地、香港嘉里建设和华润置地等大建筑开发商,目的都是瞄准即将再度起飞的房产、商业地产商机。

  立足昔日的“西湖经济”,如今杭州正迈向更具活力、张力和动态的“钱塘江时代”。杭州经济也成为长三角都市群中少数几座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超过40%的城市。

  杭州原市长茅临生这么说,“在长江三角洲,上海的龙头地位无可替代,而杭州是很重要的副中心城市。”显然,杭州最新的发展战略已经明白地写着:杭州的未来必须定位于“长三角”整体协调发展,尤其要注意与区域核心城市上海的联系,在产业选择和空间发展方向上做足“互补”的文章。建造“钱江新城”,正是杭州发力的开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