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秋粮入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2日 14:28 21世纪经济报道
辽宁盘锦报道 本报记者 王娜 "最近大米供不应求,库房里米箱上的生产日期不会超过三天,需求旺季才刚刚开始。"利是米业总经理李军告诉记者。9月20日,记者在该公司生产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而宽大的库房里是前天夜里生产出来的数百箱大米。 几天来,全国大大小小的各路粮商们齐聚辽宁西南小城盘锦,参加中国粮协举办的"优质稻米交易会"。除了粮商,还有各地粮食系统的官员、学者共有五千余人,使得盘锦城所有的宾馆、饭店生意顿时火爆起来。 中国粮食协会副会长刘与忠指出,截至今年八月底,八个早稻主产省共收购稻米407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61.6万吨,占收购总量的64%,比上年同期减少203.9万吨。他还同时兼任中国粮协大米分会理事长。 7月19日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李晓超称,今年上半年在食品价格的上涨中,主要还是集中在粮食、肉禽及其制品和蛋价格的上涨。 他指出,粮食价格上涨是因国际市场粮食涨价和粮食需求增加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自去年下半年起持续上涨,并延续到目前。国际市场粮价变动直接传导并推动了国内粮价的上涨,1-5月份,我国的谷物及谷物粉进口80万吨,在2006年下降42.7%的基础上又下降了51.5%,也就是在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我们进口又少了,而出口又在大幅度增加,今年1-5月份,出口506万吨,增长53.5%。 他还指出,近几年,我国投产了一些生物燃料,比如说乙醇项目,相应来说工业生产用粮需求也在不断增多,相应也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另外,今年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同比上涨5.2%,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9个百分点,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今年上半年我国粮食价格的上涨。 与会的粮商们期盼中晚稻赶快上市,或许能压低稻米收购价。 "供应吃紧是稻米价格走高的主因。"刘与忠说,至于收购量的下滑,农民惜售、产量不实两种原因或许兼而有之。 高企还是回落? 19日,盘锦的辽河美术馆内,两层楼的展室被东北的大米加工企业挤得满满当当。作为盘锦销售规模最大的企业,利是米业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陈茂军专注地搜集着现场的各种信息,尤其是价格。 "11月份,盘锦的粳米就上市了,我们会根据品种不同高出市场价的三、五、七分收购。"陈茂军说。他的利是米业把盘锦太平镇的6.6万亩农业都包了下来,作为企业用粮"订单" 而早在此前早籼稻上市之初,南方的米商们已经先行体会到了早稻收购价的一路上扬。 中国粮食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 今年4月份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早籼稻成交价还在每吨1740元左右;此后节节攀高。到了7、8月早籼稻采购价格出现了历史高位。8月14日东莞市发改局委托采购早籼稻,低价为1900元/吨,本想买27640吨,但总成交量只有13657吨,成交量不到预计的50%。 全国各地的情况与此相近。利是米业的董事长李正大说:"以前大米收购价是每斤5毛,现在超过1块了。这样公司生产原料成本提高了50%,而产品价格只是上涨了30%。按照公司现在的规模,本来一年能净赚2000万,现在不足1000万了。" 与利是米业一样,接受记者采访的粮商们纷纷表示他们眼下最为关心的是:新季秋粮入市后,稻米价格是继续高企还是冲高回落呢? 在交易会上,对于晚稻全面上市后的价格走势,南北方的粮商却有些分歧。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粮商担心旱情会对产量产生影响,而且06年托市收购的早稻竞价销售的任务已收尾,接下来的补库可能会造成新一轮的竞争,这些"利好"因素将促成稻米价格稳中有升。 但不同的是,"黑龙江的大米价格还可能会降呢!"黑龙江七河源米业公司董事长黄亚清对记者说。 今年黑龙江东部地区水稻又是一个丰收年,单产和总产都有所提高。加上去年好多企业和粮库的库屯了不少稻米,如今看到丰收年景,加上有还贷压力也要大量出库了。 