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国资委苦寻听话的中国摩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 14:48 《商务周刊》杂志
要完成宏大的使命,自身手段有限的国资委亟须找到一群既听话又能干的整合者 □记者 谢鹏 受命重组三九 4月10日,三九企业集团控制的S三九(000999)发布公告称:截至目前,华润集团尚未拟定整合医药资产的具体方案。 这则公告是澄清最近媒体对于重组方案的披露:华润有意把三九作为旗舰,整合先期收购的东阿阿胶、华源医药等资源,三年后打包上市。 3月底,华润刚刚被国资委选定为三九重组的战略投资者。据《商务周刊》了解,尽管仍需等待国务院的最终批准,但华润已经开始进入三九,并要求三九以下属公司的名义派员参加华润4月16日的经理人年会。华润表示,要全力以赴争取在三个月内将重组全部做完。 同时,作为开展重组工作的平台,全新的新三九控股有限公司完成了在国家工商总局的注册,一位华润内部人士透露,新三九将主要关注如何提高三九的竞争力,而重组涉及的清欠等工作将从华润派出专门人员运作。 上述人士透露,华润决定由华润集团副总裁乔世波直接领导三九整合工作,华润集团企划部总经理李福祚将代表华润与三九进行对接,同时规划华润的医药战略。 华润集团总经理宋林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表示,华润不需要派很多人进入三九,进入三九唯一的目标是要追求华润打造民族医药平台的梦想。 从宁高宁时代到陈新华时代,被称为“中国摩根”的华润一直在按照“主业板块+上市旗舰”的思路前行。此次受命重组三九之际,华润集团董事长陈新华放言,到2013年,华润各项指标将实现翻番,要“再做一个华润”。 在“二次创业”的计划中,过去在华润集团内部排不上号的医药产业,将与房地产业一起成为未来华润重要的赢利板块。宋林表示,希望能够通过100%收购三九,整合旗下已有的医药业务。 早在2000年,华润就拉开了进军内地医药业的序幕,先后与东北制药集团、山东鲁抗、上海医药和华北制药有过接触,并于2003年成功入主云南白药。但相比啤酒和地产收购,华润的医药产业开拓并不顺利,在医药上的收购一波三折。2005年,华润以2.9亿元出售了云药股权,退出了对云药控股权的角逐。直到2005年底,随着对东阿阿胶的成功控制,华润才算在医药产业找到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 2006年2月,同样是国资委一锤定音,华源集团被纳入华润集团版图,由后者进行整体重组。华源集团旗下医药业公司中,万东医疗主营医疗器械,双鹤药业主营化学药剂,中西药业以药业零售为主,而上海医药则在医药分销领域具有优势。 对于未来华润的医药板块将依靠三九还是华源来进行搭建,知情人士透露,最可能的方案是:华润保留三九集团和华源集团,只将其中的医药板块剥离出来。首先在北药、阿胶、三九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医药板块,进而进行产业和产品调整,通过重新规划战略和商业模式来制定华润医药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同时,通过与华润万家的结合,对医药平台进行销售渠道的优化。最终的目的是让华润的医药集团实现上市。 知情人士还表示,在目前央企纷纷回归A股的大背景下,华润医药平台的上市公司旗舰很可能登陆国内A股市场。而这一平台,也将成为央企的医药整合平台。 能干但不听话的“中国摩根” 华润并购重组的特点是善于打闪电战,为了谋求对被重组者的绝对控制力,甚至可以不惜成本。 2003年,刚刚入主云南白药的华润,获悉山东省聊城国资局将出让东阿阿胶第一大股东位子的消息,有意打造医药集团的华润凭借在承债能力上的优势,打败上海复星等竞争对手,以接手东胶集团一系列亏损企业,特别是聊城东阿泉啤酒有限公司为条件,获得聊城国资局转让的股权。 雄厚的实力决定了华润必然对被并购企业灌输其强势的文化,作为被并购者,要么选择接受,要么选择离开。当年华润并购万科和华远希望打造地产航母,短暂的亲密过后,王石让万科接受了华润的文化,而任志强则选择赎回华远品牌另起炉灶。 