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财政政策方向之辩:稳健还是偏松(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04:17 第一财经日报

  高培勇:推进财政改革的两个层次

  在经济周期和财政政策中间我们需要加一个桥梁,就是财政改革。预期的任何财政政策调整在当前的中国都要寄托于财政改革的实现。没有财政改革的推进,几乎所有的或者任何的财政政策举措,针对经济周期调整的举措都很难奏效。

  财政政策发挥途径的线索有三个:调整支出、调整收入、调整收支间的对比关系。在当前的中国,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支出和收支对比关系,而在收入。超收也好,增收也罢,要改变或者减小目前增长的态势,靠什么?不是靠财政政策的调整,而是靠税收制度的改革。税收制度是最终决定超收和增收态势的重要因素。

  我们都谈到宏观调控里,总量依靠货币政策调整,结构依靠财政政策的调整。但是,一旦要进行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背后牵动的就是财政改革。

  另外,关于超收问题,无论是超收还是增收,经济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财政增收和超收对宏观经济是一个紧缩效应。而之所以财政政策效果产生偏松,无非是这笔钱被支用了,如果存在国库里肯定是紧缩的作用。要改变这种超收走向超支的关系,同样牵动的也是财政改革。

  今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要花大气力推进改革。我们把眼光放在财政这个领域的时候,最终又落到两个层次和两个格局上:第一个是非政府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层次,或者叫政府和企业、居民之间的关系,目前的格局是,居民储蓄下降,企业储蓄增长,政府储蓄快速增长。第二个是不同级次政府间的层次,主要表现在中央、地方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系,最终落在政府财力的格局上,政府收入中有多大的比例归中央,有多大的比例规地方,以及多大的比例在省一级和其他的基层政府间分享,以上是我理解的财税改革的两个实质内容。

[上一页] [1] [2] [3]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