供应缺口 刘与忠指出:"三年来,我国稻谷年均消费总量约18500万吨左右,而年平均产量只有18074万吨,加上出口100多万吨,三年缺口1500万吨。而幸好同期从国库中抛售了1500万吨,才大致平衡。" 如果仔细梳理一下2003年1月到2007年9月的粮食供需走势图,就会拨开我国粮食产量"停滞"的迷雾。 "这是源于1997年世界粮食市场疲软,价格下跌,打消了种粮者的积极性,并引发了此后连续五年稻米产量的下滑。"刘与忠解释说。 农业部2007年6月稻米市场监测信息报告披露,1996年以来,我国早稻面积逐年减少,1997-2003年年均递减速度为5.5%。近20年经济结构调整导致水稻种植面积净减少5000多万亩,从大数看,广东、江苏、浙江减少8000多万亩,东北三省增加3000万亩。 但大米的消费量却逐渐攀升。2005年与1990年相比,口粮中的大米消费占比在城市上升了11.9%,农村上升了9.4%。 对目前粮食市场供应状况,刘与忠判断,尽管近年来大米市场波动不大,但其价格趋势依然表明市场供应偏紧。 刘与忠在发言中还透露,去年底中央政策研究室曾向决策层提交"粮食安全中的大米供求问题分析"的报告。 未来走势 "数据是清清楚楚摆在那里了,但是对于当今大米市场供求矛盾的反应不一。"有业内专家对记者说。 一部分专家对未来中国大米的供需市场持乐观态度。 他们认为,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的中国超级稻计划进展迅速。超级稻田产量亩产将过吨,是现在的三倍;随着食品结构多元化,人均用量水平会逐渐下降;国家大米市场是放开的,有钱就会有米。 持反对意见的一派则指出,尽管超级稻产量高,但能够大面积推广或推广速度多快尚无定论;今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较多,给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指望大量进口大米的想法不可有,也不现实。 在国际市场上,每年大米贸易总量也只有2500万吨左右,出自泰国、越南、印度、中国、巴、美国等几个国家,而进口的却有几十个国家。从2002年-2006年,中国年均出口量为1.38 百万吨;年均进口量为49.8万吨,主要来自泰国和越南,都"占比甚微"。 农业部8月份稻米市场监测报告指出,美国农业部8月份预测,2007/08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4.2119亿吨;全球大米消费量为4.2477亿吨。全球大米产不足需,期末库存下降为7383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58万吨,下降4.63%。 中投证券分析师曹雪锋的报告指出,据世界银行分析,目前全球粮食库存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国际谷物理事会预测,2007-2008年度,全球粮食产量达到16.6亿吨,较上年增长6.2%。而同期全球粮食消费预计为16.8亿吨,增长3.1%,缺口为0.14亿吨。 因此,"从长期来看,受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粮食价格也将出现长期上涨的趋势",与会专家与粮商都有此共识。 "这让我们大米企业不得不开始审视自己的前途。"利是米业董事长李正大说。作为大米加工企业,原料上涨他们首当其冲。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提醒粮商们注意,大米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期和转型的关键期。他说,到2006年底,全国粮油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有11719家,而其中大米加工企业就有7548家。 "大米加工企业规模小、分散、深加工能力差、技术含量低"的现实被他点破。他们意识到,提高优质稻米的市场份额,走优质优价的路子是大势所趋。 "只不过矛盾的是,种植优质稻米,品种越精,产量越低。"李正大说。 来自中新社的消息,国家粮食局负责人21日称,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决定增加储备粮油投放数量,以稳定粮油市场价格。 他说,近一个时期,粮价上涨较多,国家将增加小麦和稻谷投放数量,在不低于最低收购价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拍卖底价销售,保证小麦和稻谷的市场供应。针对当前南方销区玉米价格较高的情况,拟择机在南方销区按略低于市场价格拍卖一定数量的中央储备玉米,平抑饲料价格。 他还说,中国粮食已经连续三年增产,今年夏粮又获丰收,预计秋粮产量也比上年有所提高,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国家粮食库存继续增加。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