华润作为老牌央企,从1970年代拥有外贸垄断权的“红顶商人”,到1980年代什么赚钱卖什么的贸易巨头,再到1990年代初期四处投资的“资本玩家”,最终转型为一家多元化的实业控股集团,俨然一副中国摩根的派头。身处香港的华润更多受到国际资本市场“游戏规则”和制度的约束,对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和市场化原则改革国有企业的模式很是推崇。也因此,华润强调自身利益诉求的行事风格,与国资委希望其扮演“肥瘦搭配”的整合者角色不可避免会产生冲突。 为坚定华润入主华源的决心,国资委曾将其持有的华源集团9.136%的股权无偿划拨给华润。但在实际操作中,华润并没有遵循国资委“既要打造央企医药平台,又要全面提升华源的纺织板块”的整体方案,而是决定对华源的医药类资产进行分拆式重组,直接从华源集团手中受让北京医药集团50%的股权。2007年初,华润集团核心企业华润股份收购北药集团50%股权,由此间接控制了双鹤药业、万东医疗两家上市公司。而关于上药集团属下的上海医药、ST中西及华源集团直属的华源制药等上市公司,尽管华润集团目前尚未公布明确的整合方案,但在业内看来,华润将上海医药集团的医药资产单独“拽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据报道,目前华润对华源的重组仍在胶着中,尚未完成对华源的真正注资,因此也未完全承担起包括偿债在内的各种责任,受到债权银行和重组对象的诸多批评。 尽管国资委对于三九的主业尚未确定,但孙晓民入主三九担任集团总裁后,先后处置了赵新先时代盲目扩张的数十家企业,在集团内保留医药、工程和房地产三大主业,国资委和三九方面都希望,接盘者华润对三九进行整体重组,而非仅仅着眼于医药资产的分拆重组。但有华源的前车之鉴,目前三九内部已经开始担忧华润也采取分拆模式——将三九的好资产纳入囊中,不良资产搁置处理。 无奈的国资委 国资委在察觉到华源对华润重组的反弹后,2007年初暂定华润为三九整合者时,曾提出与华润合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来完成对三九的重组。作为国资委重组意志贯彻者的三九,也多次提到在重组后的“新三九”,国资委仍要保持50%以上的股权;新股东在购下新三九50%的权益后,还要对老股东国资委进行相应债权融资,确保新注入公司的充裕资金足以启动重组,逐步偿清债务。 “国资委希望有事情干,所以要谋求控股;还有就是本届政府很注重和谐社会,国资委也希望在重组上减少由于人员安置等问题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解释国资委希望在央企重组中获得主导权的原因。 尽管华润方面不愿意对记者透露新三九的股权格局,不过华润似乎对国资委提出的方案并不买账。华润高层在香港公开对媒体表示,华润有信心100%控股新三九。 从2003年国资委正式成立以来,前三年主要工作重点是在“监管”方面,国资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开始定规矩,打基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努力推进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2007年则被定位为央企重组的提速年,大规模的国企大调整大戏将一幕幕拉开,以实现国资委的另一个重要使命——促进国有经济布局的合理调整。 对于央企的整合重组,国资委曾经在2005年批准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中国诚通集团公司作为资产经营的试点平台。然而,试点企业自身利益考量与国资委希望试点企业扮演不良国资回收站的愿望产生了矛盾。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诚通都曾表示,对于“很烂的企业,我们以后不做了”。 对于本身重组手段十分有限的国资委来说,要为同时拥有优质资产和数千亿元不良资产的央企找到一个愿意“肥瘦搭配”的好婆家,除了华润这类实力雄厚的整合者外,国资委选择并不多。1月底,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国资委组建承担央企重组和承接不良国资的资产经营公司。目前,国资委正抓紧进行该公司的筹备工作。
【发表评论 】
|