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川渝合作新格局:成渝经济区定位五大基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1日 13:47 21世纪经济报道

  重庆报道 本报记者 吴红缨

  "川渝合作处于一个新的阶段,由过去狭隘的竞争,转向寻求更大空间、更高层面上的发展思路。"8月30日,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在首届"川渝合作高层论坛"上表示。

  在重庆、成都同时获批城乡统筹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成渝经济带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背景下,川渝两省市政府在重庆联合举办首届"川渝合作高层论坛",对双方寻求构建一个新的发展格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就成渝经济区合作战略和路径选择、城乡统筹与体制创新等议题展开了讨论。除了川渝两省市政府、发改委负责人、学者,来自中央财经办、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西部办的官员也出席了此次高层论坛。

  成渝经济区功能定位达成共识

  杨庆育所说的"新阶段"以今年4月2日,两省市共同签署<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为标志。

  <协议>不仅意味着川渝达成了合作共赢的共识,还意味着合作有了一个具体空间载体。

  成渝经济区以重庆、成都两个城市为龙头,以成都及绵阳等14个沿

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城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为载体,覆盖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万,GDP占两省市的30%。

  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已经进入国家区域经济宏观战略层面。据四川省发改委主任解洪透露,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已分别启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城市镇群规划编制工作,其中成渝经济区规划有望在明年内出台。

  同时,成渝两地正积极争取成渝经济区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区。按国家"十一五"所确定的全国国土"功能定位",全国国土空间将被统一划分为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四类地区。被确定为重点开发区的,国家将在政策扶持、财政、政策投资倾斜、人口政策、土地、环境等6个方面给予支持。此次论坛上,川渝两地官方均表示,成渝经济区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应无悬念。

  目前,四川和重庆都在密锣紧鼓地制定有关方案,方案将细化到县级行政区域的功能定位。据这次论坛传达出来的消息,成渝经济区功能定位为"五个基地一屏障"——国家重大装配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防科研产业基地、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共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省社科院区域经济专家林凌解释说,"五大基地"的产业,除高新技术外,其他4个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提高成渝地区的就业率。

  而杨庆育所指"新阶段"的另一层含义,是两地肩负共同的使命。一是重庆、成都同为城乡统筹综改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先行先试的机会和责任;二是共同打造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

  共同的使命令两地合作具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解洪称,两地将重点在8个领域有所突破,包括建立统一市场、资源合理配置、产业关联布局、道路建设、信息网络统一通道、人力资源自由流动、资本流动、生态环境保护。这次论坛期间,川渝两省官员,还将就两地市场、农民工管理等合作细节,进行磋商。

  关于

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将崛起于哪个区域,国内一直有不同观点。目前,成渝经济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约5%。杨庆育表示,"到2020年,预计川渝两地GDP将达5.5万亿,而全国估计为65万亿,这样我们用13年时间,GDP比重占到全国的8%,接近10%,基本具备构成一个经济增长极的基本特征。"

  川渝向南?

  川渝分家10年,尽管合作从未间断,但效果差强人意。新的格局下,川渝何去何从,是这次论坛讨论的另一个热点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建议,川渝应调整区域整合战略,根据两地目前的产业发展水平,把发展目标定在南亚、中南亚等欠发达地区,收到的效果会比将目标放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更好。

  川渝两地过去都以向东为战略。如共同致力于借道长江黄金水道与东部武汉、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立紧密的联系,同时,四川加入"9+2"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重庆则依托长江经济带,都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温铁军表示,川渝经济区属于重

化工产业带,这种庞大的产业资本发展趋势不外两条——产业扩张和进行资本结构升级,但向东整合升级会有极大障碍。

  产业资本分工有五个层次,分别为高科技、金融服务业、重化工、一般制造业和原材料供给。温铁军认为,根据资本升级的规律,纵向整合容易成功,而同一层次整合,因存在产业同构,易导致恶性竞争,大多以失败告终。

  "就川渝重化工产业而言,向东有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区,包括东北老工业基地,都处于第三层次,这种处于同层次、产业同构下的平面整合,非常困难和复杂。"温铁军称,相对而言,南亚、中南亚、西亚,都处于较低产业层次,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其中,南亚还是世界最大的和平红利、人口红利区。因此,"如果没有南下战略,很难做内部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资本升级换代"。

  温铁军的观点得到部分与会学者和官员的赞同。产业同构,的确是成渝经济带要克服的难题之一,甚至在川渝地区内部,也存在产业同构的矛盾。"几十平方公里,聚集这么多汽车工业,不进行整合,将来发展会有问题。"林凌说。

  凌教认为,发展经济不能再走只关注发达国家(地区)的老路,成渝经济带可借贵州与广西、云南联系起来,这样北部湾就成了成渝在西南的出海口,而昆明紧接东盟自由贸易区,该区域内都是发展中国家,但发展态势非常好。

  杨庆育亦对"利用重化工产业特点南下"的观点表示认同,"发改委也在考虑这件事。"他在论坛上表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